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凈,劉 虹,劉 輝,王澤恒,胡文強
(吉林化工學院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2)
創新能力是衡量專業人才的重要標志之一[1]。新工科建設強調創新實踐類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作為重要的認證指標[2]。隨著產業經濟的快速變革,企業愈發需要專業技術水平高、創新意識強的安全專業人才[3]。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提升安全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以滿足企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國內高校通常采用創新競賽、創新實驗及創業實踐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及團隊協作意識[4]。還有學者從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踐教學等方面討論創新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5]。綜合學者們的研究成果,本文關注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問題。在明確創新能力內在作用機制的前提下,分別從創新型課程體系建設、校企協同實踐基地建設、師資隊伍水平提升及多元化創新創業活動開展等方面探索創新能力培養路徑。校企協同育人理念下將創新理念和思維融入課程體系優化及實踐平臺建設過程中,以此提升安全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
創新即創造新的事物,是現有思維模式下可獲取有益效果的創造性實踐行為[6]。創新能力可以理解為能夠創造新價值的心理和行為特征[7]。高校人才培養中強調創新能力培養可具體表述為在創新精神的鼓舞下對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養成最終形成創新性技能的過程。其中創新精神是創新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特征和思維活動,是創新的動力[8]。創新意識是指引起創造性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及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是創新的內在指引[9]。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6]。創新精神、意識和思維的正向作用最終表現為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的行為技能。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綜合考慮創新的各個要素將其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創新能力是促進安全工程專業人才職業發展的動力,可提高其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性。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指引下發揮“校企協同”育人的優勢,通過課程體系構建、多元化實踐平臺建設及創新型實踐活動開展等方式明確新工科安全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新策略和新路徑。
新工科人才培養理念中強調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且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10]。“校企協同”育人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11]。在“校企協同”育人的大背景下,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規劃安全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如圖1所示。

圖1 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路徑
路徑1:創新型課程體系建設是提升創新能力的基礎。首先應合理優化課程體系,整合交叉知識點并精簡課程內容,如安全系統工程與安全評價在危險源辨識及評估方法及內容上存在交叉,應整合精簡。隨后將創新思維融入課程體系中的各個模塊內,如圖2所示。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安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可劃分為通識性知識模塊(人文素質、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知識模塊(專業基礎、專業技術或特色類課程)、實踐知識模塊(基礎與專業實驗課程、工程實踐類課程)、拓展與創新知識模塊(素質拓展、創新創業類課程)[12]。課程體系中不僅要設有專門的創新模塊用于提升創新思維的實踐與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模塊內均應融入創新元素,除了增設創新課程外還應在教學過程中補充創新思維開發方法、創新思維擴展理念及安全科技前沿知識等。

圖2 創新型課程體系構建框架
路徑2:創新型實踐平臺的建設及多維實踐活動的開展是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創新型實踐基地建設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如圖3所示。校內實踐活動中心及校企協同創新型實踐基地的建設為提升安全專業人才創新能力提供了平臺[13]。校內實踐活動應注重專業技能、綜合設計能力及專業創新思維的培養,在課內實驗及課程設計環節納入創新思維,如創新型專業實驗方案設計及檢驗、創新課程設計與規劃等。同時利用校企協同實踐基地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活動,以校企資源共享解決共性問題為導向開展創新型技術實驗、綜合型工程試驗與體驗、工程實踐案例演練及安全科技分享等實習環節的創新思維鍛煉項目。實踐基地企業教師提供實踐和技能上的指導,使學生在掌握工程實踐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激發創新意識,形成工程實踐創新的慣性思維。在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的基礎上突出創新思維的開發及創新設計能力的提升。

圖3 創新型實踐基地建設與創新能力培養
路徑3: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的三個主要方面包括:(1)組建梯隊式創新型教師團隊。從年齡、職稱、學科背景及學緣結構等方面完善專業教師隊伍。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具有各自的特點,青年教師通常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熱情且思維活躍,中年教師的專業視角開闊、專業發展洞察力較強,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穩健的思維態度,綜合優勢形成“老+中+青”梯隊式創新型師資隊伍,以此帶動整個專業創新活動的開展。此外安全專業的多學科交叉性決定了專業教師的學緣結構越豐富越有利于學科知識領域的全覆蓋,越便于創新思維的開發與引領。(2)“校企雙師”隊伍建設。創新來源于科學,創新應用于實踐,“校企雙師”隊伍的建設為專業學生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指導,更有利于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與創新實踐技能的發揮[14]。(3)教師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專業教師應加強對學科新思想、新方法、新進展及未來發展動態的持續關注,具備捕捉行業變革的洞察力[15]。同時深入企業實踐掌握產業發展對安全專業領域的新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路徑4:創新創業活動是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雙創”中心為學生創新思維的應用提供了載體和平臺,具體項目活動的開展原則:(1)設定以解決企業或行業實際安全問題為導向的創新思維鍛煉項目,關注安全科學在工程及管理領域的創新,可涉及安全管理咨詢創新、安全工程技術方法創新、安全設施的設計創新等[16]。(2)根據安全工程學科交叉屬性,創新創業團隊的建設要考慮多學科交叉融合,組建“安全科學+多學科”綜合創新團隊,以及“理論+實踐”結合的校企聯合研發團隊。團隊、資金、平臺及各類資源的完善為學生創新思維的應用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保障。
創新能力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且實現全員覆蓋,培養途徑和方式呈現為有組織的多元化路徑。將創新元素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實踐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創新平臺運行中是使安全專業人才具備多行業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建設多維創新平臺、重構“梯隊式”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時開展多學科交叉的雙創活動,可進一步推動“科教協同+產教融合”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切實提升安全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增強其行業發展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