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植媛,裴冬雪,王振華,李玉明,趙異卓,牛恒,王成麗,劉賢海
1.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吉林吉林 132013;2.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科,吉林吉林 132013
阿爾茲海默病(AD)是一種老年性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和運動能力障礙。人口老年化問題的加劇也增加了世界范圍內的AD患病風險,統計表明,2050年全世界AD總數將會達到1.315億,并且預計每10年將增加500萬,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癡呆為腦部疾病綜合所致的綜合征,患者發病后會出現高級皮質功能紊亂,包括學習能力、計算、理解、思維與記憶功能,其疾病類型主要包括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導致的癡呆、血管源性導致癡呆、自身免疫性腦炎、病毒性腦炎、維生素B12缺乏、酒精中毒導致的癡呆[16-18]。當前臨床缺乏特異性有效方法,中醫藥治療以化痰祛瘀通絡、補腎益精填為主要治療原則。此次遵循從肝論治癡呆之法,隨機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該院神經內科收治住院的60例血管性癡呆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黑逍遙散治療血管性癡呆的效果進行回顧研究。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神經內科收治住院的60例血管性癡呆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及其家屬均對臨床研究目的和過程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利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0~76歲,平均(63.35±12.52)歲;病程4~32個月,平均(17.55±12.42)個月。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50~77歲,平均(61.97±11.14)歲;病程4~34個月,平均(17.86±12.1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45~80歲;經中醫檢查確診為血管性癡呆,并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發病時間超過3個月;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DR)癡呆程度評定為輕度、中度癡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20分;記憶與執行篩查量表(MES)<75分。
排除標準:對于研究所用藥物類型過敏或無法耐受者;以往有頭部損傷史且對于認知功能產生直接影響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是其他類型腦部疾病者;腦部外傷所致認知功能障礙者;合并原發性成人情感性障礙、分裂情感性障礙或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系統疾病者;存在胃腸功能或消化系統功能障礙,且會對藥物吸收效果產生不良影響者;臨床研究前1個月內有其他藥物治療史者;合并造血系統或其他臟器系統疾病者。
對照組患者口服銀杏葉提取物片(批準文號:H20140768)40 mg/次,3次/d,服藥3個月。觀察組沖服黑逍遙散顆粒劑,1袋/次,2次/d,顆粒劑由柴胡15 g、白芍15 g、當歸15 g、白術15 g、茯苓15 g、甘草10 g、熟地10 g組成。隨證加減:合并陰虛者,加入山萸肉10 g、枸杞子10 g、龜板膠5 g;合并陽虛者,加入肉蓯蓉5 g、巴戟天5 g、鹿角膠5 g;合并痰濁盛者,加入半夏10 g、膽南星10 g、陳皮10 g、石菖蒲5 g;合并瘀血者,加入桃仁10 g、紅花10 g、丹參10 g、川芎5 g,連續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共服用3個療程。
認知能力療效評定標準。通過尼莫地平療效評定標準對患者治療后的認知能力改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MMSE療效指數=(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治療前得分×100.00%。顯效:治療后MMSE指數在20%以上;有效:治療后MMSE指數在12%以上;無效:治療后MMSE指數在12%以下。
日常生活能力療效評定標準。通過生活質量ADL量表評定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生活質量指數=(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治療前得分×100.00%。顯效:治療后生活質量指數在20%以上;有效:治療后生活質量指數在12%以上;無效治療后生活質量指數在12%以下。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合NIHSS量表相關標準對治療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程度進行評估,神經功能缺損指數=(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治療前得分×100.00%。基本痊愈:治療后NIHSS指數降低91%~100%;顯著進步:治療后NIHSS指數降低46%~90%;進步治療后NIHSS指數降低18%~45%;無變化:治療后NIHSS指數降低17%及以下;惡化: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升高18%以上或死亡。
中醫證候療效。結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版)的相關標準對患者中醫證候療效進行評定,中醫證候指數=(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治療前得分×100.00%。顯效:治療后證候指數降低70%以上,且體征和癥狀明顯改善;有效治療后證候指數降低30%以上,且體征和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治療后證候指數降低不足30%,且體征和癥狀仍然較為嚴重。
不良反應。無任何不良反應為一級;出現輕微不良反應,未經處理可自愈為二級;明顯不良反應需要對癥治療為三級;嚴重不良反應,導致研究進程終止為四級。
HDS評分。通過長谷川氏癡呆修改量表(HDS)對兩組癡呆程度進行評分,患者評分越高,則其癡呆程度越嚴重。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進行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認知能力治療后改善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認知能力療效比較[n(%)]
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治療后改善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療效比較[n(%)]
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治療后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療效比較[n(%)]
觀察組30例觀察對象中,顯效20例,約占66.67%,有效9例,約占30.00%,無效1例,約占3.33%,患者中醫證候整體療效為96.67%。對照組30例觀察對象中,顯效8例,約占26.67%,有效14例,約占46.67%,無效8例,約占26.67%,患者中醫證候整體療效為73.33%。觀察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06,P<0.05)。
觀察組30例觀察對象中,一級不良反應14例,約占46.67%,二級不良反應8例,約占26.67%,三級不良反應7例,約占23.33%,四級不良反應1例,約占3.33%。對照組30例觀察對象中,一級不良反應6例,約占20.00%,二級不良反應10例,約占33.33%,三級不良反應5例,約占16.67%,四級不良反應9例,約占30.0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4.800,P<0.05)。
觀察組治療前HDS評分為(16.32±2.31)分,治療后HDS評分為(22.41±2.51)分;對照組治療前HDS評分為(16.13±2.05)分,治療后HDS評分為(18.02±1.88)分。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前H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37,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HD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667,P<0.05)。
血管性癡呆(VD)為中醫學“癡呆”的范疇,指的是腦血管出血或缺血所導致的疾病類型,也有患者因循環系統或心臟系統障礙誘發低血流灌注,這也都是癡呆的常見影響因素,患者發病后常見思維、語言、記憶、認知等方面的問題,也是臨床上發病率第二高的癡呆類型,該疾病的發生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且會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3]。血管性癡呆患者受到出血和缺血性腦卒中等因素的影響,常會出現認知功能和記憶障礙現象,嚴重者還會辨別能力、計算能力、判斷能力完全喪失及對于事物、人記憶喪失等情況[4-5]。當前臨床上針對于血管性癡呆的主要治療原則為改善精神系統癥狀、認知能力和預防卒中[6-7]。
逍遙散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治婦人諸疾》首次提出,也是一種疏肝健脾的主要方劑,具體描述為“柴胡去苗,當歸去苗微炒,白芍、白術、茯苓去皮白者各一兩,甘草微炙赤五錢”[8-9]。原方劑中將前6味“共研粗末,每服二錢,煨生姜一塊,薄荷少許”共同煎服,而改良方劑則更多使用8味藥共同配制為逍遙散的各類劑型,從而起到和營健脾、疏肝解郁、養血柔肝的治療作用。臨床醫學上通常將其用眼科、男科、兒科、婦科、內科、皮膚科等疾病的治療[10-12]。黑逍遙散首次出現于《醫宗己任編》的記載,是在常規逍遙散的基礎上應用熟地黃制成,其中,熟地黃具有益腎填精、滋陰養血的作用,能夠保證髓海得充、神魂安藏;薄荷具有醒神開竅、芳香除濁的效用;白術可以燥濕化痰;茯苓能夠淡滲利濕;白芍和當歸能夠養血活血、柔肝緩急;柴胡則具有疏肝理氣、調氣機而暢情志的作用[13-15]。藥理學研究結果證實,黑逍遙散能夠起到雌激素樣、抗焦慮及抗抑郁、調節免疫、提高DA、營養保護神經元、具有抗自由基氧化等作用[16-17]。
該次醫學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認知能力療效(96.67%),日常生活能力療效(96.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3.33%、73.33%,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低于對照組(P<0.05),其中中醫證候有效率96.67%數據優于對照組73.33%(P<0.05),HDS評分數據也優于對照組(P<0.05),這與婁勍等[18]的研究結果:治療組有效率83.3%高于對照組66.6%,基本一致。這說明黑逍遙散用于血管性癡呆的治療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黑逍遙散治療血管性癡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生活質量,減輕神經功能缺損問題,且治療的安全性更高,因而具有更高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