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浩杰 陳志剛 常春慧
編輯 袁輝
為了從安全意識強化、安全知識教育、安全技能訓練等方面提升員工安全素質,促進企業整體安全生產水平的提高,中糧集團建成并投用了生產安全事故警示室(簡稱事故警示室),為各基層企業打造了一個多手段、多層次、多維度的全員安全教育綜合體驗示范基地,旨在通過強化人員安全意識,全面提升企業員工安全認知能力與安全操作技能,形成優質、高效、科學、規范、有特色的安全培訓體驗模式,提升事故警示教育效率,豐富安全培訓教育形式,構建立體化安全培訓模式。
中糧集團事故教育警示室一角
安全管理,教育先行。安全生產培訓教育,是安全管理的一項最基本的工作,也是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條件。按照《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做好〈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培訓工作的決定〉宣傳貫徹工作的通知》(安委辦〔2012〕55 號)明確指出,培訓不到位屬于重大安全隱患,要實現全員100%安全培訓,要扎實推進安全培訓內容規范化、方式多樣化、管理信息化、方法現代化和監督日常化,努力實施全覆蓋、多手段、高質量的安全培訓。《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實施全民安全素質提升工程和企業產業工人安全生產能力提升工程,要建設安全生產主題公園、主題街道、安全體驗館和安全教育基地。”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各單位要推進“VR+教育”,打造虛擬實訓基地,持續豐富培訓內容,提高專業技能訓練水平,滿足各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培訓需求。
中糧集團根據工作調研情況發現,傳統的課堂授課和實訓模式,已難以滿足企業安全教育培訓的需要,有必要通過引入仿真、體感、信息化、智能化等現代技術,對教學模式進行升級換代。
對此,中糧集團將事故警示室建設作為“四化并進”(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重點工作之一,并編制下發了《中糧集團生產安全事故警示室建設指南》,規范和指導各企業事故警示室的建設及日常管理。
中糧集團事故教育警示室項目頂層設計,是介于總體規劃和具體建設規劃之間的關鍵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指導事故教育警示室建設工作的重要基礎。在開展安全培訓教育現狀調研基礎上,中糧集團從面臨的問題出發,結合基層企業自身對安全素養與安全技能等需求,分類建設,因企施策,依據基層企業現有資源、地理位置、信息化基礎進行科學定位,合理配置資源,確定建設規模,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劃和設計。
中糧集團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基礎、效能、資源三大“痛點、堵點、難點”,確定了“123”建設規劃,具體包括:1 個核心目標,即“打造立體化安全培訓新模式”;2 個實現路徑,即單廠事故警示室穩步有序推進、區域示范事故警示室高起點建設;3 個推進措施,即集團統一規劃指導、重點產業鏈先行推進、骨干基層企業示范建設。
中糧集團按照“123”建設規劃指導中糧生物科技、中糧油脂、蒙牛等6 家重大風險點多、安全管理任務重的專業化公司,采取統一策劃部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單廠與區域示范事故警示室建設相結合的推進手段,開展示范引路,確保基層企業全覆蓋,取得良好效果。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從信息時代智能互聯大背景出發,充分利用智能互聯技術為基層企業治理賦能,有助于其夯實安全管理的根基,實現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等目標。
因此,中糧集團充分利用VR安全教學體驗,根據場地大小制定不同方案,采用先進成熟的VR、AR、3D 多媒體技術,結合VR 設備,以各行業安全規范為標準,全面考量企業安全隱患,完成崗前安全意識提升、模擬現場風險學習、安全意識提升、實操教學應急演練、教學知識考核等培訓體驗。
中糧集團旨在通過建設事故警示室,打造視、聽、體驗、實操相結合的“四位一體”立體化安全警示教育培訓新模式,利用“知識感知、事故感悟、實操感受、綜合測評、螺旋提升”的理念,促進各級人員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安全技能和應急能力的全面提升,進而實現企業安全培訓工作常態化、安全培訓監管信息化。
中糧集團遵循“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走向協調順暢”的原則,圍繞警示反思、技能訓練、文化展示三大功能定位進行設計和建設事故警示室,同時在選址時充分考慮安全、環保、交通便利等因素,并按照相關消防規范要求,設置有獨立的安全出口、消防應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標識等必要設施。
中糧集團事故警示室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警示反思區、技能訓練區、文化展示區、風險告知區、標志認知區、視頻學習區、安全宣誓區、感想留言區、打卡簽到區等九大功能區(見圖1)。
圖1 中糧集團事故警示室建設總體規劃圖
第一,警示反思區主要展示行業內新近發生、影響力大、有代表性的典型事故案例,內容包括事故經過、事故原因、事故損失及事故警示等,并有配以視覺沖擊力較強的事故現場圖片。同時,還可設置VR 事故體驗形式,通過在虛擬人物運動和體驗事故沖擊的同時,配合與畫面精確同步的動感特效,增強虛擬現實事故體驗的真實性,使學員更加切實地感受事故帶來的傷害沖擊,從而促進其提高安全意識。
第二,技能訓練區主要是結合企業涉及的風險,用教學與訓練相結合的形式,陳列安全帽、防護服、防毒面具、防護眼鏡、耳塞等個體防護用品,配以圖例說明、視頻演示等,讓員工能夠直觀了解相關性能和學習使用方法,并可現場操作。同時,還可通過設計虛擬滅火體驗、心肺復蘇體驗、煙霧逃生體驗、消防結繩訓練、燃氣泄漏演示、安全用電體驗等形式,進一步促進學員安全技能的提升。
第三,文化展示區主要是通過及時宣傳國家、集團和企業的安全原則理念、安全制度標準和重點管理要求,如《中糧集團質量安全管理紅線》《中糧集團現場安全管理十項基本措施》等,在企業內部營造自我約束、自主管理和團隊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圍,實現持續改善安全業績、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目標。
第四,風險告知區主要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在廠區平面布局圖上依據安全風險等級(一級風險為紅色、二級風險為橙色、三級風險為黃色、四級風險為藍色),用不同顏色動態標注安全生產風險分布情況,展示廠區(項目)主要事故風險及重點區域點位,以便于項目安全風險管理。
第五,標志認知區主要是依據企業涉及的不安全因素,展示相關警示標志,包括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提示標志等,同時建立安全標志認知搶答系統,采用搶答的趣味模式開展安全標志的認知學習,例如,基于安全標志圖庫資源,通過二維動畫、音頻以及文字題目的搶答,讓安全標志的認知學習更具趣味性,進而提高員工的學習興趣。
第六,視頻學習區主要是以電視或觸屏電腦為載體,收集事故案例、法律法規、安全知識等視頻資料,內部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規解讀、消防安全、職業健康、粉塵防爆、特種設備等知識,同時還可增加在線培訓考試功能,作為培訓后的效果測試。
第七,安全宣誓區主要是根據國家、集團、上級單位和企業的安全原則理念編制宣誓詞,組織員工進行安全宣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履行安全職責、嚴守操作規程、杜絕“三違”等,以堅定其安全生產信念。
第八,感想留言區設置有學習留言薄或觸屏電腦,以供員工或參觀者在學習參觀結束后提出意見、建議。
第九,打卡簽到區主要是通過設置打卡系統與企業考勤系統連接,以便于統計培訓教育情況和監督考核。
為有效整合集團各單位事故教育警示室資源,加強區域間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事故警示室普及安全知識、宣傳安全理念、培養安全行為的功能,本著集團統一協調與各專業化公司自主推薦的原則,中糧集團結合企業地域分布特點與建設現狀,在原有事故警示室的基礎上進行功能與規模的拓展,打造了包括華中區域武漢大悅城、華東區域中糧生物科技沫河口分廠、華北區域內蒙古蒙牛乳業包頭有限責任公司等在內的區域事故警示室示范基地,以加強區域內協調共享培訓教育資源,更好地滿足中糧集團在區域內各企業的安全培訓需要。
截至2021 年10 月,中糧集團已建設完成事故警示室276 家,建設中45 家,覆蓋72.78%的基層企業范圍,組織開展生產安全事故警示教育3 500 余次,參與人數超過10 萬人。
從實踐情況來看,中糧集團通過推進事故警示室,形成了視、聽、體驗、實操相結合的“四位一體”立體化安全警示教育培訓新模式,打破了傳統“讀規章制度、看PPT、簽名簽到”的老“套路”,讓安全教學更加簡單生動,安全培訓更富趣味吸引力,員工學習接受度和培訓效果均大大提高,切實改善了過去質效低下、浮于表面等傳統安全培訓管理工作的“老大難”問題,真正實現了企業安全教育培訓100%全員覆蓋。
中糧集團事故警示室借用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教育培訓方式,應用“VR 體驗+安全培訓”模式,使培訓人員體驗感更強,更容易融入到安全培訓的氣氛中來,這種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的安全警示效果也更加發人深省、立竿見影。牢固樹立“培訓不到位是最大安全隱患”的意識,把先進的安全教育培訓的好經驗好做法,應用到企業安全發展、高效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去,提升員工安全培訓,深化全員思想素質認識,實施精準培訓,持續提高崗位人員安全能力,讓員工喜學樂訓,提高培訓實效。(本文作者單位系中糧集團質量安全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