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市外國專家局
為進一步提升上海面向全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環境,搭建在滬外國專家溝通交流的平臺,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主辦的2021年“外國人才在上海”國際沙龍金秋開幕式活動于11月12日成功舉行,來自14個國家的30位在滬高層次外國專家參加活動。上海市科委主任、市外專局局長張全參加活動并致辭,會前專門與部分外國專家進行了交流。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市外專局副局長黃紅全程參加活動。
搭建外國專家互動交流平臺。活動邀請對象包括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上海市“白玉蘭獎”獲得者等高層次外國專家,知名外籍華裔專家,以及科技、金融領域的優秀青年外國專家。活動以輕松的沙龍形式開展,既讓專家感受到了來自政府層面的關懷,又幫助他們擴大了自己的朋友圈。活動后多位專家通過微信、短信,對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外專局)悉心安排的活動表達了感謝和敬意,希望這個活動越辦越好。上海科技大學日本專家御子柴克彥教授表示,“活動激動人心,報告信息量很大!很高興參加沙龍并結識多位非常棒的同事。”
促進外國專家開展融合創新。舉辦活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在疫情時期對在滬工作的外國專家進行人性化關懷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外國專家打破學科藩籬、進行跨界交流、開展融合創新。活動邀請了國際人工智能大會2024年大會主席、悉尼科技大學副校長張成奇教授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病毒研究專家勞蒂米,分別圍繞人工智能和新冠病毒研究做主題報告。兩名外國專家的主題報告緊扣科技前沿熱點問題和最新動態,引起了與會專家的熱烈討論,成為外國專家間互動交流、火花碰撞的引子,受到一致好評。

參會外國專家及嘉賓合影
鼓勵外國專家講好“中國故事”。活動邀請的外國專家都對華友好,長期在滬工作生活,非常了解中國、熱愛上海,通過這一平臺,可以讓他們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由“我們講”變“別人講”,增強國際傳播的信服力和感染力。主講嘉賓勞蒂米研究員從自身成長環境出發,講述自己從法國一個僅有14人的小村莊一步步來到國際大都市上海從事科研的心路歷程,也對上海給予他的支持和榮譽表示感謝,表達了與上海共成長,扎根上海做科研的愿景。
打造“外國人才在上海”的服務品牌。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外專局)主動由外國人才管理向外國人才服務轉型,已逐步形成了包括線下外專綜合服務窗口、國際沙龍活動,線上微信公眾服務號、官網、熱線專席在內的“外國人才在上海”服務品牌,以聚合效應提升外國人才在上海的便利度、獲得感。“外國人才在上海(Foreign Talents in Shanghai)”主題形象LOGO和吉祥物“上海小魔”也在本次國際沙龍開幕式上正式發布,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下一步,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外專局)將持續深化建設外國專家服務體系,為在滬外國專家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通過打造在滬外國人才之家和國際科創人才會客廳,讓外國專家充分感受上海的城市溫度,促進他們融入上海、喜歡上海、宣傳上海,并不斷提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