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益民,薛 宇,熊 瀟
1.南京醫科大學護理學院,2.黨委辦公室,3.第一臨床醫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6
黨的十九大以來,“三全育人”理念滲透高校人才培養各個環節,成為新時期高校基本辦學理念,由此,“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職業規劃教育應運而生。國內很多高校做了建設性的探索與實踐,部分研究指出,構建全程體系、形成全員格局和搭建全方位平臺是“三全育人”理念下優化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有效策略[1]。雖然這些研究成果沒有專注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但仍然能夠為不斷提升新時期醫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在“三全育人”視域下,扎實做好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提升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滿意度是實現醫學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可靠保障,也是培養德術雙馨的高質量醫學人才的有力保證,更是新冠肺炎疫情挑戰下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然要求[2-4]。
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式,以年級為分層因素,以班級為群體,隨機抽取南京醫科大學14 個學院55 個班級一年級(2019 級)到五年級(2015 級)在校生1 785 人作為研究對象。南京醫科大學自2016年開始,在大學一年級全體新生中組織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大學三年級全體學生中組織開展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均為18 學時折合1 學分的必修課程。學校有“職業指導師”資格的就業指導人員22 人,有“創業咨詢師”資格的創業指導人員8 人。
設計問卷《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滿意度調查》,開展預調查,咨詢相關專家,根據預調查情況和專家意見修改問卷。隨機選擇一個班級,分別在間隔1 個月的前后兩個時點開展問卷調查。所有條目數據兩個時點的相關系數在0.83~0.94,提示重測信度較好。在2019年11月開展調查,正式施測共發放1 785 份問卷,采用統一的指導語,統一發放,統一回收,平均答卷時間8分鐘,問卷應答率100%,回收率100%。去除性別選“其他”的問卷17份和答卷時間少于3 分鐘的問卷47 份,得到有效問卷1 721 份,問卷有效率96.41%。對不同人群指標進行描述與比較,等級資料采用Wilkson 或Kruskal?Wallis 秩和檢驗,定性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設為0.05,采用Stata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調查對象共計1 721 人,男513 人(29.81%),女1 208人(70.19%),年齡在18~25歲。一年級(2019級)577 人,二年級(2018 級)448 人,三年級(2017 級)319 人,四年級(2016 級)274 人,五年級(2015 級)103 人。學生分布在3 種學制、14 個學院、5 個年級、23 個專業。其中“5+3”學制192 人(11.16%),專業為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五年制1 014 人(58.92%),專業為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臨床藥學、醫學影像學、兒科學、法醫學等醫學類專業;四年制515 人(29.92%),專業為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護理學、公共管理、衛生檢驗與檢疫、應用統計學、英語等醫學相關類專業。
80.53%的醫學生認為職業規劃教育很重要或重要。一年級醫學生認為職業規劃教育重要或很重要的比例最高(89.26%),二年級最低(74.11%)。將調查對象按性別、年級、學制三個不同因素進行秩和檢驗與卡方檢驗,不同年級的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重要性的認同度有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重要性的認同度 [n(%)]
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滿意度為41.60%,一年級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滿意度最高(52.86%),“5+3”學制的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滿意度最低(32.82%)。將調查對象按性別、年級、學制三個不同因素進行秩和檢驗與卡方檢驗,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滿意度在不同年級、不同學制上均有顯著差異,見表2。
表2 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滿意度 [n(%)]
27.25%的醫學生在目標職業所在的企事業單位開展過職業體驗。年級越高的醫學生開展職業體驗的比例越高,五年級最高(46.60%),“5+3”學制的醫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比例也最高(41.67%)。將調查對象按性別、年級、學制三個不同因素進行卡方檢驗,不同年級和不同學制的醫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情況有顯著差異,見表3。
表3 醫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情況 [n(%)]
將訪談目標職業相關人物并撰寫訪談記錄定義為職業人物訪談。32.25%的醫學生開展過職業人物訪談。將調查對象按性別、年級、學制三個不同因素進行秩和檢驗與卡方檢驗,不同年級和不同學制的醫學生職業人物訪談情況有顯著差異,見表4。
表4 醫學生開展職業人物訪談情況 [n(%)]
37.36%的醫學生撰寫了職業規劃書,二年級的醫學生撰寫職業規劃書的比例最高(61.83%),學制為四年制的醫學生撰寫職業規劃書的比例最高(42.33%)。將調查對象按性別、年級、學制三個不同因素進行卡方檢驗,不同年級和不同學制的醫學生撰寫職業規劃書情況有顯著差異,見表5。
表5 醫學生撰寫職業規劃書情況 [n(%)]
34.40%的醫學生在職業規劃或就業中遇到困難時選父母作為第一求助對象,20.69%的醫學生選專業課老師作為第一求助對象,11.74%的醫學生選同學作為第一求助對象,之后依次是就業指導中心老師(11.10%)、輔導員(8.89%)、親戚朋友(5.23%)、學院或學系領導(3.20%)。
醫學生對于職業規劃教育重要性的總體認同度較高(80.53%),不同性別之間無顯著差異,不同年級間有顯著差異。一年級最高,二年級最低,這或許與學校僅在一年級開展職業規劃課程有一定關系。對一年級醫學生來說,如何盡快適應新的校園學習生活環境,全面深入地做好自我認知,了解醫學專業特點和學科發展情況,這些問題都能夠在職業規劃教育中找到答案。不同年級醫學生有不同學習階段的任務,對職業規劃教育有不同的需求,職業規劃課程的設置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5],根據不同年級醫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貼合學生需求的課程,并在不同階段持續推進,或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不同年級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重要性的認同度還與不同年級的生源情況、初高中的職業規劃教育情況、一年級職業規劃教育課程質量等因素有關。本研究采用的是橫斷面研究,若有條件對醫學生群體開展縱向研究,則可以跟蹤研究同一群體的醫學生在不同年級對職業規劃教育重要性的認同度。
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滿意度偏低(41.60%),在不同性別之間無顯著差異,在不同年級和不同學制上有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學生的滿意度呈“U”型分布,兩頭高中間低,一年級和五年級醫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其他年級。說明學校在一年級開展的職業規劃課程和五年級開展的就業指導服務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但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滿意度偏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間。“5+3”學制醫學生的滿意度顯著低于其他學制的學生,或許是因為這部分學生高考錄取分數相比其他學制的學生高,對學校、學院和專業的預期較高,對職業規劃教育質量也有更高的需求。此外,由于職業規劃課程由各學院具體組織開展,各學院在職業規劃教育的師資水平、內容設計和講授技巧等方面難以做到同質化,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也是影響學生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對比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較高的認同度和較低的滿意度,說明目前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質量與學生的需求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提高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質量任重而道遠。
從職業體驗、職業人物訪談、職業規劃書三個維度的數據看,醫學生在職業規劃中的參與度顯然不夠。高年級醫學生開展職業體驗和職業人物訪談的比例比低年級高,這符合醫學生的培養特點和成長規律。雖然四、五年級的醫學生處于見習、實習階段,有開展職業體驗和職業人物訪談的便利條件,但是他們開展職業人物訪談的比例低于三年級醫學生。可能是五年級學生于2015年秋季入學,當時學校尚未開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導致五年級醫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相對薄弱。醫學生開展職業人物訪談的比例隨著年級變低呈上升趨勢,說明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參與職業人物訪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般來說,醫學生在一年級上完職業規劃課后,會在二年級撰寫職業規劃書并參加職業規劃比賽,所以二年級醫學生撰寫職業規劃書比例最高。另外,醫學生職業規劃書撰寫率自五年級至二年級逐漸增高,這說明近幾年學校的職業規劃教育有效提高了學生職業規劃書的撰寫率。“5+3”學制醫學生在職業體驗和職業人物訪談兩個維度上的參與度均高于四年制和五年制,這或許與“5+3”學制醫學生的整體學風、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相關學院職業規劃教育質量等有關。
全過程育人是指將立德樹人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6]。將職業規劃教育貫穿于醫學生培養的全過程,是保證職業規劃教育質量,提升學生滿意度的必由之路。醫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要在對不同年級有所側重的基礎上貫穿于學生培養全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在一年級,要抓住入學教育和班團建設關鍵節點,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7],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在二、三年級,要抓住轉專業、獎學金評定、暑期社會實踐等關鍵節點,加強學生對專業特點、學科進展和職業環境的探索。在四、五年級,要抓住見習和實習、研究生入學考試、畢業求職等關鍵節點,引導學生根據當前社會形勢和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職業生涯決策和調適。
全員育人是指由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的育人機制[8]。醫學院校的職業規劃教育師資力量決定著職業規劃教育的質量,凝聚全員育人合力是增強職業規劃教育師資力量、提升學生滿意度的有效路徑。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需要高校整合教育資源,強化協同攻關,形成系統合力[9]。教師作為育人的中堅力量,是最主要的育人主體,要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言傳身教,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為學生的職業規劃答疑解惑[10]。輔導員是高校職業規劃教育師資隊伍的主力,對輔導員進行系統的職業規劃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朋輩力量也不容忽視,身邊的榜樣最具有感召力和示范性。家庭在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中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外,還要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在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中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加強職業體驗,豐富社會閱歷。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載體,將立德樹人覆蓋到課內課外、網上網下、校內校外,使得育人無處不在,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2,11]。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發展理念,多渠道引導學生重視職業環境探索和職場環境體驗,積極主動投身臨床醫療實踐,體驗從業狀態、崗位職責和醫院文化,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從而保證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質量,提升醫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滿意度[12-13]。只有最大限度挖掘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大領域中的育人潛質,打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全新育人場域[14],充分發揮各種職業規劃教育載體作用,才能對醫學生開展精準的職業規劃輔導,培育出德術雙馨全面發展的醫療衛生事業人才。
“三全育人”的出發點是培養人,只有將“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從階段性重視到全程化落實,從輔導員孤軍戰斗到“四位一體”全員協同,從有限點位引導到全方位精準輔導,不斷提升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增強醫學生在職業規劃教育中的獲得感,提高學生滿意度,培養出集救死扶傷的道術、心中有愛的仁術、知識扎實的學術、本領過硬的技術、方法科學的藝術的“五術”于一身的人民健康守護者,從而達成高等醫學教育的神圣使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