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偉
(晉城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山西晉城 048000)
系統性紅斑狼瘡屬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致病機制尚未明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與環境、感染、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發病后累及機體全身臟器,尤其是腎臟[1]。狼瘡性腎炎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高發性并發癥,患者常存在顴部紅斑、口腔潰瘍等表現,需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臨床治療原則在于減輕腎功能損傷。甲潑尼龍與環磷酰胺均為常用藥物,為進一步探究兩種藥物聯用效果,本研究對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晉城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患者展開相關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晉城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狼瘡性腎炎患者為探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5例。試驗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40.11±7.12)歲;病程6個月~3年,平均病程(1.98±0.71)年。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40.03±7.15)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1±0.8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晉城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狼瘡性腎炎的判別標準[2];②存在關節痛、皮膚紅斑等臨床表現;③病理類型為活動性IV型、V型或IV+V型。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有禁忌證者;②并發血管炎與類風濕關節炎者;③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行常規療法,包括免疫制劑治療、血漿置換和免疫吸附治療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取甲潑尼龍治療:予患者甲潑尼龍(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24,規格:4 mg),初始劑量為4~48 mg/d,待患者癥狀有所好轉后,可逐漸減少初始劑量,直至找到維持現有治療效果的最佳維持劑量。試驗組患者采取甲潑尼龍聯合環磷酰胺治療:甲潑尼龍用藥劑量及方法與對照組患者一致,另輔以患者環磷酰胺(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673,規格:50 mg),以2~4 mg/(kg·d)的劑量口服給藥,聯用10~14 d后,休息1~2周重復用藥。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癥狀及體征徹底消失,且24 h尿蛋白定量不超過0.5 g,腎功能達正常水平為顯效;癥狀及體征有所減輕,腎功能較治療前明顯改善為有效;未能滿足以上指標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臨床指標。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補體C3水平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評分(SLEDAI)[3]進行比較。24 h尿蛋白定量檢測方法:自當日清晨排干凈尿液開始到下一日相同時間的24 h內尿液進行收集,放置于同一容器攪拌均勻后取20~50 mL的尿液標本,而后通過磺基水楊酸法進行化驗;補體C3水平檢測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處理3 min,取0.5 mL血清,而后嚴格遵守特種蛋白分析儀(Beckman公司,型號:IMMAGE)及其試劑(Beckman公司,批號:20181241)操作標準進行測定;SLEDAI評定標準:<4分為無活動;5~9分為輕度活動;10~14分為中度活動,>15分為重度活動。③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白細胞減少、肝功能異常及血糖升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用χ2校正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補體C3水平及SLEDA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較治療前均降低(P<0.05),補體C3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P<0.05),且試驗組患者上述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比較,*P<0.05。SLEDAI: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性指數。
組別 例數 24 h尿蛋白定量(g/24 h) 補體C3(mg/L) SLEDAI(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5 3.63±0.80 0.78±0.13* 421.47±72.53 803.56±120.22* 17.20±3.12 4.12±1.11*對照組 35 3.57±0.77 1.16±0.24* 418.65±70.33 723.53±90.58* 16.97±3.11 7.63±1.88*t值 0.320 -8.236 0.165 3.145 0.309 -9.511 P值 0.750 0.000 0.869 0.002 0.758 0.001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系統性紅斑狼瘡致病機制與免疫細胞異常及免疫復合物形成等有關,發病后患者常有血尿、尿蛋白等腎功能不全表現,易發生漏診和誤診問題,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存質量[4]。狼瘡性腎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包含多個分型,如隱匿型、亞臨床型、腎病綜合征型及急進腎炎型,臨床針對此病常采取免疫抑制劑及糖皮質激素治療[5]。
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環磷酰胺聯合甲潑尼龍可提高臨床療效,考慮是環磷酰胺與甲潑尼龍聯合用藥,發揮協同功效,從而增強治療效果。甲潑尼龍為狼瘡性腎炎常見治療藥物,安全性較高,且作用持久,經作用于免疫效應淋巴細胞及G0期細胞,能夠抑制有害物質形成,減輕腎臟纖維化進程,發揮腎功能保護作用,進而改善癥狀[6]。環磷酰胺為非特異性烷化劑,其專門作用于處于迅速分裂期的S細胞、靜息狀態下G0期細胞,即通過阻斷T、B淋巴細胞增殖,削弱免疫球蛋白活性,起到免疫抑制作用[7-8]。另外,環磷酰胺亦可使尿蛋白水平下降。有研究發現,ILK等細胞因子可于轉錄環節阻斷肝細胞形成白蛋白,進而降低尿蛋白水平,環磷酰胺的使用能夠阻斷ILK細胞的表達,降低炎性因子對肝細胞的不良影響,起到肝功能保護作用[9-10]。牟萍等人的研究表示[11],狼瘡性腎炎患者體內免疫復合物能夠與C3補體有機結合,消耗大量C3補體,進而對凋亡細胞與免疫復合物清除進程產生抑制作用,形成惡性循環。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補體C3水平高于對照組,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低于對照組(均P<0.05),證實環磷酰胺可促進機體C3補體水平升高,從一定程度保護腎功能,進而降低狼瘡性腎炎活動度,控制疾病進展。除此之外,藥物安全性亦為狼瘡性腎炎治療關鍵內容之一,選擇藥效最佳、毒副作用最小的藥物能夠保證治療順利,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中,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兩者聯合用藥安全性較高。
綜上,狼瘡性腎炎患者采取甲潑尼龍聯合環磷酰胺治療效果理想,可控制疾病進展,提高臨床療效,且能夠保護腎功能,不良反應較少,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