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軍
在中國傳統工藝中,陶瓷藝術屬于重要分支,對藝術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于現代陶藝,許多人依然存在曲解,大多數人都習慣采用傳統理念去衡量人類精神觀,采用陳舊標準評價時代美感。事實上,陶瓷藝術是一種獨立的造型藝術,而這種藝術是通過美感來體現的。對于現代陶藝創作者而言,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要思考其意蘊,還必須考慮美感,通過美感來展示陶藝作品的靈魂,通過美感來征服欣賞者。在實際創作中,怎樣才能塑造陶藝的美感呢?這是現代陶藝創作者和研究者高度重視的課題,也是本文探究的主題。
事實上,現代陶藝創作屬于情感展示的藝術活動,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追求個性和美感。可以說,美感就是陶藝作品的靈魂,美感在作品中的體現如下。
人們的生活猶如一片汪洋大海,平靜中暗藏著洶涌,物質與精神,世俗與理想,人們內心世界每天都存在各種變化,又常將這種變化以行為來體現。對于創作者而言,常常將內心變化展現在作品上,以作品來體現內心的想法。
陶藝創作者在創作時,常會受到感知、聯想及想象等各種心理因素影響,同時也會受到美感的滲透與影響。只有創作者具有美感意識,才能完成藝術構思。陶藝創作者通過作品表達真情實感,通過作品美感引起欣賞者共鳴,這種作品才會被人們所認可。如果創作者沒有特殊的生活經歷,沒有發現美感的能力,沒有追求藝術的狂熱,是不可能打造出珍品的。
對于陶藝作品而言,美感是其價值的根本,比造型更重要,可以說是陶藝的靈魂。陶藝作品是創作者內心美的載體,更是內心真情的流露。一件成功的作品,是創作者采用藝術語言表達內心的美感,而且陶藝作品只有具備美感才會得到欣賞者的青睞,欣賞者才會透過美感去欣賞蘊含的意境,才會發現作品的價值。
總而言之,美感是陶藝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內心的美在不斷發生變化,美永遠不會消失,只會不斷豐富。因此,創作者必須認識到美感的重要性,才能推動陶藝不斷發展。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美感在現代陶藝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作品創作中,怎樣才能塑造陶藝的美感呢?筆者結合研究和創作體會,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陶藝創作時,必須高度重視作品的體量感,以此來增加作品的美感。體量感涉及心理量感與物理量感。物理量感涉及作品的重量,長、寬、高的尺寸,通過儀器測量出相關數據。比如作品重為25 kg,長為20 cm、寬為 15 cm、高為 30 cm,這些數據利用稱重計和尺子都能測量出來。心理量感就是作品造型給人的一種氣勢,這種氣勢來自心理感覺,比如結實感、擴張感等,這種感覺無法通過測量和稱重體現出來,必須塑造出一種美感,讓欣賞者觀賞時產生這種心理感覺。一件陶藝作品,雖然尺寸較小、重量較輕,但能夠讓觀眾有種高遠向上、結實的感覺。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陶藝大家恩瑞特·梅斯特(西班牙)的作品,尺寸常在40 cm~60 cm,卻給觀眾一種包容性與震撼力,比如他的代表作《水渠和隧道》,通過小小尺寸就能反映出深遠的內涵。在創作中,怎樣才能塑造體量感呢?筆者建議從如下方面入手。
1.塑造結構
任何物體都有自己的結構,通過結構能夠極好地展示出體積,蘊藏美感,體現體量。在創作時,必須結合形成線條的流程和力度,讓人感受到立體形態,通過流暢的線條展示出力度,讓人感受到作品的生命活力。比如古代的青銅器,線條充滿韻律和力度,充滿力量,就是這些結構展示出青銅器的神秘和莊重,讓觀眾感受到威嚴。這些作品極具結構感,加上材料的色澤感,就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一股強勁的力度。
2.塑造張力
在塑造作品形態結構時,合理利用凹凸線條能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凹線條能產生壓迫、收縮及苗條之感,凸線條能產生放松、飽滿及柔和之感。創作時,運用直線與曲線的對比,直線線條剛直有力,曲線豐滿朝外擴張,展示出力量感。對于陶藝創作者,創作時能夠嫻熟駕馭各類線條,必然會顯示出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塑造出美感。
3.塑造速度感
塑造時,線條延伸到最后階段成為直線,整個過程有曲有直,就能塑造速度感。當打造立體形態造型時,還可從模糊一端開始逐漸明確延伸到另一端,同樣能夠塑造速度感。采用這種造型模式,主要利用其時空感塑造思維空間。比如陶藝大師黛麗斯勒·羅斯蘭(加拿大)的陶藝作品,常采用轆轤拉坯成型形成紡錘造型,利用離心力作用,讓觀眾感受到永恒的旋轉感與速度感。
對現代陶藝而言,要表達出美感,還必須高度重視情感的融入。藝術史有句古語:無情不成戲,無情不為藝。同樣,陶瓷藝術必須高度重視情感的表達,創作中要展現出創作情感,才是美感的精髓。制作現代陶藝作品時,常采用機械化批量生產,但是真正蘊含生命力的作品,還必須富含創作者的情感。藝術家不僅要對創作技巧進行研究,還應該將自己的理性與感性思維融入其中,才能讓作品富有感情,才能讓整件作品充滿活力。如趙培生所言,陶瓷作品創作時若巧妙處理痕跡,必然能給欣賞者帶來無盡的遐想,但作品并非只是用于觀賞,而是創作者情感及生活經歷的展現和升華。鑒于此,創作者通過工藝技術、選擇材料及釉色等多種手段表現自己的情感,只有以情感引起欣賞者共鳴,才能夠算是一件上等佳作。
與傳統陶藝存在差異的是,現代陶藝常受到獨特工藝特點與造型手法影響,出現一些虛擬空間,即作品內部為中空,這樣能夠確保燒制時或環境干燥時不會開裂。時間一長,這種虛擬空間成為制作陶藝的必然要求,更具有獨特的虛構空間的美感。除虛擬空間外,寫實空間同樣重要。在現代陶藝作品創作中,虛空間和實空間屬于應運而生的理念,對塑造美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展示作品空間時,能否處理好虛實關系直接影響到視覺空間氛圍,虛空間常為實空間服務,陶藝展覽時通過燈光、展臺及襯布等構建整體空間,這種空間能夠烘托陶藝作品的主題,從而實現虛空間和實空間的融合,將現代陶藝的美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現代陶藝創作中塑造美感并非只有本文探討的幾個方面,還涉及作品肌理感、色彩感等各方面,本文就不對這些因素一一進行探討了。一件優秀的陶藝作品必須具有美感。創作時,可以是某種單一美感的表現,也可以為多種美感的結合。但是無論哪種形式,都要求創作者從生活中發現美,從經歷中挖掘美,只有將自身情感融入作品,才能夠創作出內涵深遠、美感渾厚的藝術作品,才能促進我國陶瓷藝術的快速發展。

《回憶童年》

《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