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英
紫砂壺是中國獨有的純手工陶瓷茶壺,它誕生于“陶都”宜興,在代代制壺匠人的努力下不斷發展,逐漸為人們所認可,體現了中國茶道文化與古典審美的影響力。在創作紫砂壺時,制壺匠人重視藝術意境的構建,以此帶給人們更為持久的藝術享受。圖1這件“畫堂清風壺”具有獨特的場景感,作者選擇了蓮花紋紋樣對作品進行裝飾,使作品呈現出蓮花的形態,以此來象征“畫堂清風”的幽雅與清新,讓人們在壺的世界中享受寧靜,體會紫砂壺藝術獨特的意境美。

圖1 畫堂清風壺
紫砂壺最為獨特的是它所運用的泥料,也就是紫砂泥,民間常稱其為“五色土”,豐富的色彩是保證紫砂壺創作多樣性的重要一環。紫砂壺是天生為茶而生的泥料,它包含豐富的礦物質,透氣性極佳,可最大程度地保證茶的原滋原味。同時,紫砂泥也是被茶所成就的,在溫茶的長期滋養下,紫砂泥的色彩與質感都會更加好看,具有永恒的美。
“畫堂清風壺”用的紫砂泥含鐵量比較豐富,經過調和、拍打、成形和燒制的工藝流程后,在壺表面形成了濃郁貴氣的紫檀色,紫中透紅,紅潤之中又有紫光,有豐富的色彩層次,不會過于單薄,將作品的氣質襯托地愈發穩重和典雅。
紫砂壺的另一個名字是“紫玉金砂”,是說紫砂壺有玉一般的細潤和金子一樣的華美,通過泥料就能體現出來,“畫堂清風壺”的泥料側重呈現的就是玉的細潤。壺表面細膩無暇,真如同那美玉一般,淡淡的光澤使壺有了幾分溫潤與多情,讓人們透過泥料就能夠快速地放松下來,并充分欣賞到紫砂泥的特征與創作制泥工藝的極高水準。
作者在作品的造型設計上所追求的就是一個“簡”字,力圖呈現出清新、雅致的格調,配合蓮花紋裝飾,使作品形成蓮花的姿態,以此烘托出作品的意境美。
壺身是上寬下窄的造型,它的基本形態是圓形的,無論是從筒身還是上下兩個面都可以明顯地看出,作品屬于圓器這一類型,在結構上呈現出溫潤玲瓏的效果。壺身上寬下窄,筒面整齊平滑,上下變化的節奏緩和。頂面與筒身構成了圓肩,使作品富于寬厚大氣的美感。在壺的底部,突出了邊緣的線條,加強了作品的穩重感,與壺身上部的力量感相對應,形成上下平衡。壺身的造型已經有蓮花的輪廓了,作者對蓮花姿態與紫砂壺結構特征把握地相當精準,線面結構清晰,十分優雅。
壺身上方是一段圓柱形的頸部,使壺頸肩部分的線條更加明顯和好看。壺頸部邊緣是立體的圓線鑲邊,與圓形壺蓋配合恰好能形成“子母線”這一經典結構,體現了做工的嚴謹,并具有線性美感。壺蓋頂部凸起如一個小小的圓潤山坡,中部是圓珠壺鈕,壺鈕頂部也是微微向上凸起的,是一顆小小的蓮子,與壺身造型完美配合。
柔軟的壺嘴與耳狀環形端把鑲嵌在壺身兩側,壺嘴由壺身中部起蜿蜒向上生長,與壺蓋邊緣保持水平,壺嘴高度則與壺把一致,恰到好處的弧度能夠讓人們穩穩地握住,也能從手感上感受到紫砂泥的質感和線條的美感。
作者在壺蓋與壺身上設計了裝飾,使蓮花的形態更加具象,并展示了紫砂壺裝飾工藝的特征。蓮花紋是紫砂壺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裝飾紋樣,以線條模仿出蓮花花瓣的紋理,簡約且生動。在筒身上,整齊清晰的蓮花紋環繞一周,立體效果極強,真如同一片片花瓣緊緊環繞著壺身,每一片花瓣都是純手工打造而成,且形態完全一致,足以體現創作對于蓮花紋裝飾技法的熟練掌握。壺蓋頂面上的蓮花紋與壺身上的一致,與壺鈕配合也形成了一朵蓮花,這種立體和平面的結合也更加新奇,使作品中的“蓮意”韻味更加濃厚了。
蓮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純潔、清白的象征,與清風的內涵意義基本一致,清風既是清新的、令人愉快的微風,也象征著清白、廉潔,給人以啟發。蓮花盛開之時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心情舒朗。作者將作品做成蓮花的造型,是從外形效果與內涵意義兩個方面打造出藝術意境,構建了“畫堂清風”這獨特的壺中世界。
一捧紫泥顯芳華,蓮花粲然襯清風。“畫堂清風壺”沒有過于復雜的設計,一朵精致又清新的蓮花便展現了一個幽雅而芬芳的藝術世界。紫砂壺藝術對于意境美的追求源于中國古典美學的傳統,對于意境美的構建則展示了紫砂壺工藝的能力,每一件紫砂壺作品都有一個意境世界,讓人們真正能“進入”到作品中,全面體會紫砂壺藝術的精妙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