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萍
廈門市中醫(yī)院骨一科,福建廈門 361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門診最為多見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因是椎間盤退變、損傷、妊娠及發(fā)育異常等因素[1-2],多發(fā)于青壯年、工作姿勢不良者及孕婦等。隔姜灸法常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但治療周期較長,加之疾病本身帶給患者的疼痛感強烈[3-4],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導致治療效果減弱。 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對于改善患者的身體功能效果不理想, 綜合護理已在多種給患者帶來疼痛感的疾病中運用,并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該研究對方便選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期間該院收治的64 例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綜合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64 例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n=32)和觀察組(n=32)。 納入標準:①滿足《骨科臨床診療手冊》[5]中關(guān)于腰椎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為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者; ②經(jīng)X線平片檢查發(fā)現(xiàn)正位片上腰椎側(cè)彎, 在側(cè)位片上可見生理前凸減少或消失、椎間間隙狹窄者;③接受督脈改良隔姜灸治療者; ④所有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與該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風濕、骨折、結(jié)核或腫瘤等疾病患者; ②存在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 其中參照組中男24 例,女8 例;年齡26~59 歲,平均(42.39±8.67)歲;病程2~7 年,平均(4.27±1.26)年。觀察組中男23 例,女9 例;年齡29~62 歲,平均(43.72±7.94)歲;病程2.5~8 年,平均(4.69±1.3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在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開展。
了解所有患者的發(fā)病史、誘因、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及體位等狀況, 對患者的腰部功能、 下肢感覺和肌力、大小便情況進行評估,遵循醫(yī)囑給予患者X 線、CT檢查。 給予所有患者督脈改良隔姜灸治療,將新鮮姜汁與姜末混合后沿著督脈感知在相應(yīng)的穴位涂抹, 點燃艾絨,20~30 min/次,以緩解患者疼痛。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病情觀察:對急性發(fā)作期的患者,觀察探討的部位、性質(zhì), 與體位變化的關(guān)系及有無放射痛和皮膚感覺異常等,做好病情相關(guān)記錄;囑患者排空大小便,給予患者推拿護理,推拿后用腰圍固定腰部,平臥硬板床,觀察患者腰腿疼痛情況; 待患者癥狀緩解后指導患者堅持腰背肌鍛煉;做好皮膚護理,防止?jié)裾睢毫π該p傷的發(fā)生,注意患者有無二便功能障礙。 ②藥物護理:根據(jù)患者疼痛程度評估結(jié)果, 遵循醫(yī)囑給予患者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物鎮(zhèn)痛,并指導患者正確用藥,督促患者藥物的服用量, 避免患者過度依賴藥物鎮(zhèn)痛。 ③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攝入含有增強骨骼強度、肌肉力量的食物,特別是含有鈣、蛋白質(zhì)、維生素B 族、維生素C、維生素E 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奶類、豆類、蝦米、海帶等;對于臥床休息的患者,其消化功能明顯降低,胃腸蠕動慢,但日常活動量減少,所以日常飲食的攝入量應(yīng)適當減少,多攝入一些蔬菜類、水果及豆類食品,肉類及脂肪較高的食物盡量少食用; 另外, 飲食應(yīng)避免寒涼、煎炸、生冷、辛辣食物,防止消化系統(tǒng)負擔過大。 ④情志護理:關(guān)注患者情緒變化,做好思想疏導,幫助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心, 讓患者自覺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工作。 ⑤臨癥施護:對于急性期患者,指導其于硬板床平臥休息,緩解患者髓核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緩解患者疼痛,待癥狀緩解后給予佩戴護腰下床活動;患者臥床休息時,給予患者定時翻身,3~5 次/d,在翻身時注意保持患者身軀上下一致,同時翻轉(zhuǎn),避免脊柱屈曲或扭轉(zhuǎn),造成二次傷害,預(yù)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治療結(jié)束后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下肢肌肉收縮、 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動,15~20 次/d,5~10 min/次,防止神經(jīng)根粘連。 ⑥健康指導:指導患者在硬床板上臥床休息,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風寒濕冷的刺激而誘發(fā)病情,腰圍不可長期使用,應(yīng)通過功能鍛煉來加強腰背肌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縮,腰部不可過度負重,取物時應(yīng)避免大幅度的彎腰和旋轉(zhuǎn)。
觀察組在參照組的基礎(chǔ)上采用綜合護理模式,包括以下5 個方面的內(nèi)容:①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在日常與患者相處過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患者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幫助患者緩解焦慮、不安等心理,熱情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鼓勵患者積極應(yīng)對疾病,克服疼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 給患者推薦一些有利于舒緩心情的書籍、電影、音樂等作品,幫助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調(diào)節(jié)患者的心態(tài)。 ②健康傳教:護理人員在日常與患者溝通時注重聊天內(nèi)和聊天質(zhì)量, 多讓患者在聊天過程中不斷了解病情, 讓患者對疾病的基本情況及自身病情有所了解和認知, 通過一些關(guān)于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治愈案例,改變患者對疾病悲觀的心理,同時,對患者及家屬宣傳關(guān)于腰椎間盤突出的相關(guān)日常飲食、休息、生活等方面的注意事項, 加強患者對疾病的關(guān)注度和護理參與度,幫助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認真完成相應(yīng)的康復訓練。 ③疼痛護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7]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 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給予患者不同方式的緩解疼痛方式,輕度疼痛患者采用轉(zhuǎn)移注意力方式,中度疼痛患采用敷熱或按摩等方式,重度疼痛患者,在患者無法忍受的情況下遵循醫(yī)囑給予患者藥物緩解, 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 ④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退步走,兩腿呈弓子步的方式行走, 走的時候身體向后傾斜,30~50 m/次,40~60 min/d; 指導患者定時進行仰臥蹬車訓練,仰臥于床上,雙腿向上做出類似蹬自行車狀,10~15 min/次,2 次/d,早晚各1 次,指導患者進行燕式運動訓練,俯臥在床上,雙臂向前伸展,雙腿伸直,抬起上半身,同時經(jīng)身體兩側(cè)抬起,做出類似燕子飛行動作,5~10 min/次,2~3 次/d,對于體質(zhì)較好的患者,指導其進行引體向上運動,讓雙腳懸空吊一會兒,手麻或無力后休息,休息好后又繼續(xù)重復之前的動作,反復多次,2~3 h/d。 ⑤出院回訪: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回訪,關(guān)注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訓練情況, 解答患者的疑惑,1~3 次/月,指導患者定期回院復診。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1 d 及護理后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問卷表 (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 評分、Roland-Morris 評分功能障礙問卷 (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評分、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估治療分數(shù)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VAS 評分及患者滿意度評分。
①ODI[8]: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問卷表(ODI),該量表包含10 個問題,除考察疼痛程度外,還涉及諸如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能力、坐、站、社交生活、旅行、 性行為及睡眠周期等方面內(nèi)容, 每個問題0~5分,0~4 分表示無功能喪失,5~14 分表示輕度功能喪失,15~24 分表示中度功能喪失,25~34 分表示嚴重功能喪失,>34 分表示完全功能喪失, 分數(shù)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
②RMDQ[9]:該問卷由24 個受腰痛特定影響問題組成,包含了行走、站立、彎腰、臥床、穿衣、睡眠、生活自理、日常活動等8 個方面,回答“是”得1 分,回答“否”得0 分,總分為24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功能障礙越嚴重。
③JOA[10]:該量表包含主觀癥狀(9 分)、臨床體征(6分)、日常活動受限度(ADl)(14 分),共29 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功能障礙越明顯。
④VAS:量表的主要內(nèi)容是一條長度為10 cm 的線段,0 cm 處標志著無痛,10cm 處標志著劇痛, 線上無其他標記, 醫(yī)護人員根據(jù)患者劃出標記所在位置對應(yīng)的長度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線條越短表示疼痛程度越低。
⑤患者滿意度: 該院自制的滿意度調(diào)查表包括護理人員服務(wù)態(tài)度、護理人員專業(yè)度、護理舒適度、疼痛程度、護理安全、醫(yī)院設(shè)施及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配合度、隱私安全、衛(wèi)生情況及總體評價共10 部分,滿分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越滿意。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使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 兩組ODI 評分、RMDQ 評分、JOA 分數(shù)及VAS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ODI 評分、RDMQ 評分、VAS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 觀察組JOA 分數(shù)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ODI 評分、RMDQ 評分、JOA 分數(shù)及VAS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ODI 評分、RMDQ 評分、JOA 分數(shù)及VAS 評分比較[(±s),分]
組別護理前ODI RMDQ JOA VAS護理后ODI RMDQ JOA VAS觀察組(n=32)參照組(n=32)t 值P 值28.64±3.73 28.72±3.69 0.086 0.932 20.06±2.64 19.63±2.76 0.637 0.527 10.39±1.53 10.42±1.48 0.080 0.937 7.38±0.66 7.31±0.73 0.402 0.689 18.63±1.49 21.97±2.23 7.045<0.001 9.37±1.44 11.27±1.83 4.616<0.001 23.04±0.81 21.37±0.54 9.704<0.001 2.64±0.27 3.23±0.36 7.147<0.001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86~100 分,平均(96.73±3.16) 分, 參照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76~98分,平均(86.13±8.2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773,P<0.001)。
隨著年齡的增長, 椎間盤會老化, 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在外力作用下,如果腰椎纖維環(huán)出現(xiàn)破裂和髓核、軟骨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壓迫附近脊神經(jīng)或脊髓,則會引起腰椎間盤突出[11-12]。 腰間盤突出癥分為膨隆型、突出型、脫垂游離型等5 種類型[13-14]。 該病癥治療及護理周期較長,且會對患者帶來疼痛感[15],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常規(guī)護理方式對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幫助較弱,綜合護理方式對疾病的全方面均有所涉及, 該研究對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采用綜合護理。
根據(jù)該研究可知,觀察組ODI 評分、RDMQ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表明該護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 這是因為該護理方式注重患者的腰椎功能訓練,通過各種方式減輕患者的腰椎受力,避免患者腰椎二次受傷[16-17];而觀察組RMDQ 評分低于參照組,觀察組JOA 分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則表明該護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原因包括:①該護理方式調(diào)節(jié)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患者注重提升生活質(zhì)量; ②該護理方式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目祻陀柧殻?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有利于減輕患者日常活動的困難程度[18-20]。 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參照組,表明該護理方式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程度,這是因為該護理方式通過多種方式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yù), 有效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86~100 分,平均(96.73±3.16) 分, 參照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76~98 分, 平均(86.13±8.27)分(P<0.001),陳春微[21]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綜合護理患者為97.05%,常規(guī)組護理滿意率為82.35%(P=0.046),雖然兩文之間患者滿意度評分標準不一致,但均表明患者更為滿意該護理方式。 這是因為該護理模式關(guān)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了解,減小了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 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22],且護理過程中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可提高患者針對護理人員及護理工作的理解,更為認可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 對接受督脈改良隔姜灸治療的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讓患者對該院的護理工作更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