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

2022-01-06 07:33:14申丹琳文雯靳毓
財經問題研究 2022年1期

申丹琳 文雯 靳毓

摘 要:本文以2003—2018年中國A股上市企業為樣本,研究了社會信任這一非正式制度與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關系。實證檢驗發現,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顯著正相關,說明社會信任有助于提升企業多元化經營。同時,當企業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企業治理水平較弱時,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促進作用更大。機制檢驗表明,提高銀行借款規模以及吸引高級人才是社會信任促進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重要途徑。此外,社會信任能緩解多元化經營與企業價值的負向關系。本文豐富了社會信任對企業行為影響的文獻,并從非正式制度視角補充了企業多元化經營影響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社會信任在微觀企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實踐上對于中國推動誠信社會建設也具有啟示意義。

關鍵詞:社會信任;企業多元化經營;信息不對稱;企業治理;企業價值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2)01-0080-11

一、引 言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但是某些正式制度存在缺陷且有待完善,由此產生了“中國經濟增長之謎”。許多學者認為其中一個很可能的原因在于非正式制度有效替代了正式制度。在中國,非正式制度對社會經濟活動具有重要影響。張維迎和柯榮住[1]認為,對于各種非正式制度,社會信任可被認為是除物質資本及人力資本之外決定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關鍵的社會資本。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傳遞了弘揚誠信的價值觀,也充分體現了信任舉足輕重的作用。信任可看作是一方評估另一方將執行某種特定行為的主觀概率。社會信任可理解為團體或組織成員中相互信任的一般水平。La Porta等[2]、Knack和Keefer[3]與呂朝鳳等[4]均發現,社會信任在促進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解釋地區之間經濟差異的關鍵因素。社會信任可以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不完全契約執行效率等推動經濟增長。除了宏觀層面的探討,考慮到企業是經濟發展中的主力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社會信任在微觀企業中的作用,如申丹琳[5]與王艷和李善民[6]都發現,社會信任促進了企業積極承擔風險、提升了企業并購績效。

多元化經營是企業關鍵的發展戰略和投資決策,與企業價值息息相關。Porter[7]、Gribbin[8]與Lewellen[9]的研究指出,企業為了尋求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贏取市場優勢、或者分散企業風險等目的,會選擇開展多元化經營。然而,多元化經營不僅取決于企業內在動因,也受制于企業可獲取的資源。企業同時涉足多個行業,每個行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能否獲取足夠資源直接影響著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開展。在此,本文重點關注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

本文的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本文為理解非正式制度如何影響企業多元化經營決策提供了經驗證據。現有文獻主要從協同效應、市場優勢、分散風險、企業家社會資本和高管關系網絡等內部因素出發研究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動因。少數文獻關注到政府干預、產業政策等外部因素對企業多元化經營決策的影響。本文進一步聚焦社會信任這一非正式制度,研究了企業所在地的社會信任是否有助于幫助企業獲取資源進而促進多元化經營,拓展了企業多元化經營影響因素的文獻。其次,本文從微觀企業多元化經營視角拓展了社會信任的經濟后果研究。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社會信任對經濟增長、地區發展水平差異等宏觀方面的作用。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關注社會信任對微觀企業的影響,探討了社會信任對企業代理問題、并購績效、商業信用模式及風險承擔等方面的影響。而本文研究表明,社會信任會影響企業多元化經營,豐富了社會信任經濟后果方面的研究。最后,本文考察了不同信息環境和企業治理水平之下社會信任影響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程度差異、社會信任提升多元化經營的作用機制,以及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與企業價值關系的影響,這為理解社會信任影響企業行為的機理、揭示社會信任的經濟效用提供了啟示。

二、文獻回顧及假設提出

(一)社會信任與多元化經營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能夠開展多元化經營要歸因于其有足夠的資源。企業跨多個行業經營,各個行業都要在資金和人力等方面進行投入。游家興和鄒雨菲[10]認為,由于企業擁有的資源有限,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通常都要依賴額外資源。比如,為了保障多元化經營的資金,企業需要舉借債務;由于缺乏新行業的經營經驗,企業需要重新聘用專業人員來經營。一有些學者也從企業獲取資源的角度進行了探索,巫景飛等[11]與游家興和鄒雨菲[10]研究發現,高管或者企業家的社會網絡關系等有助于幫助企業獲取資源開展多元化經營。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關注微觀個體層面的社會網絡,卻忽略了地區層面的社會信任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兩者均是社會資本的一種,但是卻存在著差異。一方面,微觀個體層面的社會網絡聚焦嵌入個人的網絡關系,其產生的影響主要作用于網絡關系涉及的個人或個人所屬的組織內部。而地區層面的社會信任則側重于地區整體形成的有關信任的公共精神,其影響不僅作用于地區內,對于該地區企業對待地區外部企業或投資者的態度也會產生影響。研究地區層面的社會信任有利于加深理解社會資本的外溢性作用。另一方面,微觀個體層面的社會網絡主要是針對熟人等特定對象或特殊關聯關系形成的。但是地區層面的社會信任可以反映對他人或者陌生人的信任程度,相對一般化,是度量社會發展程度的關鍵指標,對地區社會信任的研究也更具理論及實踐價值。筆者認為,社會信任能通過以下方式幫助企業獲取資源,促進企業多元化經營。

第一,社會信任有助于企業獲得更多資金,滿足多元化經營對財務資源的需求。企業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的存在,容易誘發融資約束。“融資難、融資貴”是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尤其對于多元化經營的企業,一方面,多元化會增加企業復雜性,提高信息不對稱程度,投資者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的難度更大,管理層盜用資金等代理問題更容易發生,加劇了投資者面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另一方面,企業進入新的行業,由于存在著技術壁壘、沒有穩定顧客群、原有企業的排斥、缺乏行業經驗等問題,企業是否能在新行業中順利經營,充斥著較高的不確定性,加大了投資風險。因此,投資者很可能不愿意為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投資,企業難以獲取足夠資金滿足多元化經營的需求。然而,社會信任有助于提升財務信息質量、減少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進而緩解多元化經營中面臨的融資約束。Garrett等[12]的研究發現,員工與管理層之間的信任有助于財務報告質量的提升,并且Beer[13]指出,人際間的信任也增加了信息交流。如此,在社會信任較高地區,由于地區信任文化的熏陶,企業員工、管理層及外部投資者的相互信任程度增加,推動了高質量企業信息的形成和傳播。社會信任能降低信息不對稱,有助于投資者更準確地估計企業未來現金流,減少了投資者的逆向選擇問題,投資者為企業多元化經營融資的意愿增加。同時,Li等[14]認為,社會信任越高,企業失信的后果更嚴重。Chen等[15]與Jha和Chen[16]的研究表明,社會信任能減少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讓企業更加值得信賴。這些企業更可能會按規定用途使用融資獲得的資金,并且按時償還借款,以避免失信于投資者而遭受嚴厲懲罰。誠信的企業降低了投資者面臨的道德風險,增加了投資者為企業多元化經營融資的可能。因此,社會信任有利于企業融資,保障了企業多元化經營的資金需求。

第二,社會信任能幫助企業留住員工、吸引高級人才,保證多元化經營對人力資源的要求。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需要更多員工尤其是高級人才以保障企業正常運轉。并且,由于“隔行如隔山”,考慮到缺乏新行業經營的經驗,企業通常要引進新涉足行業方面的人才。人力資源是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的重要條件。但由于合同契約是不完備的,加之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員工利益有時難以得到有效保護,提高了員工離職的可能,阻礙了高級人才的引進。如何留住優秀員工、吸引高級人才,對于滿足企業多元化經營的人力資源需求至關重要。

信任是一種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可以作為合同協議等正式制度的替代,規范企業和員工的活動,降低他們的機會主義行為。信任可以提高企業行為的可預測性,企業履約的概率更大,員工的付出能夠獲得應有的回報,承擔的風險減少。姚唐等[17]認為,信任會讓員工從情感上認為企業是誠實的,相信企業不會利用信息不對稱或者制度漏洞而欺騙員工。這都有利于增加員工繼續在企業工作以及高級人才加入企業的概率。如此,當企業所在地社會信任較高時,信任文化的滲透能讓企業各方之間更信任,進而促進現有或潛在員工形成企業會按規范經營的認知以及對企業誠實行為的相信。這有利于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減少員工離職,增加企業對高級人才的吸引力。因此,社會信任水平高的地區的企業,更能保證多元化經營對人力資源的要求。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1:社會信任有助于提升企業多元化經營,二者呈正相關關系。

(二)社會信任、信息不對稱程度與企業多元化經營

企業信息不對稱程度會影響社會信任的作用。企業的投融資決策是由管理層做出的,外部投資者無法全方位觀測管理層的決策過程,也無法全面獲取與管理層決策相對等的信息,由此便產生了企業內外部信息不對稱問題。當企業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時,投資者獲悉企業信息的成本較高,這不僅使得投資者難以準確地判斷企業多元化經營帶來的現金流,也不利于投資者監督管理層,進而提高了投資者面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降低了投資者的資金供給意愿。較高的社會信任水平能夠緩解信息不對稱程度,增強外部投資者對企業發展前景的信心,提高其投資意愿。因此,在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的企業中,社會信任促進投資者資金供給以滿足多元化經營資金需求的作用更大。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2: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正向影響在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的企業更為顯著。

(三)社會信任、企業治理水平與企業多元化經營

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影響的大小也取決于企業的治理水平。劉立國和杜瑩[18]的研究發現,良好的企業治理能夠提升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企業治理改善信息質量的作用,緩解了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有利于企業獲取資金,因而降低了社會信任在企業多元化經營融資過程中的作用。并且,鐘寧樺[19]的研究表明,治理水平較高的企業也會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保護員工利益。企業治理對員工利益保護的加強,降低了員工的離職率,促進了企業對高級人才的吸引,導致社會信任在保障多元化經營人力資源中發揮的作用較小。由此預期,在企業治理較弱的企業中,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促進作用更大。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3: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正向影響在企業治理水平較弱的企業更為顯著。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取

本文以2003—2018年中國A股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

由于企業多元化經營使用下一年度數據,因而數據跨度實際是2003—2019年。社會信任的調查數據來自張維迎和柯榮住[1]利用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開展的問卷調查,以及中國人民大學負責執行的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機構持股、分行業統計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外商投資數據源自萬得(Wind)數據庫;社會組織數據來自中國民政統計年鑒;剩余數據從國泰安(CSMAR)數據庫獲取。以2003年為研究起始時間的原因是CSMAR數據庫從2003年開始系統地收集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情況。

對于初始樣本,本文剔除了金融行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分行業統計情況缺失及其他變量缺失的樣本。并且對連續變量在1%和99%的水平上采用了縮尾處理。最終獲得29 729個企業/年份觀測值。

(二)變量定義

1. 被解釋變量:企業多元化經營(DIV)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企業多元化經營。參考楊興全等[20]的研究,企業多元化經營采用三種方法衡量。其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涉及的行業數目(DIVNUM)。DIVNUM的取值越大代表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越高。其二,企業在各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赫芬達爾指數(DIVHHI):DIVHHI=1-∑P2j。

參照游家興和鄒雨菲[10]的方法,本文將DIVHHI轉換成了正向度量多元化經營的指標。其中,Pj是企業在行業j中的主營業務收入與其主營業務收入總額之比,該指標反映企業經營的分散化程度,DIVHHI越大,多元化經營程度越高;專業化經營的企業,DIVHHI的值等于0。其三,企業在各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熵指數(DIVEI):DIVEI=∑Pj×ln(1/Pj)。DIVEI越大,多元化經營程度越大;專業化經營的企業,DIVEI的值等于0。

2. 解釋變量:社會信任(TRUST)

本文的解釋變量為社會信任。參考劉鳳委等[21]、Li等[14]與呂朝鳳等[4]的方法,本文主要以張維迎和柯榮住[1]利用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于2000年開展的問卷調查,得到的中國省級層面的加權信任程度,來度量企業總部所在地的社會信任。此次調查涉及的信任問題為“根據您的經驗,您認為哪五個地區的企業比較守信用(按順序排列)”,分別計算出各個地區被認為是第一—第五值得信任的次數及其占所有回答者人數的比例,并且對于第一—第五值得信任分別給予5—1分。依據值得信任的人數比例和對應分數計算得到的加權平均值即為該地區的社會信任。考慮到此次調查主要針對企業及其領導展開,因而獲得的信任程度能較好度量該地區企業的社會信任。

需要說明的是,Li等[14]與劉鳳委等[21]認為,社會信任需要長時期形成,短期內變化不大,因而雖然調查僅有一年數據,但在所有樣本期間中都使用這次調查結果度量社會信任,也是合理的。TRUST數值越大,代表社會信任程度越高。

在穩健性檢驗中,本文采用其他四種方法度量社會信任:其一,借鑒申丹琳[5]的研究,本文采用上述調查中的第一位比例,也就是調查對象中有多少比例的人認為該省企業是最守信用的,來衡量社會信任(TRUST1)。其二,參考Wu等[22]的做法,本文還采用中國人民大學負責執行的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中有關信任的調查結果衡量社會信任(TRUST2)。CGSS中有關信任的調查問題為“一般說來,您對現在社會上的陌生人是否信任”,設有“非常不信任、不信任、一般、信任、非常信任”五個選擇項。本文根據信任水平由低至高分別給選項設置為1—5分,并計算各省調查者的平均分。考慮到僅有2003年及2013年CGSS的調查中涉及上述問題,故本文采用2003年的調查平均分衡量2003—2012年的社會信任情況,2013年及之后的社會信任以2013年的調查分數衡量。其三,依據Wu等[22]的研究,本文以每萬人當中社會組織平均個數度量社會信任(TRUST3)。Jha和Chen[16]認為,社會組織可以滿足政府或營利組織無法達到的社會需求。地區的社會組織數量是社會資本的重要體現,有助于揭示信任程度。此外,參考林鐘高和陳曦[23]的研究,以某地區的外商投資度量社會信任。某地區的外商投資越多,社會信任程度越高。第四,以地區外商投資總額的自然對數衡量社會信任(TRUST4)。TRUST1、TRUST2、TRUST3及TRUST4越大,表明社會信任程度越高。

3. 控制變量

參考陳信元和黃俊[24]與楊興全等[23]的研究,本文控制變量選取:企業規模(SIZE),用企業流通市值的自然對數衡量;資產負債率(LEV),用企業總負債與總資產之比衡量;盈利能力(ROE),用凈資產收益率衡量;固定資產占比(PPETA),用固定資產凈值與總資產之比衡量;股權集中度(FIRST),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衡量;機構投資者持股(INS),用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衡量;企業年齡(AGE),用企業上市年限衡量;成長性(RSALES),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衡量;行業競爭水平(HHI),用行業競爭赫芬達爾指數衡量;產權性質(STATE),國有企業取值為1,否則為0。此外,還控制了年度及行業固定效應。

(三)模型設定

首先,設定模型(1)檢驗H1,研究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

其中,DIV為企業多元化經營,用DIVNUM、DIVHHI及DIVEI來度量;TRUST為社會信任;Controls為所有控制變量;Industry和Year分別為行業和年份固定效應;下標i和t分別為企業和年份;ε為隨機擾動項。依據H1,預期系數β1顯著為正。

其次,設定模型(2)驗證H2,即論證信息不對稱程度對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

其中,IA為非流動性比率,定義為當期股票日收益率絕對值除以按十億元為單位計量的交易金額比值的中位數。參考伊志宏等[25]的研究,采用IA衡量信息不對稱程度,IA的數值越大,信息不對稱程度越高。根據H2,預期系數β2顯著為正。

最后,設定模型(3)驗證H3,即論證企業治理水平對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

其中,GOV為企業治理指數,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構造。構造企業治理指數時選取的變量如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第二—第十大股東持股平方和的自然對數、國有企業啞變量、三會會議次數的自然對數、獨立董事比例、機構持股比例、行業競爭赫芬達爾指數、所屬行業企業數量的自然對數。GOV的數值越大,代表企業治理水平越高。根據H3,預期系數β2顯著為負。

四、回歸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及相關性分析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社會信任TRUST的均值為0.786,標準差為0.660,說明不同地區之間的信任程度存在較大差異,該數值與Li等[14]的研究結論非常接近。DIVNUM的均值為2.628,表示中國上市企業經營業務平均涉及的行業數為2.628個,說明中國企業普遍存在多元化經營的傾向;多元化經營赫芬達爾指數(DIVHHI)和熵指數(DIVEI)的均值分別為0.235和0.419,描述性統計結果與游家興和鄒雨菲[10]與楊興全等[20]的研究非常接近。

主要變量的皮爾遜(Pearson)及斯皮爾曼(Spearman)相關系數顯示,社會信任與多元化經營之間顯著正相關,可以初步判斷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是積極的,初步支持了H1。

(二)多元回歸結果分析

1. 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

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關系的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列(1)的DIVNUM代表企業營業收入涉及的行業數目;列(2)的DIVHHI代表企業在各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赫芬達爾指數;列(3)的DIVEI為企業在各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熵指數。由檢驗結果可知,當因變量為DIVNUM、DIVHHI和DIVEI時,社會信任TRUST的系數分別為0.156、0.019和0.039,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社會信任水平越高,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越大,符合H1的預期,因此,H1得到驗證。以上結果說明社會信任有助于降低投資者為企業融資面臨的風險、增加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促進了企業獲取多元化經營所需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因而提高了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從經濟意義上,當社會信任水平提高一個標準差時,以DIVNUM度量的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增加5.71%(0.156×0.660/1.803)個標準差,以DIVHHI度量的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增加5.02%(0.019×0.660/0.250)個標準差,以DIVEI度量的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增加5.69%(0.039×0.660/0.452)個標準差,說明本文的檢驗結果具有顯著的經濟含義。

2. 社會信任、信息不對稱程度與企業多元化經營

表3列(1)—列(3)報告了模型(2)的回歸結果,即探究信息不對稱程度對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關系的影響。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增加了信息不對稱與社會信任的交互項(TRUST×IA)以及信息不對稱單獨項(IA)。參考伊志宏等[25]的研究,以非流動性比率IA衡量企業信息不對稱,IA數值越大,代表企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越高。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社會信任與信息不對稱的交互項(TRUSTSymboltB@IA)均顯著為正,表明當企業信息不對稱程度越大時,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正向影響越顯著。以上結果說明,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了投資者面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降低了投資者的資金供給意愿,而社會信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因而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正向影響在信息不對稱程度更高的企業中更強,支持了H2的推斷。

3. 社會信任、企業治理水平與企業多元化經營

表3列(4)—列(6)報告了模型(3)的回歸結果,即探究企業治理水平對社會信任和企業多元化經營關系的影響。模型(3)在模型(1)的基礎上增加了企業治理與社會信任的交互項(TRUST×GOV)以及企業治理水平單獨項(GOV)。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構造企業治理指數,該指數越大,代表企業治理水平越好。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社會信任與企業治理的交互項(TRUST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在企業治理越弱的企業中,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正向影響越顯著。以上結果表明,企業治理與社會信任之間形成了替代關系,良好的企業治理既有助于緩解信息不對稱,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也有利于降低員工的離職率,增加企業對高級人才的吸引力,導致社會信任在保障多元化經營中發揮的作用較小,支持了H3的推斷。

(三)穩健性檢驗

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穩健性檢驗。限于篇幅,未報告穩健性檢驗的結果,留存備索。

1. 內生性檢驗

為緩解內生性問題對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依據Ang等[26]的方法,本文以各省方言數量(DIALECT)作為工具變量,

方言數據源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以及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編制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漢語方言卷》,201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采用工具變量法進行檢驗。中國各省漢語方言存在較大不同,方言多樣性是中國地區間信任程度差異的重要外生動因。方言會妨礙人際間的溝通交流,降低社會認同,因此,不利于信任的產生。方言數量與社會信任負相關,但是不會影響企業多元化經營。

工具變量第一階段的回歸結果表明,DIALECT與TRUST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工具變量具有良好的解釋力。Cragg-Donald Wald F檢驗也在1%的水平上顯著,故DIALECT不是弱工具變量。第二階段檢驗結果顯示,當因變量為DIVNUM、DIVHHI及DIVEI時,TRUST的系數全部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與基準回歸結論一致,研究結論穩健。

2. 變化社會信任的度量

由于社會信任是本文的關鍵變量,本文通過改變社會信任的度量指標進行穩健性檢驗。其一,借鑒申丹琳[5]的研究,以張維迎和柯榮住[1]調查中某省企業被認為最守信用的人數比例度量TRUST1。其二,參考Wu等[22]的做法,以全國綜合社會調查的結果度量TRUST2。其三,借鑒Wu等[22]的研究,以每萬人當中社會組織的個數度量TRUST3。第四,參考林鐘高和陳曦[23]的做法,以地區外商投資總額的自然對數度量TRUST4 。變換社會信任度量方法后,研究結論依舊成立。

3. 刪除從未開展過多元化經營的企業

考慮到部分企業可能因為企業業務特征或者經營理念等原因,選擇不進行多元化經營,這部分樣本的存在可能對本文研究結論產生了干擾。為此,在穩健性檢驗中,本文刪除從未開展過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只考慮進行過多元化經營的企業。數據調整后,本文的研究結論未發生改變。

(四)影響機制檢驗

本文分別通過企業融資渠道和人力資源渠道檢驗社會信任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機制。

1企業融資渠道

唐清泉和巫岑[27]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企業大量依賴銀行貸款進行融資,因而本文檢驗了社會信任是否有助于增加企業銀行借款,進而促進多元化經營。以銀行借款規模作為中介變量,參考溫忠麟等[28]的中介效應模型進行檢驗,相關模型如下。

LOANi,t=α0+χ1TRUSTi,t+∑11j=3xjControlsi,t+Industryi+Yeart+εi,t(4)

DIVi,t+1=α0+λ1TRUSTi,t+λ2LOANi,t+∑12j=1λjControlsi,t+Industryi+Yeart+εi,t(5)

其中,LOAN代表銀行借款規模,用短期和長期銀行借款總額除以總資產衡量。具體而言,先對模型(1)進行估計,并以系數β1的顯著性作為前提。然后估計模型(4)及模型(5),如果χ1與λ2顯著為正,意味著中介效應成立,即社會信任通過增加銀行借款規模,促進了企業多元化經營。在此基礎上,當λ1顯著時,銀行借款規模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如果λ1不顯著,銀行借款規模起著完全中介作用。如果χ1或λ2不顯著,那么依據Sobel檢驗判斷中介效應χ1×λ2顯著與否。

表4是關于銀行借款規模中介效應的回歸結果。由表4可知,社會信任TRUST對銀行借款規模(LOAN)的回歸系數χ1顯著為正,銀行借款規模LOAN對多元化經營(DIVNUM、DIVHHI及DIVEI)的回歸系數λ2顯著為正;在控制中介變量LOAN后,TRUST對DIVNUM、DIVHHI及DIVEI的回歸系數λ1顯著為正。這表明提高銀行借款規模是社會信任增加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部分中介因子。為提高可靠性,本文進一步進行Sobel 檢驗,Sobel Z統計量均顯著。可見,中介效應結果支持增加銀行借款規模是社會信任提升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重要途徑的結論。

2.人力資源渠道

相比普通員工,高級管理人員團隊是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決策具有重要影響力。企業高管中高級人才的多少直接影響著企業是否有能力開展復雜的經營。因此,本文檢驗了社會信任是否能通過增加企業高管中的高級人才,進而促進多元化經營。本文以高級人才作為中介變量,參考溫忠麟等[28]的中介效應模型進行檢驗。相關方法與銀行借款中介效應類似,不再贅述。考慮到教育程度是決定高管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高學歷是高級人才的重要標志,因此,借鑒杜興強和彭妙薇[29]的研究,采用企業高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PHD)來衡量高級人才。

采用高管中是否有人具有博士學位衡量高級人才,結果不變。

表5是關于高級人才中介效應的結果。由表5可知,社會信任TRUST對高級人才PHD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高級人才PHD對多元化經營(DIVNUM、DIVHHI及DIVEI)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在控制中介變量PHD后,TRUST對DIVNUM、DIVHHI及DIVEI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結果表明,增加高管中的高級人才是社會信任提升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部分中介因子。Sobel 檢驗的結果不變。可見,中介效應結果支持吸引高級人才是社會信任促進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另一重要途徑的結論。

(五)進一步的研究

本文進一步對社會信任在多元化經營與企業價值關系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多元化經營會增加還是減少企業價值一直存在著爭議。Lamont和Polk[30]的研究發現,多元化存在折價現象,認為多元化經營會降低企業價值。多元化經營導致企業分散了有限的內部資源,對企業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資金配置能力造成很大挑戰,容易造成投資過度或投資不足,并增加了經營風險。但Campa和Kedia[31]的研究認為,多元化經營能夠幫助企業抵御外部風險,提高生產率,在緩解自選擇內生性問題后,多元化折價減少,反而呈現出多元化溢價。本文研究社會信任在多元化經營與企業價值關系中的作用,不僅能為上述爭議貢獻新的檢驗證據,也為深入理解多元化經營影響企業價值的機理提供了啟示。

本文采用托賓Q值(TQ)度量企業價值。回歸結果顯示,

限于篇幅,未報告進一步研究的結果,留存備索。企業多元化經營(DIV)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的交互項(TRUST×DIV)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結果說明,多元化經營會降低企業價值,但是社會信任能緩解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的負面作用。這很可能是因為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成敗取決于該模式是否可以協同企業資源和能力。如果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程度與自身能力不相符,過度地擴大經營范圍就會降低企業價值。社會信任在企業資金和人力資源供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對于保障企業獲取充足的資源開展多元化經營至關重要,因而有利于提升企業資源及能力與多元化經營的匹配程度,減少企業因為涉足不同行業而陷入資源困境的概率,可見,社會信任能夠降低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的損害。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探討了非正式制度的社會信任因素對企業多元化經營行為的影響。檢驗結果發現,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正相關,說明社會信任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程度。企業層面的異質性檢驗表明,在信息不對稱越大、治理水平越低的企業中,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正相關關系越顯著。進一步研究發現,社會信任能通過增加銀行借款規模以及吸引高級人才,進而提升企業多元化經營,這意味著改善融資渠道和人力資源渠道是社會信任促進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重要途徑。此外,社會信任有助于降低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的負面作用。

本研究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在理論意義上,本文不僅從社會信任視角拓展了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因素研究,而且聚焦微觀企業的多元化經營,補充了社會信任經濟后果的文獻;此外,對于作用機制以及與企業價值關系的考察,有利于認識社會信任對企業行為影響的機理,并解讀社會信任的經濟效用。在實踐價值上,從多元化經營的角度來看,本文的研究發現,社會信任這一非正式制度會影響企業多元化經營的能力,并且不能與企業資源和能力相匹配的多元化經營會損害企業價值。這意味著企業不宜盲目地跟風開展多元化經營,過度地擴張經營領域不但不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反而容易對企業價值產生負面影響,誘發多元化折價。企業在選擇多元化經營時,要考慮社會信任等制度環境因素的影響,充分評估自身的融資渠道及人力資源渠道是否通暢,以及是否具有支持開展多元化經營所需的財力和人力,這對于社會信任程度較低的企業來說更加如此。同時,對于投資者而言,考慮到社會信任、多元化經營及企業價值之間存在著緊密關聯,當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全面考慮社會信任程度與企業行為的關系,以及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而更為準確地評估企業績效,做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從社會信任的角度來看,本文研究表明,社會信任促進了企業多元化經營,并且社會信任能夠讓企業的資源和能力與多元化經營更匹配,緩解了企業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價值的損害,這充分體現了社會信任在微觀企業價值提升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對于企業而言,管理層需要充分認識到信任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制定有效的規章制度,例如通過將誠信納入企業文化、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制定員工守信及失信的獎勵及懲罰措施、設定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等途徑,提高企業內部及在市場中的信任程度。尤其對于開展或準備開展多元化經營的企業,更加需要注重企業誠信文化的建設。通過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公信力,促進投資者的資金供給意愿,保障多元化經營對財務資源的需求,并且增加企業對高級人才等員工的吸引力,滿足多元化經營對人力資源的要求,從而讓企業的資源和能力與多元化經營更匹配,進而緩解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應該深刻認識到社會信任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及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在誠信意識和制度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進一步加強誠信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通過加大宣傳和教育、治理誠信缺失問題、推動并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建設,以及讓失信的企業和個人付出高昂代價等途徑,積極引導企業、社會公眾等各方誠實守信、遵守社會規范,努力打造誠信社會,培育社會信任。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和共同推動下,提高社會信任程度、減少市場摩擦,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及國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維迎, 柯榮住. 信任及其解釋:來自中國的跨省調查分析[J]. 經濟研究, 2002, (10): 59-70.

[2]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et al. Trust in Large Organization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 87(2):333-338.

[3]Knack, S., Keefer, P. Does Social Capital Have an Economic Payoff? A Cross-Country Investigation[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112(4): 1251-1288.

[4]呂朝鳳, 陳漢鵬,Leyva,S.L. 社會信任、不完全契約與長期經濟增長[J]. 經濟研究, 2019, (3): 6-22.

[5]申丹琳. 社會信任與企業風險承擔[J]. 經濟管理, 2019, (8): 147-161.

[6]王艷, 李善民. 社會信任是否會提升企業并購績效?[J]. 管理世界, 2017, (12): 125-140.

[7]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8]Gribbin, J. D. The Conglomerate Merger[J]. Applied Economics, 1976, 8(1): 19-35.

[9]Lewellen, W. G. 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the Conglomerate Merger[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1, 26(2): 521-537.

[10]游家興, 鄒雨菲. 社會資本、多元化戰略與公司業績——基于企業家嵌入性網絡的分析視角[J]. 南開管理評論, 2014, (5): 91-101.

[11]巫景飛, 何大軍, 林日韋, 等. 高層管理者政治網絡與企業多元化戰略: 社會資本視角——基于我國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 管理世界, 2008, (8): 107-118.

[12]Garrett, J.,Hoitash, R., Prawitt, D. F. Trust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4, 52(5): 1087-1125.

[13]Beer, M. Revitalizing Organizations: Change Process and Emergent Model[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87, 1(1): 51-55.

[14]Li, X., Wang, S. S., Wang, X. Trust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7,76(3): 74-91.

[15]Chen, D., Li, L., Liu, X.,et al. Social Trust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8,153(4): 1083-1108.

[16]Jha, A., Chen, Y. Audit Fees and Social Capital[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4, 90(2): 611-639.

[17]姚唐, 黃文波, 范秀成. 基于組織承諾機制的服務業員工忠誠度研究[J]. 管理世界, 2008, (5): 102-114.

[18]劉立國, 杜瑩. 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J]. 會計研究, 2003, (2): 28-36.

[19]鐘寧樺. 公司治理與員工福利: 來自中國非上市企業的證據[J]. 經濟研究, 2012, (12): 138-152.

[20]楊興全, 尹興強, 孟慶璽. 誰更趨多元化經營: 產業政策扶持企業抑或非扶持企業?[J]. 經濟研究, 2018, (9): 133-150.

[21]劉鳳委, 李琳, 薛云奎. 信任、交易成本與商業信用模式[J]. 經濟研究, 2009, (8): 130-133.

[22]Wu, W., Firth, M., Rui, O. M. Trust and the Provision of Trade Credit[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4,39(C):146-159.

[23]林鐘高, 陳曦. 社會信任、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及其修復與財務風險[J]. 當代財經, 2016, (6): 118-129.

[24]陳信元, 黃俊. 政府干預、多元化經營與公司業績[J]. 管理世界, 2007, (1): 92-97.

[25]伊志宏, 申丹琳, 江軒宇. 基金股權關聯分析師損害了股票市場信息效率嗎——基于股價同步性的經驗證據[J]. 管理評論, 2018, (8): 3-15.

[26]Ang, J. S.,Cheng, Y., Wu, C. Trust,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Contract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15, 50(3): 569-595.

[27]唐清泉, 巫岑. 銀行業結構與企業創新活動的融資約束[J]. 金融研究, 2015, (7): 116-134.

[28]溫忠麟, 張雷, 侯杰泰, 等. 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 心理學報, 2004, (5): 614-620.

[29]杜興強, 彭妙薇. 高鐵開通會促進企業高級人才的流動嗎?[J]. 經濟管理, 2017, (12): 89-107.

[30]Lamont, O. A., Polk, C. Does Diversification Destroy Value? Evidence From the Industry Shock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2, 63(1): 51-77.

[31]Campa, J. M.,Kedia, S. Explaining the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2,57(4):1731-1762.

Social Trust 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SHEN Dan-lin1,WEN Wen2,JIN Yu3

(1.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3.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Diversification is a ke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for enterprises. Using the sample of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3 to 201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social trust, an informal institution,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cial trus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social trust promotes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In addition, the positive impact of social trust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is more pronounced among enterprises with high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or weaker corporate governance. Channel tests reveal that increasing bank loan amount and attracting highly educated talents are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social trust to promote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Furthermore, social trust alleviates the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value. This paper enriches the literature on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social trust on corporate behavior, adds to the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l institution, and thu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social trust in micro firms. The paper also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trustful society in China.

Key words:social trust;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governance; corporate value

(責任編輯:于振榮)

[DOI]10.19654/j.cnki.cjwtyj.2022.01.008

[引用格式]申丹琳,文雯,靳毓.社會信任與企業多元化經營[J]. 財經問題研究,2022,(1):80-90.

收稿日期:2021-11-1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上市公司精準扶貧行為的同群效應:作用機制與經濟后果”(720020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分析師行為偏差對企業投融資行為的影響研究”(2020XJGL01);北京外國語大學“中青年卓越人才支持計劃”;北京外國語大學二十國集團研究中心資助項目“中國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經驗及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示范效應研究”(G2020212001)

作者簡介:申丹琳(1991-),女,湖南長沙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公司財務與資本市場等方面的研究。E-mail:shendanlin@126. com

文 雯(通訊作者)(1991-),女,安徽蕪湖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公司財務與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E-mail:wenwen_bfsu@bfsu.edu.cn

靳 毓(1980-),女,河北保定人,副編審,博士,主要從事公司財務和稅收政策等方面的研究。E-mail:kini_jin@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一级片一区| 成人在线亚洲|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欧美精品另类|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91亚洲影院|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欧美成人第一页|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亚洲精品你懂的|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亚洲视频免|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二区|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欧美色视频在线| 亚洲浓毛av|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丁香婷婷久久|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精品福利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91av国产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www.狠狠|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v天堂中文在线|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