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君 金正程 李佳穎 王岫鑫
(重慶郵電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0065)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在梵語中有和諧、連結、一致的意思,也代表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狀態。與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養性、平心靜氣等理念不謀而合。瑜伽運動集呼吸、冥想、體位練習和心理調節于一體,不僅強身健體,對緩解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壓力有著很好的效果。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生活節奏也在明顯加快,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和身心健康。瑜伽運動成為都市白領群體工作之余放松身體、緩解壓力的首選運動項目。ACSM全球健身趨勢調查報告(《World Survey of Fitness Trends》)也顯示瑜伽運動多次成為全球熱門健身項目。近年來,體育全球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全民健身運動加速推廣和普及,為瑜伽運動蓬勃開展提供了契機。隨之而來的是瑜伽健身產業和健身市場的空前活躍,瑜伽俱樂部也隨之發展地如火如荼,與此同時也滋生了很多問題。重慶市作為國際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也是推廣國家健康戰略、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高地。然而目前關于重慶市瑜伽項目發展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少,不利于瑜伽運動的順利推廣和“本土化”發展。基于此,本文對重慶市瑜伽俱樂部運營模式進行研究,運用市場運營的相關知識和理論揭示瑜伽俱樂部運營中存在的制約因素,提出優化策略,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重慶市瑜伽運動項目的良性發展和推廣。
瑜伽俱樂部的運營要素包含技術、營銷、生產運營、人力資源管理和財務會計五個方面。本文從這五大要素出發,將其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從而為梳理出重慶市瑜伽俱樂部主要的運營模式奠定基礎。
技術是整個生產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決定著會員對教練的直觀感受。瑜伽俱樂部的投入同時在產出,瑜伽俱樂部是通過授課的形式投入產出,會員所感受到的是服務。瑜伽俱樂部技術可以從教練是否經過專業培訓、培訓的知識覆蓋面、從業年限和經驗來反映瑜伽俱樂部的核心技術。研究結果顯示,瑜伽俱樂部教練員在入職前都有進行專業培訓,其中最主要的培訓途徑是協會認證培訓、瑜伽學院培訓機構和瑜伽館教練員培訓,分別占比24%、36%、20%,瑜伽培訓學院機構的教練產出率最高。通過一定周期的培訓對教練員的教學水平、從業素養提升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從瑜伽俱樂部教練員的從業年限來看超過三年的人數比例超過50%,半年以下的比例不到10%。說明瑜伽俱樂部對教練的從業經驗是比較看重的,對滿足會員不同訴求,有效協調瑜伽習練中的問題,保證授課質量有較高要求,對于推廣瑜伽項目而言是有利因素之一。
瑜伽俱樂部的營銷是影響瑜伽俱樂部正常運轉,吸引會員消費和促進會員消費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宣傳推廣、產品及定價、營銷的方式和促銷等幾個方面。對于俱樂部運營是至關重要的一大要素。調查結果顯示,瑜伽俱樂部的宣傳推廣主要是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線上主要通過微信、電話宣傳等推送方式以及依托大眾點評、美團等平臺進行網絡營銷。線下則主要通過會員宣傳、發送傳單、張貼海報、舉辦活動、戶外拓展等方式進行推廣。研究結果顯示,瑜伽俱樂部的總體宣傳力度不夠,線上宣傳尤其是網絡營銷方面較為欠缺。瑜伽俱樂部營銷課程類別廣泛,除了傳統的瑜伽課程,還有新興的課程,如,空中瑜伽、流瑜伽、熱瑜伽、陰瑜伽、普拉提等。課程形式包括私教和常規課程兩類。私教分為很多種特色課程,比如,普拉提、產后修復、肩頸治療等,平均單節課時費在280-580元之間。常規課程則主要以會員制持卡的方式進行營銷。從促銷方式來看,目前重慶市瑜伽俱樂部包括活動促銷、預售促銷和折價促銷三種,且80%的瑜伽俱樂部采用了三種方式并用的促銷方式。
生產運營是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過程,也是創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過程。體育行業是屬于服務行業,對會員進行服務投入時即在進行產出。瑜伽俱樂部主要以授課形式對瑜伽會員進行服務,瑜伽會員既是瑜伽俱樂部的服務對象,也是瑜伽俱樂部運營的主體部分,對教練員的整體服務的感受是很直觀的,因此通過調查會員對教練員上課滿意度狀況即可了解瑜伽俱樂部生產運營的情況。研究結果顯示,滿意度達到滿意和非常滿意的瑜伽會員占比達到76.4%,不滿意的比例為5.6%。絕大部分會員對瑜伽教練給予了肯定,但教練專業知識不足、年輕教練溝通能力不強、缺乏上課經驗等問題是影響瑜伽俱樂部生產運營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不斷完善教練員專業、溝通、經驗等方面的能力才能讓俱樂部服務更好,運營更加完善。
目前重慶市瑜伽俱樂部運營模式主要有兩種:管理者投資建設場館等硬件設施,對瑜伽俱樂部進行宣傳推廣和營銷,吸引大眾人群進行消費成為會員,同時對會員進行一定的信息管理。管理者在場館建設之前或者之后通過一定渠道進行教練招聘,教練的工作性質為兼職,管理者還需要對教練進行各方面的管理,如報酬結算、進行會員維護、專業技巧相關培訓等。教練主要以授課的方式對會員進行投入,與管理者一起進行會員維護,當顧客滿意度上升了之后,會員會以“老帶新”的形式增加俱樂部的會員量,同時進行線上宣傳和線下宣傳開拓新資源(如圖1所示)。與第一種模式不同,第二種運營模式中管理者進行投資建設場館等硬件設施的同時對瑜伽俱樂部進行宣傳推廣,還需進行前臺和教練員招聘和培訓,達到建立好瑜伽俱樂部形象的目的(如圖2所示)。同時發揮前臺部分效用,前臺接待負責接待與銷售,具有親和力會給會員留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在營銷產品時,才會有更高的成單率。
圖1 重慶市瑜伽俱樂部運營模式一
圖2 重慶市瑜伽俱樂部運營模式二
第一種運營模式與第二種運營模式相比管理者的工作量會大很多,直接影響到的是管理者對各部門以及會員的管理,也就是人力資源管理會受到影響,管理者在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幾方面會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影響管理者對瑜伽俱樂部運營各要素統籌規劃。
重慶市瑜伽俱樂部現有運營模式中尚且存在諸多的制約因素,如瑜伽教練員培訓以協會認證和瑜伽培訓機構為主,缺少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和國際認證培訓,整體層次有待提升;俱樂部營銷宣傳推廣不夠全面,缺乏對瑜伽文化的傳播,目標人群有待挖掘;會員滿意度尚有提升空間,生產運營服務有待多元化發展;人力資源管理中機構設置有待優化,管理體系有待完善等。可從管理機制、部門機構的完善,瑜伽教練員培訓,俱樂部營銷和文化宣傳等方面優化瑜伽俱樂部的運營。
完善俱樂部管理、宣傳、營銷、財務、技術等機構,合理分工,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既可減輕傳統運營模式中管理者的工作量,使其專注于管理工作與場館投資建設,促進俱樂部運作更流暢、更具有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促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完成營銷宣傳、服務生產、會員維護、場館維護、接待、培訓、財務管理等工作,共同創造收益。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人們健康意識顯著提升。瑜伽運動以其獨特的健身價值、文化價值吸引了大量的瑜伽愛好者,瑜伽產業發展前景空前廣闊,瑜伽消費也成為健康產業新的增長點。瑜伽俱樂部在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也滋生了很多問題,從管理、宣傳、營銷、技術、文化宣傳和硬件設施等方面優化其運營模式,對促進瑜伽市場的規劃化、推動瑜伽運動的良性推廣與發展大有裨益。通過建立健全瑜伽俱樂部管理體制,規范俱樂部運營管理機制,實現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通過完善瑜伽俱樂部機構設置,協調分工,促進俱樂部運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拓展瑜伽教練員進修學習渠道,完善瑜伽教練員培訓認證體系,綜合提升教練員執教水平和溝通交流等能力,提高瑜伽俱樂部服務滿意度。通過創新營銷模式,針對性開發宣傳路徑,充分挖掘受眾人群,拓寬瑜伽市場普適面,提升瑜伽運動市場影響力。促進瑜伽俱樂部高效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