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琳,蘭昌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 骨傷科,湖南 長沙 4100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臨床較為常見,是引發膝關節疼痛的主要誘因[1]。近年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40歲以上人群約有50%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2]。以往臨床對該病患者多采用西藥塞來昔布治療,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但患者一旦停藥,容易復發,且長期使用會產生耐藥性,影響療效。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86例,旨在探討獨活寄生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8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3];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等臟器病變者;②合并風濕性關節炎者;③入院前半個月內接受過其他治療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39~71歲,平均(55.35±4.62)歲;病程8個月~13年,平均(7.23±1.66)年。觀察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39~72歲,平均(55.34±4.63)歲;病程9個月~14年,平均(7.28±1.67)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塞來昔布膠囊(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72)口服,100~200 mg/次,單次劑量不超過200 mg,1次/天,4周為一個療程,持續用藥一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藥方:獨活、防風、菟絲子、女貞子、杜仲、桑寄生、當歸、枸杞子、補骨脂、懷牛膝各15 g,桃仁、白芍藥、川芎各10 g,甘草6 g,細辛3 g;腫脹明顯患者加入土茯苓、薏苡仁各30 g,萆薢15 g;寒重患者加入炮附片6 g;濕重患者加入蒼術15 g;疼痛異?;颊呒尤肷咨?0 g,延胡索10 g。每日用水煎煮一劑,取藥汁300 mL,于早、晚服用,每次150 mL,煮后將藥渣用紗布包裹,熱敷于患膝處30 min,4周一個療程,持續用藥一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炎性因子水平、疼痛程度及膝關節功能。①臨床療效評價標準:患者膝關節腫痛癥狀完全消失,日常運動與行走均恢復正常,且無任何不適感即為治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日常活動與行走稍有不適,關節基本恢復正常伸縮程度即為有效;臨床癥狀未見改善,且關節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即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炎性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后通過膝關節穿刺法抽取兩組患者的膝關節液0.5 mL,無菌離心管中離心后吸取0.3 mL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與白介素-6(IL-6)水平。③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分值0~10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明顯;采用Lysholm評分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價,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膝關節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4%(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兩組的TNF-α、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TNF-α、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TNF-α、IL-6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TNF-α、IL-6水平比較(±s)
組別 n TNF-α(μ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0.89±0.15 0.41±0.13 311.56±86.35 116.71±72.34對照組 43 0.88±0.14 0.65±0.11 308.78±85.33 174.52±74.47 t值 0.319 9.241 0.150 3.651 P值 0.750 0.000 0.881 0.000 IL-6(pg/mL)
2.2 疼痛程度與膝關節功能治療前,兩組的VAS評分、Lyshol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Lysholm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VAS評分、Lysholm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VAS評分、Lysholm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前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4.62±1.25 2.04±0.56 43.12±5.72 72.32±5.68對照組 43 4.69±1.33 3.03±0.61 44.11±5.98 68.25±4.92 t值 0.251 7.839 0.784 3.522 P值 0.802 0.000 0.435 0.001 Lysholm評分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與膝關節變性、長期磨損以及退化相關,起初為關節軟骨組織發生退變、降解,并發生軟骨下骨質增生,而晚期則會引發關節積液、關節內游離體以及畸形等,導致患者關節疼痛,嚴重者甚至出現行動不便,危害極大[4]。塞來昔布膠囊是目前臨床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常用藥物,是一種特異性環氧化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COX-2生成,并促進炎性前列腺素類物質的聚積與合成,起到鎮痛、抗炎的功效,及時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5],但該藥不適合長期使用,尤其對于老年患者,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且一旦停藥容易復發。
在中醫學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鶴膝風”與“痹癥”等范疇,與中老年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經氣閉阻及寒濕侵體有關,故應采用補益氣血、祛風除濕治療。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具有止痹痛、祛風濕、益氣血、補肝腎之功效,是專門治療久痹而引發的氣血不足、肝腎兩虛之癥的良方。方中防風、獨活等中藥具有通絡行經、祛風除濕之功效;當歸具有補骨益筋、滋陰補血之功效;川芎可活血通絡;杜仲、懷牛膝與桑寄生具有強筋骨、補肝腎之效用,同時還兼具祛風濕的作用;而細辛、甘草以及白芍藥有助于活血養氣、祛寒止痛;諸藥聯用可以相輔相成,進一步發揮補肝腎、調氣血、通經絡、祛風寒之效用[6]?,F代藥理學研究[7]表明,獨活寄生湯具有高效的抗炎、抗佐劑性關節炎及鎮痛之效用,能夠有效降低TNF-α與IL-6、C反應蛋白等炎癥指標,抑制炎性因子破壞關節軟骨組織,降低關節炎發生率。針對不同證型患者隨證加減,充分發揮藥效,有效控制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調節機體新陳代謝與免疫功能并促進血液循環。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TNF-α、IL-6水平以及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Lysholm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獨活寄生湯加減聯合常規西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較單一西藥治療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獨活寄生湯加減聯合常規西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炎性反應,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