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立青

摘要:隨著財政資金投入的增加和問責制的強化,科技計劃項目產出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情況已經成為衡量財政科技投入效益及其對社會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指標。本文對某市的科技計劃項目實施效果,進行追蹤演技,對相關的方法和經驗開展如下探究,界定了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績效評價時的概念,明確了開展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績效評價的范圍,繼而探究了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的過程和效果,并在文章的最后闡述了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率的加權測度方法。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計劃項目;績效評價
前 言:穩定增長的財政科技投入,已經成為政府持續推動科學技術進步與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性供給政策工具。伴隨著科技研發規模的不斷擴張和資金投入的穩定增長,科技計劃項目產出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情況,已經成為衡量財政科技投入效益及其對社會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指標。
1 相關概念界定
1.1 科技計劃項目成果概念界定
科技計劃項目的設置涉及諸多領域,既包括理論研究,又包括應用技術研究,還包括成果研發及其產業化,并且會針對同一研究目標的研究活動進行拆分,對其進行分階段支持或者分項目支持。因此,科技計劃項目產生的成果形式多樣化,可能是階段成果或者局部成果。綜合借鑒有關科技成果的概念與分類,同時結合科技計劃項目特點,筆者將科技計劃項目的成果界定為:科研項目(課題)研究人員通過試驗、調查、研究、分析、實施等一系列活動所取得的具有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科技成果共分為3類:理論成果、應用技術成果、軟科學成果。其中,應用技術成果分為技術型成果、基礎條件與示范類建設成果,每一類成果再根據具體性質可分為多個小類。
1.2 科技成果轉化概念界定
西方發達國家很少使用成果轉化的概念,多使用技術轉移或技術創新的說法。在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的背景下產生的。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建立了互相獨立的科研和生產兩大體系:科研院所負責研發,企業負責生產和銷售,二者之間如何接軌就是科技成果轉化問題。考慮科技計劃項目的特點,筆者認為在開展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績效評價時,宜將科技成果轉化定義為:對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研究形成的成果進行后續研究、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服務、新模式等,或對現有的產品、工藝、材料、服務、模式等進行改進。成果轉化并不僅限于形成最終的產品、服務或公益應用等,也包括為形成最終的產品、服務或公益應用等所進行的過程性活動。
2 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過程及效果
2.1 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過程
科技計劃項目成果分為理論成果、軟科學成果、應用技術成果。理論成果對人類知識增長有貢獻,其對經濟、社會產生顯著影響的周期較長。軟科學成果主要支撐決策,其應用形式非常靈活,如其主要思想指導了政策制定、對策建議被政府部門采納等,應用效果較難把握且周期不定。因此筆者認為,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的績效評價應針對應用技術成果。根據科技計劃項目的研發目的,可將應用技術成果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面向產業化的成果,第二類是解決社會公益性問題的成果。面向產業化的科技成果,其研發目的是產出面向市場的產品或服務,以經濟價值為首要目標,其轉化主要由企業實施;面向社會公益的科技成果,其研發目的是解決全社會民眾共同的問題,這種公共產品的屬性決定了其轉化應由政府組織實施或推動。這兩類成果的轉化過程存在顯著差異。以產業化為目的的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過程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通過市場調研和預測確定研發目標階段、科技成果的產生階段、科技成果從研發部門向生產部門轉移階段、科技成果的應用階段。解決社會公益性問題的科技計劃項目的成果轉化過程大致分為需求提出階段、成果產生階段、試點試用階段和應用推廣階段。
2.2 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效果
為了科學、客觀地評價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的績效,需要建立一套反映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效果的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開展統計調查,獲取基礎數據,為績效評價提供支撐。筆者認為,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的效果主要包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
2.2.1 經濟效益
科技成果轉化能夠解決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的問題。科技成果實現轉化應用后的經濟效益可分為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到生產環節后,通過帶動稅收、工資、生產盈余的增長形成直接經濟效益;新產品或新技術的應用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等,從而形成間接經濟效益。
2.2.2 社會效益
科技成果轉化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解決了一些社會問題,尤其是解決社會公益問題的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帶來的社會效益更是顯而易見。社會效益的具體表現包括促進節能減排,帶動就業,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水平,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帶動科技服務等諸多形式。
2.3 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績效評價方法
在具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績效評價過程中,可將評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成果轉化比例的測度,二是成果轉化效果的測度。科技成果轉化率的計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在測算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率時,通常需要界定好時間范圍,如測算對象是某一時間段內結題驗收的項目或是某一時間段內立項的課題。每一項科技計劃項目都會產生一個或多個科技成果,針對單一項目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可采用上述公式,但通常情況下我們更關注的是某一時間范圍內全部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效果,因此測算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為該時間范圍內科技計劃項目的整體轉化率。“整體轉化率是每項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率的簡單加和”的結論顯然缺少科學性和合理性。科技計劃項目在立項時均按照相關政策規定進行了嚴格的評審,獲得的經費支持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該項目的規模大小、研發難度、重要程度等,因此,筆者認為測算整體的科技成果轉化率時,應以經費作為權重進行加權求和:假設某一時間范圍內的科技計劃項目數量為M,則:
結論:
科技計劃項目成果轉化績效評價是檢驗國家財政通過支持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作用效果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得到各級政府的普遍重視。根據筆者的研究可知,開展績效評價工作首先要明確科技計劃項目成果和科技成果轉化兩個概念的內涵和邊界范圍;其次,要確定評價范圍,即產生應用技術類成果的科技計劃項目適宜開展成果轉化績效評價;再次,要根據不同類別科技計劃項目設計成果轉化調查表,實施調查,獲取基礎數據;最后,根據科技成果轉化率及成果轉化效果測算公式對科技計劃項目的成果轉化開展績效評價。
參考文獻:
[1]靳 鈺. 吳曉昱. 張國城. 北京市計量院十年科研項目回顧與分析(2009-2019年)[J].中國計量,2021(02):54-57.DOI:10.16569/j.cnki.cn11-3720/t.2021.02.014.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J].現代養生,2021,21(02):9-13.
[3]嚴玉峰. 韓建忠. 關于對甘肅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建設與發展的幾點思考[J].科技與創新,2020(24):115-116.DOI:10.15913/j.cnki.kjycx.2020.24.041.
[3]徐 磊. 李金惠. 黃 何.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科技計劃項目監督立法研究——以《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監督規定》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4):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