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劉雍容,劉敏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手術中心,湖南 長沙 410013)
失能是指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活動能力或生活能力的喪失或受限,是個體健康測量的重要指標[1]。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2]結果表明,截至2015年,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的比例達到了18.3%,總數約為4 063萬人。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失能老年人數量也將不斷增長。老年人失能不僅嚴重影響其自身生活質量,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3]。因此,了解老年人失能現狀,分析其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可為制定針對性應對措施提供重要參考,有助于解決失能老年者長期照料所帶來的家庭、社會問題。
1.1 研究對象本研究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444名老年患者為調查對象。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等于60周歲;②神志清楚,愿意配合本研究,由患者本人或其監護人填寫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認知障礙者;②既往有嚴重精神病史,無法完成評估者;③有嚴重軀體疾病或障礙,無法完成評估者。
1.3 研究方法收集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疾病情況(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采用老年人失能評估量表(EDAS),該量表涵蓋精神功能、器官功能、交流、活動、自理、家庭生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7個維度,包括28個條目,根據總得分將老年人能力分為5個等級:196分(無失能)、168~195分(輕度失能)、140~167分(中度失能)、84~139分(重度失能)、28~83分(極重度失能)。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作為老年人抑郁的篩查,0~10分為正常,11~20分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
1.4 統計分析采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樣本的一般情況納入合格研究對象共計406人。其中,男性230人(56.7%),女性176人(43.3%);60~69歲193人(47.5%),70~79歲169人(41.6%),≥80歲44人(10.8%);失能人數238人(58.6%),其中60~69歲失能人數55人(占該年齡段人數28.5%),70~79歲147人(占該年齡段人數87.0%),≥80歲36人(占該年齡段81.8%);男性失能人數135人(占男性58.7%),女性失能人數103人(占女性58.5%)。
2.2 單因素分析年齡、文化程度、合并冠心病、腦卒中史、抑郁狀態等因素對老年失能有顯著影響(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結果(n)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老年人失能與否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程度、合并冠心病、腦卒中史、抑郁狀態均為老年人失能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失能是因各種原因導致身體結構和功能受損、活動受限及社會生活受限。由于功能的不獨立,失能者在生活中需要不同程度地依賴他人的照料和健康護理。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失能率高,加大了對照料者及護理的需求,加重了醫療負擔。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60歲的老年住院患者總體失能率為58.6%,雖然低于郭一博等[4]在老年病房調查所得的老年人失能率,但仍高于以普通人群或者養老機構調查所得到的老年人失能率[5]。這意味著住院老年患者對醫療照護的需求量大,需引起臨床醫務人員重視。
本研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齡是失能的危險因素、高文化程度是失能的保護因素。老年人失能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高文化水平者其失能率較低。年齡對老年人機體功能的影響是普遍性的,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整體機能下降。此外,文化程度高者失能率較低還可能與其健康保健意識較強有關,因此可加大健康知識宣講的覆蓋范圍和宣講力度,使健康保健意識深入人心,使正確的健康保健措施惠及更多的老年人。既往研究[6-7]表明,吸煙、飲酒習慣等對老年人失能有顯著影響,但翟向明等[8]的研究結果表明,吸煙、飲酒對老年人失能的影響不顯著。也有研究[9]顯示,日常有鍛煉習慣者其EDAS總得分以及精神、活動、家庭生活等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無鍛煉習慣者,表明保持日常鍛煉者整體功能保持較好,特別是精神狀態、活動能力及參與家庭生活能力顯著優于無鍛煉習慣者,提示經常保持運動能夠減少失能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有常見老年慢性疾病中的冠心病及既往經歷過腦卒中有增加老年失能的風險,提示罹患冠心病對老年人機體功能的影響是普遍性的,而既往發生腦卒中主要涉及一些基本功能。因此,在有效管理各種慢性病的基礎上,需積極管理冠心病、腦卒中,最大可能地預防老年失能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抑郁是老年人失能的影響因素。抑郁程度越高,失能水平越高。由于身體機能減退,老年失能者發生抑郁的風險增加。因此,老年人在保證生理健康的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減少抑郁的發生,改善抑郁的程度。
綜上所述,年齡、文化程度、合并冠心病、腦卒中史、抑郁狀態均為老年人失能的影響因素,需要家庭、醫務工作者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以改善老年人失能狀況,促進老齡化社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