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紅巖 陳碩
編輯 朱麗晶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在應急預案、應急演練等工作中,借助情景構建模式,通過鏈接風險管理,提升了應急演練效果,補全了應急能力短板。
情景構建是指對某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發生發展的方式和過程、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等,作出盡可能科學、可信的描述。通過情景構建,為應急準備規劃、應急預案編制和應急培訓演練工作提供依據,使規劃、預案和演練等工作在目標和方向上保持一致,并得以整合,是將應急準備中的目標明確化、風險實例化的有效途徑。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基于問題導向,針對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準備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在應急預案、應急演練等工作中,借鑒情景構建模式,組織各層級梳理應對任務、規范應急響應、完善應急準備,取得較好成效。
自2015 年試點應用情景構建工作以來,通過摸索實踐,中國石化將情景構建的主要工作步驟明確為:成立工作組、情景篩選、計算模擬與分析、演化過程設計、應急任務分析、應急演練組織與實施、應急能力評估與改進、情景構建成果集成。
其中,情景篩選目的是找出“最壞可信”的突發事件場景,作為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應急準備的模擬對象,主要考慮場景的代表性、后果的嚴重性、處置難度大及發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在模擬計算時,先確定需要計算的節點,再選擇適合的模型或軟件,為演化過程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中國石化針對井噴風險開展真火實訓
石油石化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安全監管的重點領域,由于生產過程固有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征,發生泄漏、火災、爆炸等事故的安全風險始終存在。
新時期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眾對安全和健康的期望日益增長,對安全生產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事故的容忍度越來越低,石化企業在聚光燈下從事危化品生產,安全生產不容絲毫閃失。
一是缺乏底線思維。由于重大突發事件往往難以預測,部分企業管理人員不愿想、不敢想,對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抱有僥幸心理,主觀上不愿意正視甚至刻意忽視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也就難以把重大突發事件的各種可能情況想全想透,把各項措施制定得周詳完善。
二是應急指揮能力不足。“黑天鵝”事件往往將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和耦合效應,事故影響面廣、后果相對復雜,應急響應與救援的難度遠遠超出常規預案所規定的內容,而一些企業管理人員缺乏系統應急培訓,難以快速做好科學救援、專業處置、綜合保障、政企協同等工作,救援現場往往出現風險研判不到位、應急指揮混亂、應急響應無序、重要物資準備不足、關鍵應急任務被忽視等問題,甚至導致次生事故。
三是日常應急準備不足。部分企業管理人員沒有依法落實管理職責,在應急預案、應急演練、應急培訓等工作中參與不夠,導致企業應急資金、技術、人員等投入不足,應急預案照搬照抄、應急培訓流于形式、應急演練走走過場、應急物資疏于管理,應急準備工作難以滿足需求。
通過情景構建,將企業正在開展的風險管理與應急管理工作銜接起來。一方面,管安全就是管風險,企業識別的風險需要有效落實管控措施;另一方面,做實應急管理工作需要找準工作目標,以重大風險作為應急準備工作的“假想敵”,可讓應急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近年來,中國石化安全監管部牽頭,針對集團公司級的重大典型風險,組織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和部分典型企業分批開展了情景構建試點工作。
其中,上游油氣勘探板塊重點選取了“三高”(高產、高壓、高含硫)油氣井井噴、高含硫酸氣管道泄漏、海上平臺火災爆炸等典型場景,中游煉油化工板塊重點選取了加氫裝置泄漏爆炸、化工裝置有毒氣體泄漏、裝置爆炸引發罐區火災等典型場景,下游銷售板塊重點選取了油氣長輸管道火災爆炸、城區加油站火災爆炸、敏感水體溢油污染水體等典型情景。每種典型風險場景從集團公司內部選取一家典型企業,通過樹立巨災場景的“假想敵”,對應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梳理打通應急流程。
石化企業均按要求定期組織各級各類應急演練,但部分單位的演練流于形式,演練照著腳本“演戲”、演練與預案“兩張皮”等問題突出,企業級的大演練甚至成了看消防隊員“表演”。
最近3 年,中國石化連續在集團公司級演練中采用情景構建演練模式,將主要演練場地轉移到室內,主要參演對象聚焦到職能部門,既考基層員工的應急動作,更考管理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
通過演練,縱向上貫通基層單位、二級單位、直屬企業到集團總部的整個應急響應流程,對基層單位能否初期處置、職能部門能否各司其職、決策層能否科學指揮進行全面檢驗。
以2021 年在中原普光氣田組織的高含硫酸性氣集輸管道泄漏中毒演練為例,演練采用“桌面推演+現場驗證”模式,共設計了初發泄漏險情、切斷閥內漏無法快速關斷、惡性輿情爆發及救援道路受阻、發現多人中毒、大量民眾索賠及政府要求停產等5 個情景節點,前2 個場景主要檢驗一線崗位員工的初期應急處置能力,后3 個場景則需要企業輿情管理、企地協調、物資供應、工程搶修等職能部門和企業領導班子成員現場作答。
通過這種演練形式,重點幫助企業中高層級的管理指揮者,從常規的生產經營工作中跳脫出來,投入到演練之中,從直觀上、感性上真正認識重大突發事件,切實結合自己的崗位職責,梳理響應流程、思考應急措施,提高分析研判、決策指揮和組織協調能力。
針對安全生產中客觀存在的巨災風險,企業堅持底線思維,組織基于情景的應急能力評估,利用“情景—任務—能力”分析,查找職責分工、響應流程、物資儲備以及初期處置等方面的短板,并相應落實整改措施。
2018 年以來,中國石化針對巨災風險,先后組織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等單位開展了酸性氣田長周期運行、海洋石油生產等專項應急評估工作。評估基于應急場景或預案,逐項分解各級各單位、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應急任務,然后對照企業日常應急準備、事故應急救援等管理現狀,進行核對評分,相對科學地得出了企業應對巨災風險的能力評估結果,為企業完善應急職責、健全組織機構、強化應急培訓、完善資源配置提供了有效支撐。(本文作者單位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監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