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春賢 于冰妍
編輯 海巖
“我們就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底線的守護人。”關于應急管理機構的職能定位,北京市順義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張香東如是說。
守護底線意味著沒有退路,必須超前思考、主動作為。從基層鎮長、黨委書記到房屋征收事務中心主任、再到應急局長,解難解之題是他的工作常態。張香東啃過很多硬骨頭、進行過多次危機處理,心中有大局,眼中有百姓,超前思考,主動作為,是他的制勝法寶。
2019 年3 月,北京市順義區應急管理局掛牌成立,張香東受命調任順義區應急管理局局長。應急管理局負責全區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承擔全區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安全生產委員會、森林防火指揮部和防汛抗旱指揮部4 個議事協調機構辦公室的工作職責。新成立的應急管理局承擔著過去由多個部門負責的多項應急管理職責,職能過來了,但是隊伍、經驗并沒有完全跟過來,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責確立了,但是相應的資源還沒有統籌到位。張香東一上任就面臨著至少兩方面的挑戰,一是事兒怎么干,二是隊伍怎么帶。
北京市順義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張香東
上任伊始,就趕上了森林防火重點時期,張香東每日撲在一線進行森林防火攻堅戰,白天帶隊到森林防火重點區域監督檢查,經常忙得幾天顧不上回家,吃住在值班室,晚上安靜下來又要思考怎么帶隊伍,如何干實事,如何才能將原本分屬于各個機構的多支隊伍融合起來統籌管理,實現高效協作,制定一套什么樣的工作準則,讓大家工作有標準、努力有方向,創造什么樣的工作氛圍有利于大家凝心聚力、主動擔當,這些都是抓好應急管理工作的前提。
三個月后,森林防火攻堅戰結束,張香東回到局里,帶著他經過反復思考、精心凝練出來的順義應急精神:“強化六種理念、塑造六種形象、落實六個標準”。張香東身體力行做表率、抓落實,通過輔導學習、談心引導、典型示范、躬身踐行,3 年來,通過樹理念、展形象、定標準,順義區應急局在全局形成了凝心聚力、主動擔當、無私奉獻的良好干事創業氛圍。這一創新舉措受到各級肯定,北京市應急局專刊進行宣傳,并被選送到市委宣傳部進行宣傳推廣。
應急響應、搶險救災就是和平年代的戰爭。全面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在關鍵時刻能打仗、打勝仗,是張香東科學統籌應急救援工作的根本目標。為此,順義應急局從四個方面著手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三個六”順義應急精神
以賽促練提升應急演練水平。制發《北京市首屆應急演練競賽評比工作實施方案》,以競賽形式組織開展全市89 個重點關注的應急演練競賽評比工作。
科學統籌應急救援力量。重新認定25 支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開展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裝備普查工作,建立市級專業應急救援裝備臺賬。
不斷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要求各屬地積極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并指導所屬社區(村)設立應急物資儲備點,提升基層應急物資的保障能力。目前,全區25 個鎮(街道)共建立應急物資裝備儲備點52 處,設置應急避難場所75 個,容納人數11 萬余人。
加強應急救援隊伍能力建設。2020 年9 月,順義區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快整合組建基層應急救援隊伍的實施意見》,在原有各類應急救援力量的基礎上,在全區整合組建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基本形成“統一領導、協調有序、專兼并存、優勢互補、保障有力”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應急救援能力基本滿足本區域和重點領域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需要。
今年7 月11-12日,順義區突降大雨,防汛工作進入戰時應急狀態。當夜,雨勢迅猛、積水上漲、山路滾石、村民被困……一時間情勢緊急、人員忙亂。張香東親自帶隊赴防汛現場指揮調度,協調統籌各方資源。時至半夜1 點多,現場從商務局調來防汛物資、從屬地調來柴油和排水車、用沖鋒舟救援被困村民、封斷山路阻止車輛路過受到傷害……,張香東帶領的應急救援隊伍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7點,最終圓滿完成防汛任務,實現零傷亡,打贏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戰役。這場戰役檢驗了順義區應急救援隊伍的可靠性,同時也為科學統籌應急救援力量提供了實戰經驗。
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是順義應急精神倡導的工作要求。張香東帶領團隊率先垂范、積極主動研究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專業知識,準確把握政策標準,在關鍵時刻發揮出專業隊伍的專業力量,他帶領的應急管理專業隊伍得到區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信任。
今年8 月,順義區某能源公司在進行飛輪科技實驗過程中,實驗設備意外脫落擊中員工。通過“應急事故突發微信群”了解到事故情況后,張香東第一時間抵達事故現場,迅速組建公安、宣傳、事故處理、維穩等專業組,運用自己的專業水平及時作出判斷,初步將該事故定性為實驗室突發事件。要知道,事故定性不同,事故調查所涉及的人員范圍、影響面大不一樣,沒有足夠的專業自信,一般不敢妄加判斷。張香東不但迅速作出判斷,而且隨著事故調查的進展,快速作出事故初報、二報、三報,及時報告給市區各級領導、相關行業部門,把握工作主動權。張香東解釋說:“發生事故時我們是被動的,處理事故、報告事故時我們要快速地變被動為主動。不能等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一個又一個電話詢問情況,挨個回答必定會很占時間,不如快速主動上報情況,把自己掌握的信息盡早發給各位領導,這樣領導們心里有了底,我們也省下來時間去專心處理事故。”
最終,該事故被定性為實驗室突發事件,并非安全生產事故,與張香東在現場作出的判斷一致。張香東處理事故時的冷靜果斷、專業判斷和迅速反應能力,體現出一個優秀應急管理決策者的專業素養和管理智慧,贏得了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信任。
張香東不僅是一位堅毅果敢、以身作則、要求嚴格的上級,也是關心下屬、體貼員工的暖心領導。
張香東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從提高員工體檢福利,為員工健康做更全面的檢查,到評優評先、提拔晉升,他爭取更多機會為職工拓寬晉升通道,讓大家心里感覺溫暖,工作起來有勁頭、有盼頭。
為加強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建立形成融合發展機制,張香東組織制定了部門互評打分和處級干部效能評價制度。每季度,部門之間、科長之間就日常工作開展、工作配合度、主動擔當度、任務完成情況等進行互評打分;每半年,各分管處級領導干部根據明察暗訪、談心談話、調研座談等方式,了解各部門和部門負責人日常表現及完成工作情況并進行效能評價打分。季度部門互評和半年效能評價成績作為局黨委考核部門和部門負責人基礎分之一。考核制度加強了科室與科室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促進了協調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科室之間、員工之間形成了和諧和睦、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圍。
順義區應急管理局的干部職工,有很強的向心力、凝聚力,他們做起事來不畏辛勞、無私奉獻,仿佛有取之不竭的精神動力,這離不開張香東局長起到的表率作用。每周六,張香東局長都會親自帶隊到企業去檢查,每逢節假日,去得更多。在張香東的感召下,順義區應急管理局全體干部職工不辭辛苦、不講條件,相互配合,勇于擔當,主動作為,人人用實際行動踐行順義應急精神。
作為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底線的當家人,談到當前的挑戰和困難,張香東認為,要落實好“全災種大應急”的任務要求,難點和重點主要是三個方面:
張香東(右二)在現場檢查工作
一要提高專業應急隊伍的專業素質。應急管理局以原安監局為班底,部分干部職工在防災減災、森林防火、防汛方面的專業知識有所欠缺,協調能力有待提升,綜合素質還不達標。未來將著力加強對應急隊伍的專業培訓,增強其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加快培養適應新時代大應急崗位的專業干部。
二要發揮行業部門和屬地的力量,動員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全災種大應急體制下,搞好應急管理不能僅依靠應急局一個部門,要統籌協調發揮好行業部門和屬地的力量。廣大人民群眾是防災減災工作不可忽視的力量,要加強對群眾的宣傳動員工作,提升群眾災害防范意識,提高群眾面對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提升保護家庭和自身安全的能力。
三要依靠科技升級應急裝置裝備,提高應急效能。落實全災種大應急工作任務,不能全靠人工力量,要利用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升級應急裝置裝備,既節省時間,也減少人身危險,符合生命至上的理念。順義計劃投資1400 萬安裝基于北斗定位的森林防火監控系統,把過去的人為監控升級為智能監控,全區40 多個火災智能監測高點覆蓋平原防火、森林防火,明年將全部接入區應急指揮大廳,實現實時動態監測。將來還要將無人機和機器人應用到監測預警中,用科技手段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有為才有位,張香東對此理解為,危急時刻有擔當,艱難時刻能堅守,才能得到認可和尊重。張香東正是用他的擔當和堅守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依靠他的堅定信念和管理智慧,帶領順義區應急管理隊伍守護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