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崔慶斌
龍利得旗下的奉其奉印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奉其奉”),伴隨上海柔印技術變革而生,又隨著上海柔印技術發展而逐步壯大,并推動了上海印刷行業的蓬勃發展。在新的行業形勢下,奉其奉立足于環保印刷,以人為本,延伸業務鏈條,在行業內大力推行智能制造,率先打造“智慧工廠”;以工業互聯網技術為依托,以建設無人工廠和智造平臺為目標,采用國際領先的柔性印刷設備和柔性印刷高端技術,對接客戶需求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實現從傳統的制造模式向工業互聯網和客戶定制化模式轉型,逐步形成集智能生產、設備互聯、數據互通、系統集成于一體的高端智能包裝印刷無人工廠。近日,編者走訪了奉其奉,親身感受到該公司踐行先進企業管理理念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包括智能化改造給該公司在精益化管理上帶來的諸多益處,進而推動企業向現代工廠的成功轉型。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奉其奉奉行的建廠理念,在公司墻上張貼的醒目標語中,不無彰顯其深邃內涵:以工業互聯網技術為依托,以無人工廠和智造平臺為建設框架,以“智能設備互聯、工業大數據和智能應用”體系建設為核心,以國際領先的柔性印刷設備和柔性印刷高端高清技術為突破,力爭改造傳統包裝印刷產業,逐步建立起集管理、硬件、軟件、產品、技術于一體的國內包裝印刷行業的最高標準。
瓦楞紙箱工藝技術的更新迭代,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等,推動公司進行設備升級改造,實現從手工生產向智能化、自動化、精密化、高速化生產轉變。實施募投項目后,新設備的投產將減少生產過程中人工的干預,為實現標準化、精益化生產,減少人工成本創造條件。同時,先進的生產設備將提高公司的生產效率,實現從原紙到紙板再到紙箱成型的聯動生產,避免生產過程中的浪費,節約了生產成本。這既有利于公司實現規模化經營,繼續發揮其在技術、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又能助力公司把握市場發展機會,不斷提升盈利水平。如圖1所示。

圖1 瓦楞紙板生產線
據車間管理人員介紹,龍利得在行業內較早推行了信息化與工業化(即兩化)融合管理,力推公司在包裝行業戰略轉型上實現了企業信息化規劃與企業戰略的匹配統一。隨著兩化融合的推進,公司的戰略轉型方向逐步得到明確。
在管理變革方面,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指引下,建立全員參與機制,明確全員職責,健全全員考核制度,組織機構得到了有效優化;在流程優化方面,建立了流程優化的有效機制,業務流程得到進一步優化,工作效率得到較大提升;在技術創新方面,堅持技術進步,強化創新驅動,強化供應鏈管理,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運用到生產經營活動中,使技術創新落到實處;在數據開發利用方面,依照體系指引,在信息系統前期大量積累數據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量化指標,為公司制定科學的績效管理制度提供了有效依據;在生產經營方面,通過不斷自我革新,促進了公司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實現了倉庫物流的精益化管理,降低了倉庫物料的報廢量和庫存量,提高了倉庫物料數據、物流數據的準確率和利用率,提升了倉庫的交付能力并增加其空間利用率。此外,物聯網的應用賦予了公司實時收集和共享產品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公司掌握下游銷售信息,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功能,實現紙制包裝產品的智能化。
龍利得越來越重視兩化融合,將數據(信息)看成物質和能源,作為企業的基本資源。奉其奉企管人員深知,數據(信息)的管理能力是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如果企業沒有數據(信息)的加工能力,沒有數據(信息)的快速反饋能力,沒有數據(信息)的綜合利用能力等,未來就會失去競爭力。企業積累的數據(信息)越來越多,這些數據(信息)既來自企業的各個業務流程,也來自企業所處行業和競爭對手,還來自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除結構化數據外,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給非結構化數據的挖掘、共享和應用帶來了重大機遇,這將為企業創造不可估量的價值。
龍利得積極推進兩化融合,逐漸形成了以戰略分析、可持續競爭優勢分析、新型能力的識別、打造及考核為主線的發展戰略。圍繞這條主線,公司各部門學會了使用系列分析工具,如 PEST、SWOT及波特五力等,并定期利用這些工具對公司的可持續競爭進行分析,從而為定期識別并制定階段性新型能力提供依據。
兩化融合體系運行以來,公司各部門圍繞數據展開印刷技術、業務流程及組織機構的持續優化;在試運行期間的匹配與規范過程中,借助監視與測算的相關指標,實現了兩化融合體系的階段性成果。目前公司兩化融合總體計劃正按部就班地實施,在可控范圍內執行良好。在數據開發利用方面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數據所提供的可用信息更加全面和便捷。與此同時,公司在業務流程及組織機構優化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各部門參與的業務流程也更加高效、透明,部門間的在線業務協作也更加協調、順暢,從而顯著提高了企業資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了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奉其奉秉承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相融合理念,選用國際領先的智能設備,搭建現代制造業平臺,再結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構建工業4.0智慧工廠,實現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打造“智能設備互聯、工業大數據和智能應用”三個上下互通、整體互聯的體系。既簡化了原有的流程,又有效地利用了國際資源并開拓了國際市場。
建設完成的整個智慧工廠由運營物流智能、操作流程智能、產品轉換智能、倉儲智能,以及客戶端辦公軟件滲透生產流程信息化的商業智能五大部分組成。整個管理系統具體分為六大模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制造執行系統、倉儲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和物流定位系統。這六大管理系統借助互聯網將客戶、內控、生產、倉儲、物流、采購需求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利用技術手段集成各路軟件,呈現給客戶。其中:運營物流智能是生產環節與供應商、客戶相對接的智能化視界;商業智能是在智慧工廠的環境下,對產生的大量數據與知識進行收集、管理和分析的過程,目的是促使決策者及時做出對企業更有利的決策。
奉其奉從產品研發、訂單管理、生產銷售到貨運物流全過程均實現了數字化經營管理,大大縮短了產品的設計時間和上市時間,在更好地服務客戶的前提下,提升了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同時,對外采集分析競爭對手信息,跟蹤客戶評價并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好地與供應商進行生產互動;對內優化經營管理系統功能,包括車間生產計劃與調度、生產任務查詢、生產過程監控、智能數據采集、質量檢測與控制、物料跟蹤、原輔料消耗控制、車間考核與管理、統計分析、人力資源、設備管理等,幫助公司大幅度優化對外部市場和生產現場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