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圍圍
(作者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在成都凱斯人工智能研究院,王獻昌的博士研究生現場演示:六臺機器人整齊排列,一個指令發出,依次有序出動,如若其中一臺機器人遇到故障,在有效時間內仍未能正常工作,后面一臺機器人將自動補位,形成新隊列,繼續正常執行任務。
王獻昌,國家僑聯特聘專家,這款自主環境認知能力、跨異構無人系統就是他的團隊歷經5年打磨,自主開發設計的產品,目前主要用于國防安全和應急救援場景,將極大地提高精確度和應急能力。
據王獻昌介紹,人工智能正在深刻變革著各行各業的產業結構,為了爭奪未來科技和產業的制高點,世界各國紛紛將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不斷布局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的結合,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落地。
成都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點,擁有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多個國家重大戰略疊加優勢。《關于副省級城市創新創業發展情況對比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成都市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248家,高出副省級城市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均值58%,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4位。
越來越多的像王獻昌這樣的頂級技術專家扎根成都,一個又一個“高精尖特”中小企業孵化出道,一批又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創業者在成都建功立業。
四川省承擔著成渝雙城經濟圈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使命,成都作為省會城市主動擔當,科技創新在城市處處煥發生機。
位于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高新區內,科創通——成都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上,匯聚科技型企業(團隊)近3萬家、服務機構835家、孵化載體261家、科技服務產品2635款。
這是由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外國專家局)主導,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采用“線上平臺+品牌活動+孵化載體”服務模式,以創新創業服務和科技金融為特色,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和產品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
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曾蓉介紹,科創通圍繞創業者、科技型企業的剛需,貫通創新鏈、融入產業鏈、對接資本鏈、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通過科創通平臺,革新了財政科技投入方式,探索“撥”改“貸、投、貼”模式,設立“科創貸”“科創投”“科創貼”以及“人才貸”“成果貸”“研發貸”等科技金融創新產品。平臺把政策扶持嵌入科技金融服務板塊,比較高效地解決初創團隊缺錢的難題。
在中韓創新創業園,頗具規模的成都·韓國國際客廳格外引人注目。開放式的會談空間,傳統韓式建筑風格的屋檐裝潢搭配韓式榻榻米,讓前來交流、學習的創客們可以放松交流。
中韓創新創業園是根據2015年10月中國科技部與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簽署的《關于創新創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成立的國別合作園區,依托總建筑面積25.6萬平方米的菁蓉匯,統一布局打造。
近年來,依托于中韓創新創業園的中小微科技企業孵化和項目合作日益走深走實,成果顯著。自開園以來,中韓創新創業園累計舉辦各類中韓交流活動近50場,對接效果明顯。成都高新區與韓國最大風險投資機構——韓國投資伙伴株式會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和《中韓創新創業基金合作協議》,在成都高新區設立8.7億元中韓創新創業產業基金,目前已投資30家企業,總投資金額5.06億元。
相關企業取得的豐碩成果,讓中韓創新創業園中韓未來革新加速器會長樸元書感慨萬分。已經在成都生活了25年的他,見證了高新區蒸蒸日上的發展?!芭c2016年相比,高新區不僅在配套基礎設施上日益完善,落地企業的數量和質量也逐步提升?!?/p>
“很多韓國企業家向我表示了對加入創新創業園進行孵化的愿望,園區也有望進一步為重慶、昆明等西南地區的企業提供服務。不僅如此,園區孵化企業的類型也逐漸拓展到電子信息、醫療美容和泛娛樂等多個領域。”樸元書表示。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創新支撐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成都坐擁豐富的臨床醫療資源和人才資源,具備良好的生物醫藥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基礎。近年來,致力于醫療領域的產業鏈、要素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創新鏈進行“生態融合”,集各方之力推進醫藥健康生態圈成型成勢發展。
三醫創新中心作為成都醫學城重點打造的高品質科創空間,不僅是成都醫學城所在地,還是成都科技創新的新引擎。在“三醫融合”的發展理念推動下,目前已聚集醫藥健康企業480余家,“6類500強”和醫藥工業百強企業23家。2020年培訓雛鷹企業45家,瞪羚企業12家,56家新經濟企業入選2021年成都市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庫。
三醫創新中心多年來緊跟國家創新戰略部署,陸續榮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稱號。截至目前,園區已孵化上市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雛鷹企業6家,入庫科技型中心企業20家;陸續引入聚集各級各類人才160余人。
三醫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醫藥健康有望成為成都市第三個邁進萬億級的創新產業?!?/p>
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外國專家局)副局長陳鋼在外國專家座談會上介紹,長期以來,成都市積極引進外國人才,來蓉工作的外國人才總量逐年增加。
近幾年來,成都對海內外人才一直保持著很強的吸引力,目前已吸引超過54萬青年人才落戶,各類人才總數已經超過了500萬。
吳衛平博士是一名來華創業的德國籍創業者。2007年,他供職的思愛普公司全球云計算中心落戶成都,吳衛平毫不猶豫要求調來中國。在成都,他被這里優良的創業環境和政府相關部門熱忱的服務深深吸引。
2009年8月,兩年工作期滿,他放棄在德國的工作選擇在成都扎根創業,以自己的乳名“四平”命名,創建成都四平軟件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企業信息化管理軟件及汽車和高鐵智能軟件的咨詢與研發,先后服務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填補了國產信息化軟件相關空白。
“軟件行業最缺的就是人才,而且是世界各國的人才?!彼f,創業以來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特別是成都引才環境優渥,甚至一些引進人才的子女入學問題,都得到了人才部門的幫助。
“現在我們公司已被列為四川省、成都市引才基地,來自德國、美國、挪威、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都能夠留下來發揮作用。”吳衛平說。

成都凱斯人工智能研究院負責人王獻昌
近年來,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外國專家局)不斷深化創新外國人才服務,提升政務服務效率,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一窗式”辦理服務工作流程,實現了外國人來華工作行政審批事項無紙化辦理;二是為應對疫情防控的需求,推行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全程網上經辦和“不見面”核驗;三是推進“一窗式”辦理的升級版,實現高端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及居留許可一窗接件、一窗取證,申請人只跑一次。
從2016年開始,成都開始實施外國人“家在成都”工程,為外國人才來蓉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就職于成都大學的奧地利籍專家帕特里克·萊齊納扎根成都11年,他說:“成都對我而言,越來越像我的家。”
陳鋼向記者介紹:“就在兩周前在成都舉辦的‘家在成都·一起運動吧’中秋趣味運動會上,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組織了外籍人才代表隊參加運動會,并取得了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讓外國人才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在成都有家的感覺,和中國人一起歡度中國的傳統節日?!?/p>
最新資料顯示,成都人才凈流入率位列全國第三,在海歸創業最愛城市、大學生理想就業城市榜單中均名列前茅,連續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獎”,兩次入圍“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城市,連續五年蟬聯“中國新一線城市”榜首,榮獲“2020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稱號,在2020GaWC世界城市評價中躍升至第59位,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2021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成都排名全球第39位,這個排名比上年上升了8位。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采訪中,陳鋼還向全球青年發出誠摯邀請:“我們的發展需要廣聚天下英才、廣匯四海力量、廣集先進要素。真誠地邀請來自各領域的外國人才相約中國西部、相聚最美蓉城,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2020年成都市第四屆金沙友誼獎獲得者帕特里克·萊齊納(奧地利籍)
成都擁有4500多年的文明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青城山—都江堰、大熊貓棲息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人文勝跡享譽中外,川劇、蜀繡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千年,是中國最佳旅游城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堅定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加快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作為中國—東盟開展“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樞紐和國家泛歐泛亞開放門戶城市,成都以悠久的歷史文化、優越的地理區位、全面多能的產業布局等復合優勢,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互利合作的重要平臺。
2017年11月19日,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正式成立,將成都與東盟的關系在“一帶一路”人文合作新平臺的推動下實現升級。
今年的中秋佳節,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國際部邀請外國專家、留學生與線上的300余名學生共同體驗中秋沉浸式文化活動。讓國際友人通過寫毛筆字、完成傳統文化習俗對答、望月對詩等環節,獲取找尋“消失的嫦娥”的線索,并通過制作冰皮月餅、點亮兔子燈等方式,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一直以來,文化、藝術不僅作為城市與人民之間的黏合劑,為城市居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養分,更為各國人民對話、交流與合作搭建了橋梁。
來自奧地利的外國專家帕特里克·萊齊納說:“奧地利是一座充滿著古典藝術的國家,但今天我在遙遠的東方,卻感受到了全新的古典文化氛圍,通過這次‘文化之旅’,讓我對中國的中秋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p>
三年來,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堅持藝術教學與藝術實踐并重,堅持藝術傳承與藝術開放并重,建設非遺藝術研究中心、東盟藝術研究中心等學術交流機構,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發揮學院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中的獨特作用。
學院成立以來,共招收泰國、馬來西亞、老撾、菲律賓、越南、緬甸、英國、韓國、俄羅斯等近30個國家的學歷類國際學生425名,其中本科生298名,碩士研究生127名,為中國與其他國家、民族相互了解、增進友誼起到了重要作用。
6月27日11時24分,隨著首班民航四川航空3U8001從成都天府飛往首都北京,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啟航。至此,成都是中國第三個擁有兩個國際通用機場的城市。
未來,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的新格局,成都正聚焦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和“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戰略定位,力爭到202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到2035年,全面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到2050年,建成泛歐泛亞區域性的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成為創新驅動、全齡友好、生活富裕、生態宜居的公園城市樣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成都特質的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成都還將大力發展現代時尚、傳媒影視、動漫游戲等文創重點領域,旨在建設世界文創名城。對于創業者而言,機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