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晨煒 徐慶群
9月30日《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文中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要加強科學保護,要開展系統研究,要打造精品展陳,要強化教育功能。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中央作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決策。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科技部主管、科技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主辦的《國際人才交流》(以下簡稱《交流》)《專家工作通訊》(以下簡稱《通訊》)充分發揮宣傳主陣地作用,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邀請外國專家分享親身經歷,介紹我國發展成就,邀請科技工作者回顧黨領導科技事業的發展歷程?!爸v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為黨史學習教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積極弘揚紅色文化、偉大建黨精神。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一百年來,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為了營造良好的黨史學習教育和慶祝建黨百年輿論氛圍,《交流》《通訊》推出多個黨建特色欄目。
《交流》從2021年第1期起,開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欄目,誠邀廣大讀者講述親歷和見證的中國科技事業發展進程,包括國際科技合作交流中的難忘故事;暢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黨和國家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的心得體會;分享個人及身邊中外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銳意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的創新故事。先后刊登了《父母留給自己最寶貴的是“愛祖國”——專訪“七一勛章”獲得者瞿獨伊》《魯南革命先驅冷相佑:為信仰,為革命,死又何妨》《那一天的節目》《馬海德:第一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國專家》《林晴生:軍功章鐫刻的革命人生》,外國專家馬克·力文的《歌頌你——親愛的中國共產黨》等文章在讀者中產生強烈反響?!锻ㄓ崱窂?月起開設“黨史學習教育”欄目,及時報道科技部系統和各地方科技廳(委、局)黨史學習教育推進動態、經驗成效以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情況,如《感受光輝歷程 見證百年偉業——外國專家參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回望百年奮斗路 攜手啟航新征程——外國專家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顒印返取?/p>
同時,依托“國際人才交流雜志”微信公眾號的新媒體平臺,精心策劃、開展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位國際友人寄語中國”視頻征集展示活動,反響熱烈。截至目前,收到高校、科創企業等200余家相關單位以及海外國際友人的300余個寄語視頻?!督涣鳌贰锻ㄓ崱穼iT組織人員對在華高端專家拍攝視頻,同時對收集來的視頻進行編輯、整理、審讀,已推送視頻77個,“學習強國”和科技部官方微信公眾號“銳科技”等平臺專題轉載。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以史為鏡、以史明志,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使廣大讀者在鑒往知來中砥礪前行,在亂云飛渡中把準航向,在凝心聚力中團結奮斗,共同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縱觀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程,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都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因時因地、與時俱進地采取措施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作為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領導科技事業發展的百年歷程總體上是一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篳路藍縷到創造輝煌的自立自強的不懈奮斗史。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出以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最強音。系統回顧黨領導科技事業發展的百年歷程,總結經驗和教訓,對于深刻領會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科技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7月28日,科技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在環境國際公約履約大樓開展“以黨建引領,低碳技術與國際合作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聯學共建主題黨日活動
《交流》連續四期大篇幅、多版面刊登了科技部規劃司副司長邢懷濱撰寫的系列文章,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四個歷史階段,系統回顧黨領導科技事業發展的百年歷程,梳理分析黨在不同歷史階段領導科技事業的戰略方針、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從歷史經驗中啟迪智慧,堅定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信心。
“這四篇文章是階段性學習體會和收獲,許多認識和感悟,來自于科技部戰略規劃司黨支部集體學習研討中的啟發。”邢懷濱說。該組文章陸續見刊后,引起廣大讀者特別是科技系統干部職工的熱切關注。他們認為,這四篇文章從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的四個階段來總結科技事業的發展歷程、取得的輝煌成就及經驗借鑒,對于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十四五”科技創新新征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交流》《通訊》編輯部全體同志作為國外人才研究中心黨支部第二黨小組的成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錘煉黨性修養,旗幟鮮明講政治,積極參加國外人才研究中心黨支部組織的黨史學習教育和各項黨建活動,聚焦國外人才研究中心主責主業,以黨建引領、促進業務工作發展,切實做好黨媒的外宣工作。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編輯部全體同志積極開展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毛澤東鄧小平 江澤民 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要論述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內法規和重要文獻等;積極承擔國外人才研究中心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工作。負責起草《中共國外人才研究中心黨支部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若干文件、簡報,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工作——關于黨史學習教育主題調研活動的報告》等,并撰寫了多篇高質量論文;積極參加國外人才研究中心組織的“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創新驅動發展 邁向科技強國”等主題黨日活動。同時與外部聯絡,開展聯學聯建,與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黨支部、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國合會黨支部和技術交流部黨支部在環境國際公約履約大樓開展“以黨建引領,低碳技術與國際合作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聯學共建主題黨日活動。通過活動,編輯部的同志們不僅加深了對黨史學習教育的認識,加深了與業務相關單位的聯絡,還組織了一批“雙碳”主題的高質量稿件。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新。編輯部的同志們堅持以黨建引領業務工作發展,充分發揮黨的新聞輿論陣地優勢,積極調動各種宣傳資源,為慶祝建黨百年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一文中強調,要“堅持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把好導向、聚焦主題,用史實說話,著力打造高質量精品展陳,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我們以為,黨的輿論宣傳陣地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獨特的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打造成高質量精品,為生動傳播紅色文化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