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劉聰
(新鄉市婦幼保健院 產科,河南 新鄉 453000)
重度子癇前期為妊娠期特有疾病,可引起患者血壓異常升高,并伴有不同程度手腳水腫等,若不及時控制,可導致機體凝血異常,影響胎盤血液循環,進而導致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另外,因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主要發生于孕34周前,病情可隨孕周推移而進行性加重,故及早治療尤為重要[1-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拉貝洛爾聯合硫酸鎂治療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對患者凝血與纖溶指標及母嬰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8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年齡24~37歲,平均年齡(31.92±2.15)歲;體質量指數(BMI)23~29 kg/m2,平均BMI(26.18±1.49)kg/m2;孕周26~33周,平均孕周(30.05±1.12)周;孕次1~5次,平均孕次(2.47±0.39)次;生育情況:初產婦28例,經產婦15例。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31.89±2.13)歲;BMI 23~29 kg/m2,平均BMI(26.21±1.52)kg/m2;孕周25~33周,平均孕周(30.02±1.11)周;孕次1~5次,平均孕次(2.48±0.37)次;生育情況:初產婦27例,經產婦1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中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相關診斷標準[3]:血壓≥160/110 mm Hg,孕34周前發病,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浮腫等癥狀;精神狀態正常;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妊娠前存在高血壓者;肝腎障礙嚴重者;凝血系統缺陷者;對硫酸鎂、拉貝洛爾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予以基礎治療和指導,包括利尿擴張、必要時吸氧、臥床休息等。同時,對照組采用硫酸鎂注射液(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636)治療,于100 mL葡萄糖溶液內加入20 mL硫酸鎂靜滴,30 min內滴完,后于500 mL葡萄糖溶液內加入60 mL硫酸鎂持續靜滴,滴速1.5~2.0 g/h,不超過25 g/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拉貝洛爾注射液(江蘇迪賽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21)治療,于250 mL葡萄糖溶液內加入50~100 mg拉貝洛爾靜滴,滴速維持1.5~3.5 mg/min,1次/d,待血壓穩定后改為口服鹽酸拉貝洛爾片(江蘇迪賽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20)治療,50~100 mg/次,3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7 d。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7 d后的凝血與纖溶指標。采集兩組患者空腹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以凝血分析儀測定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和D二聚體(DD)變化。②隨訪至分娩,記錄兩組的胎兒窘迫、胎盤早剝、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等不良母嬰結局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凝血與纖溶指標治療前,兩組的PT、APTT、FIB、D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觀察組的PT、APTT均長于對照組,FIB、DD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凝血與纖溶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的凝血與纖溶指標比較(±s)
時間 組別 n PT(s) APTT(s) FIB(g/L)DD(mg/L)治療前 觀察組 43 10.48±1.35 30.25±2.14 5.19±0.87 2.55±0.34對照組 43 10.51±1.37 30.31±2.18 5.22±0.89 2.57±0.36 t 0.102 0.129 0.158 0.265 P 0.919 0.898 0.875 0.792治療7d后 觀察組 43 13.62±1.43 35.63±3.02 3.01±0.42 1.43±0.22對照組 43 11.89±1.38 32.14±2.89 4.19±0.67 2.04±0.28 t 5.709 5.475 9.785 11.23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母嬰結局觀察組的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為4.65%,低于對照組的18.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不良母嬰結局比較[n(%)]
子癇前期發病機制復雜,臨床認為是由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子宮-胎盤血管結構異常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所致,可引起全身小血管痙攣,升高機體血壓水平,從而減少多器官臟器血流量,久之則導致胎盤供血障礙,促使胎兒發育所需營養物質及氧供不足,誘發多種不良母嬰結局[4]。硫酸鎂是目前臨床治療重度子癇前期的首選藥物,可減弱患者肌肉收縮、舒張機體血管平滑肌,以發揮良好的解痙降壓作用,從而緩解相關臨床癥狀,減少不良母嬰結局,但長期用藥發現,單用硫酸鎂降壓幅度小,長時間使用還可導致鎂離子蓄積,引起鎂中毒事件[5-6]。拉貝洛爾為水楊酸氨衍生物,可阻斷腎上腺素受體,減緩竇性心律,從而降低外周阻力,促進機體血壓恢復平穩,且該藥安全性較好,適用于妊娠期患者[7-8]。兩種藥物聯用可協同增效,彌補單用硫酸鎂的不足,利于血壓穩定控制,并降低鎂中毒風險。
PT、APTT、FIB、DD是臨床監測機體凝血狀態的重要指標,其中PT、APTT可反映凝血所需時間,當二者降低時提示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血液流速減慢,機體多器官可能出現灌注不足現象;FIB、DD可反映纖溶活性,FIB于凝血酶作用下能轉化為纖維蛋白,DD為交聯纖維蛋白特異性降解產物,二者水平上升則全血黏度升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PT、APTT均長于對照組,FIB、DD均低于對照組,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拉貝洛爾聯合硫酸鎂在改善患者機體血液高凝狀態、減少不良母嬰結局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拉貝洛爾聯合硫酸鎂治療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效果顯著,可有效解除患者機體血液高凝狀態,減少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