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林剛
(作者系青島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博士、副教授)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深刻總結了黨團結帶領人民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這些經驗在《決議》中總結為“十個堅持”,“堅持開拓創新”就是其中之一。“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斗,越需要開拓創新。”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提升人力資源素質,實現大學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國蓬勃發展,調動了億萬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為激發創新潛力和創造活力、擴大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更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好創新第一動力的強勁作用,大力推進“雙創”,發揮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培育更多充滿活力、持續穩定經營的市場主體,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加快構建創新創業支撐平臺。積極推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創新創業支撐平臺發展,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為創客提供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服務。統籌市場、創新、資金等要素資源,建設集研發、孵化、投資等于一體的創新創業培育中心,支持具有“專精特新”潛質的中小企業成長壯大。政府要主動提升軟件園、產業園和創新基地的服務效能,優化提升孵化培育能力和水平。依托科研院所、高校、社區、書店等,建立多層次、星點狀的“多維”創客空間體系,加快智能硬件、眾研、眾籌、眾包等各類服務平臺建設。

青島大學校園

青島大學舉辦創新創業訓練營研學活動
培育壯大創新創業群體。青年人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政府應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制訂大眾創業計劃、大學生創業計劃、科研人員創業計劃、留學歸國人員創業計劃,持續優化創業環境,吸引每個有創業愿望的人加入到創業隊伍中來。鼓勵各類創業主體發展,綜合運用購買服務、獎勵補貼等方式,充分發揮孵化器孵化作用,加快培育小微企業。強化創業引導,支持創業者圍繞海洋、健康、創意、時尚等新興產業領域以及家政服務、社區養老、商品零售等傳統服務領域創新創業。
加強創業孵化服務指導。大力發展孵化器專業運營機構,提升創業服務水平。健全創業輔導指導制度,引進、培育一批專業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鼓勵企業家、成功創業者、天使投資人和專家學者擔任創業導師,為創業者提供商業價值評估、企業管理、計劃支持、創業輔導、營銷策略支持等孵化核心服務。完善“創投+孵化+服務”發展模式,運用互聯網技術,發展現場指導和遠程服務相結合的創業服務方式,加強對創業孵化全過程的指導服務。
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積極倡導鼓勵先進、敢于嘗試、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樹立崇尚創新、鼓勵創業的價值導向,大力培育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和創客文化。搭建線上線下交流服務平臺,暢通創新創業領域國內外交流渠道,積極引進新理念、新方法。依托青年企業家協會、創業青年俱樂部和各類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器等載體,舉辦創業大賽、創業沙龍、創業文化周和創業訓練營等各類創業活動,面向全球廣泛征集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潛力的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活動品牌,營造支持創客、鼓勵創造的濃厚氛圍,讓創新創業蔚然成風。
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全覆蓋。高校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成為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專創融合、思創融合、賽創融合,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業訓練體系、孵化體系、“導師+”體系、基金支撐體系。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廣覆蓋、普受益、可持續,給大學生注入創新創業基因,不斷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創新精神、責任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大學生從創業理論走向創業實踐。
城市的經濟活力往往是創新創業背后深層動力和制度體系的集中體現。創新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構建起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堅持創新引領,突出“創業帶動就業”,政府、社會、企業、高校等各層面同向發力、協同互動,推動形成強大發展合力,讓創新創業的種子生根發芽,形成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