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敏 孫 軍 望慶玲
(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辦中小微企業數量近5200萬戶,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020年中小企業數字經濟全球論壇指出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數量的99.8%以上,《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則發現我國70%以上的專利發明和技術創新都是由中小企業創造。在全球2734家隱形冠軍企業中,1307家是德國企業,中國僅有68家,差距顯著。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2021年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指出,力求在“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國內外關于數字貿易背景下中小企業出口轉型研究,一是從微觀企業角度分析數字化轉型路徑,二是從宏觀政府和社會角度分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張卓群(2021)對天津市外貿型中小企業數字化現狀進行研究,認為要從供應鏈系統優化、科技轉型人才培養以及營商環境改善等方面探索數字化轉型路徑。王曉紅和李蕊(2018)從軟件產業這一數字經濟發展的代表行業為切入點,分析數字經濟發展背景軟件行業發展現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及對策分析。Goldfarb和Tucker(2019)認為數字貿易的發展會大幅度降低中小企業的交易成本,甚至使其趨近于零,幫助中小企業節約運輸物流、渠道與品牌建立等費用。裘瑩和郭周明(2019)從價值鏈的角度剖析了數字貿易下我國中小企業的攀升路徑,提出在借鑒發達經濟體數字經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從技術創新、政府、監管、數字安全、互聯網治理等方面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本文在分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名創優品數字化成功實踐案例來研究數字貿易背景下中小企業出口轉型策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
根據《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達到了358402億元,相比2014年數字經濟市場規模161640億元增長了121.73%。2019年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為36.2%,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7%。近幾年,數字經濟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電信、軟件及互聯網業務的收入持續走高。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的基礎,光纜線路長度、移動電話基站數、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和單位寬帶接入用戶數是反映我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指標。我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如圖1所示。2019年光纜線路長度為4741.24萬公里,較2015年增長了90.69%;2019年移動電話基站個數為841.03萬個,較2015年增長了80.6%;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和單位寬帶接入用戶數均呈上升趨勢。上述數據說明了2015年~2019年我國十分重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顯著。

圖1 2015年~2019年我國出口及數字化基礎設施情況
互聯網網頁、網站及域名數作為互聯網基礎資源,是衡量一國互聯網網絡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2015年~2019年我國互聯網網頁、網站及域名數發展情況如圖2所示。從總體來看,我國2015年~2019年互聯網網頁、網站及域名數呈上升趨勢,2016年~2018年,互聯網域名數有明顯的下降趨勢,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域名的價格提高,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國內加強了對域名和互聯網數據中心的監管,網站備案的門檻提高,保證互聯網向好的方向發展。

圖2 2015年~2019年我國互聯網發展情況
我國納入信息化統計的企業數及網站擁有數、電子商務企業數和企業電子商務銷售額可以反映一國產業數字化發展情況。我國產業數字化情況如圖3所示。2015年~2019年納入信息化統計的企業擁有網站個數顯著低于企業單位數,說明有將近半數的納入統計的企業并沒有建立自己的網站。2019年有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單位為109410個,較2015年增加了21974個。2015年納入信息化統計的企業單位中只有9.57%有電子商務活動,2019年納入信息化統計的企業單位中有10.52%進行了電子商務活動。企業電子商務銷售額呈逐年上升趨勢。上述分析說明我國的大多數企業亟需變革傳統的生產經營及管理模式進行數字化轉型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圖3 2015年~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發展情況
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可以衡量一國數字產業化發展情況。本文通過我國的軟件業務收入其中包括軟件產品和信息技術服務收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占企業總數比重來分析我國數字產業化情況,如圖4所示。2015年~2019年我國軟件業務由2015年的42847.92億元上升到2019年72071.87億元,增長了68.2%,其中軟件產品收入大幅增長,信息技術服務呈小幅增長趨勢。2015年~2019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占企業總數比重雖有上升趨勢,但是比重較低,2019年二者所占比重不足5%。

圖4 2015年~2019年我國數字產業化發展情況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五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出口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發展仍存在問題,企業數字化轉型任重道遠。
2013年成立的名創優品,以“優質低價”“產品為王”作為自己的品牌核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名創優品在全球構建了4514家門店的零售網絡,進駐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等近9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中國市場超過2633家,海外市場超過1697家。2020年,在全球企業受到新冠疫情沖擊的情況下,名創優品在紐交所上市。根據其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名創優品營業收入和利潤實現雙增長,并宣布升級為“數字化驅動的平臺型新零售企業”。
數字化是名創優品轉型領跑的主要驅動力。2017年,名創優品與IBM攜手打造了以SAP為核心系統的全球業務運營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決策與分析為企業提供包括供應鏈、運營、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的數字化變革。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1)通過建立涵蓋計劃、研發、采購、生產與配送等環節的集團級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全球商品精準采購補貨與快速周轉。全球各門店可以按照需求與歷史數據進行采購和促銷,庫存周轉率提高1/3。
(2)通過新設計的系統化開店管理流程,可以在全球復雜環境下高效整合零售、促銷、庫存管理、現場管理等環節,從而對全球門店運營情況進行實時掌控,并能對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及時響應。
(3)通過涵蓋多準則同步記賬的財務體系實現全球業務財務一體化,及時、準確、自動進行標準化賬務處理,滿足全球化財務管理的需求。系統可以自動限制毛利低于一定限度、庫存超標或違反地區財稅規則等的門店商品銷售,從而降低財務風險,滿足合規需求。
(4)通過搭建標準的組織結構和崗位職級體系,集中相對分散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掌握人事信息,員工可以自助查詢相關業務,實現全球人力資源的標準化管理,有效支撐公司的業務發展和領導決策分析。
在全球業務運營服務平臺建立的基礎上,2020年,名創優品與京東智聯云合作,實現了大數據平臺和供應鏈平臺的“云化”。通過分析客戶數據、供應鏈與物流數據、社交媒體數據等原始數據,賦能到企業原料、產品、訂單以及終端零售等多個業務環節,使得每一個環節能夠被數字化管理,從而提升存貨管理效率,縮短訂單時間。運用社群、微博、抖音等并與京東、美團等平臺合作,數字化全面打通線上線下營銷渠道。2021年,名創優品國際總部開工奠基展現了其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加快全球化的擴張腳步、完成“百國千億萬店”的中期目標的決心和信心。
中小企業相對于大企業更具有靈活性,相應的業務流程和數據更容易進行標準化處理。通過對名創優品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進行的分析,以下將從供應鏈、營銷、管理、生產以及數字技術等角度分析出口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策略。
(1)數字技術提升。數字化轉型的前提和基礎就是數字技術的提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首先應該提升企業的數字基礎設施和IT技術。名創優品與京東智聯云合作,建立大數據平臺與供應鏈平臺并進行“云化”管理,使企業從產品原料到零售終端各個環節都能夠被數字化管理,極大提升了企業效率。出口型中小企業通過直接租用云上服務器或使用混合云技術可以低成本使用最先進的軟件帶寬、利用最新的科技。
(2)數字化營銷。數字化營銷可以提升改善企業的營銷流程,通過精細化管理,更好滿足客戶。名創優品以“高顏值,高品質,高頻率;低成本,低加價,低價格”作為自己的市場定位,通過產品的持續創新和創意文化的衍生以及社群、微博、抖音等多渠道營銷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出口型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新興技術的融合,進行多渠道營銷數據的分析管理,構建以精細化數據為驅動的營銷環境,通過數字化技術滿足個性化的用戶需求,通過雙向互動的傳播方式,如通過微信、微博、社區和直播帶貨等進行營銷,打破地域限制,直達目標客戶,進行個性化營銷。
(3)數字化管理。通過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可以打通數據界限,實現內部管理數據的流通,提升管理及勞動效率。名創優品通過建立涵蓋多準則同步記賬的財務體系滿足全球化的財務管理需求,并通過搭建標準的組織結構和崗位職級體系,對全球人力資源實行標準化管理。出口型中小企業面臨人才市場流動率大、管理不規范且效率低、資料共享低時效且易丟失等問題,數字化管理轉型至關重要。在財稅工法方面,可以通過建立智能財稅平臺進行匯繳清算,最大限度控制稅費成本,實時響應不同地區的法律服務;在人力資源方面,可以通過云平臺減少重復性任務,最大化員工體驗;在協同辦公方面,可以通過移動辦公平臺、智能協同等打破傳統企業資料共享局限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4)數字化供應鏈。面對全球疫情,全球供應鏈存在“斷鏈”風險。名創優品通過與IBM和京東智聯云合作,建立大數據平臺和供應鏈業務平臺,數字化賦能到企業原料、產品、訂單以及終端零售等多個業務環節,為名創優品的全球布局打下堅實的基礎。后疫情時代,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將助力出口型中小企業通過數據建立模型進行全球布局。但是,出口型中小企業面臨需求獲取與滿足難、資金不足且無力支付數字供應鏈前期大量資金注入等挑戰,需要數字化供應鏈服務商提供專業的供應鏈管理、采購管理、物流運輸管理以及倉儲管理等服務,如供應鏈云、智能采購管理等突破成本困局,實現產業升級。
(5)數字化生產。面對嚴峻的競爭形勢,數字賦能生產環節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名創優品為保證產品快速創新和持續迭代,實行“711”高頻創新策略,在與優秀制造企業建立生態供應鏈的基礎上,數字化創新賦能生產環節。出口型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數據沉淀進行數據建模和數據分析,創新商業服務和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數字化管理工作流程,實現生產環境標準化,保證安全生產;對生產設備進行數字化改造或應用數字化生產設備,對設備全周期管理和遠程維護;對制造工藝、技術手段、生產配方等工業知識進行數字化沉淀;運用數字化系統制定生產計劃按需來料,減少額外成本。
面對當前疫情帶來嚴峻的國際形勢,名創優品的成功實踐為出口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方向,企業自身需要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來擁抱數字化技術。圍繞“以客戶為中心”, 提升數字技術,對營銷、管理、供應鏈以及生產等進行數字化升級,創新數字化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建設,提高國際競爭力。
2015年~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對新零售領域的現象級公司——名創優品數字化轉型的成功實踐進行分析,出口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在提升數字技術及IT基礎設施的基礎上,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數字化營銷、數字化生產與管理、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生產等維度賦能企業經營管理各環節,打造數字化戰略支柱,進而形成良性自循環的數字化生態系統。在數字貿易背景下,中小企業要充分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出口型中小企業可以與專業的公司共同合作探索屬于自己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同時,政府在中小企業數字貿易出口轉型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一,中小企業要注重自己的服務和價值,面對全球化這一趨勢,必須注重創新,不能盲目照搬,要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培養員工忠誠度和專注度,建立企業的數字生態鏈以及全球的品牌影響力。如通過不斷優化數字架構,運用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技術打造智能的生產線,進行生產過程全流程監控,提高生產效率。
第二,中小企業要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企業所有的服務和技術流程都是基于數據的,大量的數據獲取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應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通過數據平臺建立智能網絡創設場景和建立模型,將企業生產和管理運營等的各個方面納入數字化系統,建立數字生態圈。
第三,政府要做中小企業數字轉型的推動者,確保這個轉型是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要創造開放共享的生態系統環境,鼓勵產學研結合,為中小企業培養專門的數字化和領導人才,通過稅收優惠幫助企業減輕負擔,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第四,政府作為監管者,要與不同的利益相關方進行對話和溝通,了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機遇與挑戰,遇到的問題和訴求,從而在此基礎上制定技術標準和監管規則,創造公平的商業環境,推動數字經濟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