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玲,馮梓賢
(廉江市人民醫院腫瘤血液科,廣東 湛江 524400)
肺癌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其中超過85%的肺癌屬于非小細胞肺癌(NSCLC),此類患者因早期無典型表現,一旦確診往往處于晚期階段,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巨大影響,嚴重者甚至威脅生命安全[1]。針對晚期NSCLC目前主要應用化療治療,化療藥物多為鉑類或紫杉醇,而常規化療治療容易引起耐藥情況并造成諸多不良反應,患者常常會因為不依從而導致療效不佳[2]。安羅替尼作為一種可以起到良好抗腫瘤血管形成作用的藥物,對于腫瘤疾病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價值,輔助疾病治療有助于提升肺癌治療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討安羅替尼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療治療晚期NSCLC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2例。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檢查確診,腫瘤TNM分期在Ⅲ期及以上[4];②臨床資料完整且具有良好的化療指征;③對本研究目的知曉,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小細胞肺癌或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者中途退出者。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齡43~71歲,平均(57.12±2.16)歲;類型:鱗癌19例,腺癌18例,腺鱗癌5例。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42~71歲,平均(56.95±2.14)歲;類型:鱗癌18例,腺癌18例,腺鱗癌4例。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化療治療,具體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美國醫藥伙伴公司)130 mg/m2,靜脈注射,1次/周。觀察組給予鹽酸安羅替尼膠囊(正大天晴藥業)聯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化療治療,于清晨空腹口服安羅替尼12 mg/次,1次/d,持續用藥2周停藥1周;紫杉醇給藥同對照組一致。兩組均持續治療24周后評估療效。
1.3 觀察指標①療效評價標準。完全緩解(CR):病灶完全消失且4周內未見新病灶生成;部分緩解(PR):病灶直徑消除≥30%并保持4周;疾病穩定(SD):病灶直徑消除<30%;進展(PD):病灶直徑增長≥20%。總有效率=(CR例數+PR例數)/總例數×100%。②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液4 mL,將標本置入裝有抗凝劑的試管中,經3 000 r/min的速度持續離心15 min分離血清,應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腫瘤標志物血清癌胚抗原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與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21-1,CYFRA21-1)水平。③統計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類型及占比。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療效治療24周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血清腫瘤標志物治療前,兩組的血清腫瘤標志物CA125、CEA、CYFRA21-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血清腫瘤標志物CA125、CEA、CYFRA21-1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的各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CA125(U/mL)CEA(ng/mL)CYFRA21-1(ng/mL)治療前 觀察組 42 256.36±8.13 124.45±8.89 17.02±2.13對照組 40 255.71±8.21 123.62±8.91 17.12±2.15 t 0.513 0.604 0.302 P 0.609 0.548 0.764治療后 觀察組 42 60.21±3.56* 32.26±3.26* 6.02±1.13*對照組 40 91.15±4.23* 50.23±4.41* 10.12±1.65*t 47.418 26.416 16.109 P 0.000 0.000 0.000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比較[n(%)]
NSCLC是常見的肺癌類型,此類患者一旦確診往往處于晚期階段,這一時期已經無手術治愈的可能,通常采取化療方式以盡可能延長生存時間[5]。對于晚期NSCLC的化療治療,藥物通常選擇紫杉醇,而與傳統紫杉醇比較,白蛋白紫杉醇在具備明顯化療效果的同時毒性反應也更小,靜脈注射藥物后藥效能迅速發揮并在腫瘤細胞內擴散,達到滿意的效果[6]。但常規白蛋白紫杉醇化療治療晚期NSCLC對腫瘤標志物的改善效果不佳并且長期應用可引起機體損傷,造成不良反應的發生,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
本研究探討安羅替尼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療治療晚期NSCLC的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5.71%,高于對照組的57.50%;治療后,兩組的血清腫瘤標志物CA125、CEA、CYFRA21-1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各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聯合化療方式的治療效果滿意。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安羅替尼屬于一種小分子多靶點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VEGFR)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等激酶,可以明顯抑制組織腫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提升治療效果;同時安羅替尼輔助晚期NSCLC化療治療可抑制腫瘤增殖信號,顯著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的癥狀及生活質量[2,7]。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聯合安羅替尼治療可提高化療安全性,分析原因在于安羅替尼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療能通過對癥治療及降低化療藥物治療劑量,使患者容易耐受治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安羅替尼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并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