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佳佳 沈 強
讓學生理解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學環節。
任務:用一根長20厘米的紅線,在白色卡紙上圍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用固體膠粘在卡紙上。反饋時,呈現以下四類作品。
先反饋第一類作品:首尾相連圖形(如圖1),這個愛心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多少厘米?繩子是首尾相連,所以愛心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繩長20厘米。再反饋第二類作品:部分重疊圖形(如圖2)。較難估出長度,但可以確定花朵一周的長度會比20厘米短。然后反饋第三類作品:未封閉圖形(如圖3),讓學生理解一周是指從起點出發繞著圖形外部邊緣再回到起點,這個圖形沒有一周,也就沒有一周的長度。最后反饋第四類作品:內部有線圖形(如圖4),讓學生理解一周是指圖形外面的邊線,不包含圖形內部的邊線。在動手操作和交流表達的基礎上,引出“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作它的周長”,并板書。

圖1

圖2

圖3

圖4
任務:通過測量和計算求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如圖5)。

圖5
學生獨立測量和計算,小組內交流測量和計算的方法,再集體反饋。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小結方法:若圖形是由直線圍成,則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再累加,若圖形是由曲線圍成,則用線繞一圈后拉直再測量。
任務:每人提供兩張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紙(如圖6),將黃色紙剪掉一部分,要求:1.使黃色紙的周長比粉色紙短一些;2.使黃色紙的周長和粉色紙一樣長;3.使黃色紙的周長比粉色紙長一些。三個任務逐一呈現,分步完成。

圖6
呈現作品,讓學生說一說怎么判斷周長之間的長短。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結論:要使周長短一些,剪掉正方形的一個角或一側的長方形(如圖7);要使周長一樣長,剪掉角上的一個長方形(如圖8);要使周長長一些,在一側剪掉一部分,可以是長方形,也可以是不規則圖形(如圖9)。通過線段平移的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感受周長變與不變之間的奧秘。

圖7

圖8

圖9
周長概念雖短短幾字,但通過三次操作活動層層遞進,能幫助學生透過表象理解這幾個字背后的精妙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