黃星月
(1.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金融學院,長春 130028;2.吉林省普惠金融研究中心,長春 130028)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便攜式移動終端開始走入高校課堂。移動終端以其便攜性和實時接入性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拓展學習時空、豐富教學交互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及各高校均對各類信息化工具在教學中的應用給予了極大關注。本研究以高職院校 “金融技能”課程為例開展基于移動端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以探索最佳的教學模式并驗證其實施效果。
本研究以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2020 級金融管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課前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智能手機使用率達到100%,74%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上網時間超過4 小時。而對于開展基于移動端的混合式教學的傾向上,36%的學生表示非常傾向;44%的學生表示比較傾向并愿意嘗試;20%的學生表示無所謂,但可以接受,沒有學生表示完全不傾向。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對開展基于移動端的混合式教學實驗持積極態度,具備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條件。
在“金融技能”課程的教學中,經過兩輪循環授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修正,最終確定出基于移動端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框架。框架主要從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課程實施階段進行具體教學活動的設計。
1.2.1 課前階段
課程開始前,教師根據本次課程教學目標設計并組織線上教學資源,利用學習平臺推送給學生。學生接受任務單后,登錄移動端學習平臺完成指定的任務,在過程中記錄并反饋學習問題,并完成線上自測。教師在移動端教學平臺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后續教學活動。
1.2.2 課中階段
課中階段,教師針對學生前期學習問題進行重難點精講及示范,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和交流。在理論模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基礎布置有意義的探究活動,或采用“模塊化”教學法對所學內容進行切割分解,以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技能實訓模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專項技能的PK 和展示,以增加實訓練習的靈活性和趣味性。
1.2.3 課后階段
“金融技能”課屬于技能實訓課,技能的達成需要充分而有效的訓練。因此,在課后階段,教師應針對所學技能制訂每日訓練計劃,并定時在移動端學習平臺將訓練任務推送給學生,學生完成訓練并將每日的訓練情況上傳到學習平臺打卡,教師根據學生的訓練完成情況給予點評和提示。
本研究選取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2020 級金融管理專業的83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為期14 周的混合式教學實驗。課程結束后,面向全部受試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課堂互動和學習成效四個方面展開調研,共計12 題。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法:5 分——非常滿意,4 分——比較滿意,3 分——一般,2 分——不太滿意,1分——很不滿意。問卷回收后,使用SPSS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并隨機抽選10 位學生參與深度訪談。
2.2.1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經過14 周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后,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實收有效問卷83份。運用SPSS 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單樣本t 檢驗,設置檢驗值為3,即代表對相關題項持中立態度,最終得到的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SPSS 統計分析結果
由數據分析結果可知,12 個題項的得分均超過中性值3,其中有3 個題項(教學內容容易接受、增加師生間交流、有助于知識互補)的得分介于3 和4 之間,其余9 個題項得分則超過了4。通過單樣本t 檢驗,全部題項的得分均值均與檢驗值3 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由此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本輪基于移動端的混合式教學實施的滿意度較高,其中教學模式和學習成效兩個維度上獲得的綜合評分最高。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課堂參與度”以及“拓展學習內容”三個方面,說明大部分學生認為這一教學模式能夠較好地強化自主學習(M=4.24),且有助于提高課堂的參與度(M=4.15),在拓展學習內容方面亦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M=4.43)。在學習成效方面,“加深對知識和理論的理解” 得分均值為4.26,“提升技能實訓水平”得分均值為4.14,反映出該教學模式在強化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上是有幫助的。
2.2.2 訪談結果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真實看法和感知,本研究從83 名受試學生中抽選了10 位學生進行了深入訪談。訪談的提綱包括:①移動端在教學中的應用是否有助于提升學習成效?②你對基于移動端的混合式教學的最真實體驗是什么?③教學中還有哪些問題或建議?通過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記錄和整理,最終將學生的訪談結果提煉總結為如下要點:
(1)基于移動端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成效
在訪談過程中,參與訪談的10 位學生均表示,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在教學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并且給出了理由。學生A 表示:“以往的學習僅僅是靠上課時一聽而過,掌握效果并不好,而引入了移動端學習后,對于重點內容可以隨時通過手機自主學習和練習,從而鞏固了所學知識和技能。”學生B 則表示:“很喜歡老師每天在移動端平臺推送的訓練任務和打卡,有不斷‘闖關’的樂趣,使技能的練習不再那么枯燥了。”還有學生表示,通過老師上傳到移動平臺的教學資源能夠學到比傳統課堂更多的內容,并且能自己“挑選”想學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習更有個性化。
(2)部分學生的學習自控能力還有待提高,期待進一步優化線上線下教學活動
在問及對于這種教學模式的問題和建議時,有部分學生表示,這種教學模式對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壓力較大,由于課前學習不充分,導致課上難以跟上老師的授課進度。學生A 提到:“因為平時課程安排比較緊湊,空閑時間少,所以當線上自學內容安排較多時就難以保證自學效果。”學生B 表示:“由于自己學習能力有限,因此對于一部分課前自學內容無法理解,希望老師能在線下授課中進行補充和強化。”此外,還有學生提出了對未來教學的期待,希望能優化線上線下教學時間配比,精簡一些重復的教學活動。
研究結果表明,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獲得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和接受,在移動端教學平臺的支持下,混合式授課較好地提升了學習的成效,加強了師生間以及同伴間的互動交流,并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和活力,使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研究中發現,基于移動端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自控能力較弱,由于線上自學時間有限且缺少教師的參與和監督,導致一部分學生學習效果欠佳,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因此,在后續的教學實踐中,應進一步提升課程設計質量,加強線上與線下教學活動的銜接與補充,優化課程的“混合度”。同時,要加大教師投入,教師應充分介入線上學習過程中,掌控學生的學習節奏,充當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并及時給予反饋,避免學生將自主學習視為“放羊式”學習,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