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羅 瑋,安 康
作者單位:湖北省老河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湖北老河口,441800)
特約編輯:艾 華
老河口市隸屬于湖北省襄陽市,地處鄂西北漢水中游東岸,緊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的丹江口水庫,具有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雨熱同季等特點,沿江的沖積沙洲土壤肥沃,通透氣好,地下水位高,灌溉方便,適宜砂梨栽培;丘陵崗地土層深厚,坡勢緩和,常年生長的灌木叢為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含量,適宜桃樹種植。
種植情況:老河口市以種植梨、桃為主,主要分布在洪山嘴、酂陽、光化、仙人渡、李樓、竹林橋及張集7 個鄉鎮辦,2020 年水果統計面積0.343 萬hm2,其中梨0.099 萬hm2,桃0.177萬hm2。梨品種以砂梨為主,包括翠冠、黃冠、圓黃、豐水、華梨一號、黃花、湘南、黃金等,成熟期在7 月上旬至10 月下旬。桃主要品種有黃金蜜、春雪一號、春冠、美脆、春雨黃桃2 號、春雨黃桃1 號、鄂桃一號、早鳳王等,成熟期在5 月中旬持續至10 月下旬。在種質資源方面,老河口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通過選育和全國引種,為品種更新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
新型經營主體情況:全市水果龍頭企業及合作社主要有:綠沃投資有限公司、春雨苗木果品專業合作社、三春果品苗木專業合作社、勝華果蔬專業合作社、蓮花山果品專業合作社、豆葉黃果品專業合作社、金艷獼猴桃專業合作社、滿天紅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文英沙梨合作社、萬紫千紅葡萄種植家庭農場、果源家庭農場、韓文佩家庭農場等。
技術支撐:依托或掛靠老河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老河口市已經形成了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襄陽綜合試驗站、省農科院專家大院、襄陽農科院果樹研究所三級科研平臺,為全市果樹產業發展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難題。
銷售情況:目前以合作社為主生產收購的優質果品,可向佳沃果業有限公司、鑫榮懋果品銷售有限公司、盒馬鮮生等全國多家高檔生鮮超市供貨,平均售價8~20 元/kg,銷往上海、天津、武漢、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但優質果品量小,供不應求。果農生產的“大路果”,品種雜、質量較差,主要以外地客商、周邊果販收購為主,平均售價2~4 元/kg。
獲獎情況:老河口市2014 年在全國首屆“中華杯”優質梨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老河口大仙桃”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5 年第一屆“中華杯”南方早熟梨評比活動中獲得1 個風味皇后獎、1 個金獎,“漢水及圖” 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老河口砂梨” 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6 年在“中華杯”評比會上獲得1 個金獎,“漢水砂梨”榮獲中國名優特產品稱號;2018年在全國“秦安杯”桃評比會上獲得1 金1 銀,在武漢舉行的早熟梨評比會上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2019 年梨獲得國家良種繁育基地,同年8月在遼寧省瓦房店市舉行的2019 年全國桃產業技術交流會暨“瓦房店”杯全國優質桃品鑒會上,老河口市“春雨黃桃” 品種榮獲“三金三銀”。2020 年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專業合作社,通過了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審定。2021 年老河口市“漢水”砂梨在梨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中華好梨”品鑒推介活動上,榮獲“中華好梨”(特金獎)及銀獎。
果園面積減少。近10 年來,老河口市果樹面積在不斷減少,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果農種植果樹積極性不高。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生產占經濟比重愈來愈小,果園冬季修剪、疏花定果、人工授粉、套袋、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采摘等用工量大,用工成本逐年上升,純收益有所下降。另外,這兩年受疫情及持續降雨影響,果品存在價低、滯銷。二是發生了嚴重病蟲害。當前果樹生產中,由于不科學的防治方法導致病蟲害發生嚴重,如鳥害、梨癭蚊、梨木虱、梨黃粉蚜和梨小食心蟲等。三是由于城鎮化推進,招商引資加大項目建設用地,擠占水果基地,導致水果面積縮減。四是“非糧化”“非農化”政策導致新發展水果受到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三章第十二條規定“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果品質量下降。生產中廣大果農常注重追求數量,多數果農大量使用化肥,不重視有機肥的投入,導致果品質量下降。再加上一些果農為了搶占市場,提早采收,也降低了果品質量,市場上競爭力降低。
主栽品種缺乏。品種結構不合理,梨早熟品種偏少,桃新品種發展有限,梨和桃老品種均存在競爭力弱的現象。例如:黃花梨和湘南梨是老品種,外觀差、品質差,市場需求量少。梨、桃種植規模小且零星分布,難以大量供貨,不利于外地運輸銷售。
產業化程度低。桃和梨產業化運行機制尚未建立起來,市場、流通組織加上企業、合作社與果農之間尚未形成較為緊密的一體化經營模式,是一種較松散的生產和銷售關系,龍頭組織數量少,帶動能力有限。自產自銷的果樹種植模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生產技術相對落后。
新技術推廣較緩。果樹生產栽培管理技術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雖取得長足進步,但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遲緩。年輕農民大多外出務工經商,從事果樹種植的農民年齡多在50~60 歲之間。這批中老年農民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對果樹的管理比較粗放,產出的果品很難達到統一標準的高品質。
基礎設施不健全。老河口市緊鄰漢江,但是還不能完全實現“旱能灌,澇能排”。究其原因就是基礎設施不到位,沒有灌溉用的溝渠、水井、蓄水塔等基本的農田設施,影響了水果生產。
產業鏈無法延伸。目前老河口市沒有一家可以消化加工本市果品的企業。本市有香園食品有限公司可以進行水果加工,但通過前期調研了解到,香園食品有限公司所需水果加工原料首先需是加工品種,另外對果樹基地標準化、面積也有嚴格要求,老河口市目前沒有符合該企業要求的大面積標準化水果基地。
適宜性分析:老河口市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位于北緯32°10′~32°38′,東經110°30′~112°00′。據2017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連續5年市氣候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16.2 ℃,最高39.2 ℃,最低-10.6 ℃,無霜期349 天,降雨量927.1 mm(年最大1 094.2 mm,年最小484.5 mm)。降雨日數116 天,日照時數1 588.7小時(見表1)。老河口市氣候適宜梨、桃栽培。土壤種類繁多,酸堿度大部分是中性。漢水河流境長58 km,境內流域面積26.8 km2。沿漢水流域有超過2 萬hm2沖積沙洲和1.33 萬hm2丘陵崗地,十分適宜種植優質果樹。
經濟效益分析:果品每667 m2平均純收益4 500~9 000 元,大田作物650 元,果品生產效益遠高于大田作物。每667 m2果園,一年生產成本:農藥打5~8 次,共300 元;肥料300 元,包括尿素、復合肥,有機肥200~300 元;每個工80~120 元/天,約需600 元。共需費用約1 500 元。一年果品收益:每667 m2產量2 000~3 500 kg,價格以3 元/kg 計,收益6 000~10 500 元。每667 m2大田作物一年生產成本:40 kg 復合肥、10 kg尿素,大約150 元;種子25 kg,50 元;除草劑大約15 元,農藥30~40 元;收割費用工50 元;共計約350 元。大田作物一年收益:每667 m2產量400 kg,收益1 000 元左右。

表1 2017 年9 月1 日至2021 年9 月1 日老河口天氣概況
市場需求分析:長江中下游砂梨區是全國發展砂梨的優勢產區,老河口市是湖北省發展砂梨的主產區和優勢產區。砂梨早熟品種比北方早熟品種成熟期要早20~40 天,季節差價優勢明顯,而品質優于南方梨。老河口市發展晚熟桃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全國主要種植的桃品種,中熟品種占23%,晚熟品種占2%,絕大部分為早熟品種。老河口市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氣溫在15~30 ℃且降雨量少,非常適合生產優質晚熟桃,而且這期間中秋、國慶節市場需求量大。
大力推進老河口市涵蓋水果產業“生產+科技+加工+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升級,構建和不斷完善基地農民分享一、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的聯農帶農機制;把建設高質量現代水果產業園,大力發展以梨、桃為主導的水果產業鏈,作為十四五期間推進老河口市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極。
給予政策扶持。果樹前期沒有收入,且苗木、肥料、用藥投入費用大,導致水果發展后勁不足。應設立專項資金,制定發展水果的獎補政策,對新建果園、水果品牌打造、冷藏庫建設等給予一定補貼,扶持水果產業發展。全力扶持全市水果產業新型經營主體,給予政策優惠,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其流轉土地,擴大產業規模,在建設用地、銀行信貸等方面給予傾斜,同時引導建立銷售渠道,產業園核心區水、點、路、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備。
穩步擴大面積。主要涉及“兩區兩帶”。“兩區”:核心區為洪山嘴鎮;聯動區包括光化辦、酂陽辦、李樓鎮、仙人渡鎮、袁沖鄉、孟樓鎮、竹林橋鎮和張集鎮等周邊鄉鎮。“兩帶”:漢江百里砂梨帶、丹渠百里黃桃帶。鼓勵各鄉鎮辦在適宜地點種植梨、桃,擴大種植面積。將水果生產與扶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產業化升級相結合,帶領群眾走一條效益好、生態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提高貯藏能力。加大果品貯藏保鮮設施、運輸設備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大力發展現代化的冷藏設施和保鮮技術,不斷擴大貯藏能力,使保鮮能力達到1 萬t。打造冷鏈物流業,提高新鮮果品的冷鏈運輸能力,通過冷鏈物流專線,增強果品“走出去”的能力。
延伸產業鏈條。加大培植春雨合作社等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及水果新型經營主體。鞏固和發展“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加大果業訂單銷售,徹底改變果農各自為戰、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局面,為品牌打造、產業化營銷打下堅實的基礎。
產業提檔升級。選擇部分新發展果樹區域,引進湖北省農科院“雙臂順行式”樹形先進專利技術,適當結合發展旅游觀光采摘。該樹形具有高品質、輕簡化、省力化、標準化、機械化等優勢,既適合產業發展,又適合觀光采摘。可促進水果產業與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機結合,發揮產業支撐作用,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加強品牌培育。堅持用品牌聚合資源、靠品牌壯大產業、以品牌搶占市場的觀念,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擴大“漢水”砂梨、“風味皇后”“仙仙”品牌培育影響;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國內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推介會等,充分利用現代新媒體大力宣傳現有的品牌。建立果品市場信息網絡,及時收集、整理、預測和發布果品市場信息,為果品生產營銷企業及果農提供準確信息。
做好苗木繁育。果樹品種純真、健壯無病,才能保障建園后的果品優質、豐產和高效。要抓好優良品種苗木繁育基地建設,及時引進優良品種進行繁育,扎實做好良種果苗的繁育,培育出優質足量的苗木,以滿足全市水果發展的需要。
推進有機認證。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加強果品質量安全政策宣傳,加大果品檢測工作力度,全市果品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力爭達到99%以上。通過果品套袋、配方施肥、病蟲害生物防治等措施,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加大力度宣傳推行安全生產,做到無公害農產品全覆蓋,逐年增加綠色食品認證及有機食品轉換認證面積。
開展農業招商。利用老河口市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和土地資源,發展水果產業規模,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政策環境。出臺優惠政策,以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和鼓勵市內外客商投資開發果樹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培育龍頭企業,興辦果品精、深加工企業,建立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含量現代化果品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不斷完善公司與果農、公司與市場緊密結合的經營機制。
開展果品溯源。老河口市綠沃投資有限公司與京東合作打造了全國首個黃桃基地(京東農場)數字化溯源系統。今后,老河口市可依托綠投公司雷祖店黃桃基地開展標準化生產,擴大自身黃桃基地溯源系統規模,并逐步將全市梨、桃基地納入數字化溯源系統,借助京東“京品源”平臺銷售,加強果品產后精細化、商品化處理,提升綠投公司營銷帶動能力,把果品數字化溯源打造成該市水果的精致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