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珍,方天發,底天久,張淑瓊,黃開慧,樂曉芹
(四川省普格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普格 615300)
1.1.1 試驗地點 普格縣蕎窩鎮安木足村四組。
1.1.2 試驗品種及面積 試驗品種為金糯粱一號、紅纓子、郎糯19、國窖紅一號、瀘州紅一號5個高粱新品種,試種面積0.08hm2。
1.2.1 育苗方法 采取漂浮育苗移栽方式,培育壯苗。用專用育苗盤,利用商品有機營養土加小光棚提早培育高粱壯苗,帶土移植,無返青期,移植苗生長快,生長勢強,達到提早育苗,提早種植,并且移植后長勢快等優勢,為高粱后期獲得豐產打下基礎。
1.2.2 試驗方法 品種比較試驗。采用金糯粱一號、紅纓子、郎糯19、國窖紅一號、瀘州紅一號5個參試高粱品種,在蕎窩鎮安木腳村四組同田大區對比,不設重復。
在面積相同,密度相同及水肥和管理技術相同情況下的同一田塊進行本試驗。試驗地海拔1370m,土質沙壤,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勻,地勢平坦,無灌溉條件。前茬種植煙草。年平均氣溫16.7℃,最冷月平均氣溫8.9℃,最熱月平均氣溫22.2℃,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7.0℃,極端最低氣溫-4.6℃。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年平均相對濕度68%,最小相對濕度5%。2021年份特殊,雨季開始是6月7日,1~11月全縣平均降雨量848.4mm,其中5~10月降雨量833.6mm,試驗地蕎窩鎮安木腳村1~11月平均降雨量1286.2mm,其中5~10月降雨量1220.3mm,主要集中在7~9月。
5個品種隨機排列在同一塊田種植,排列從西往東為:金糯粱一號、紅纓子、郎糯19 、國窖紅1號、瀘州紅一號,四周均種植有保護行。
5個參試高粱品種在蕎窩鎮安木腳村同田4月6日統一采用漂浮育苗,4月21日采用地膜覆蓋移栽,每個品種移栽8壟,種植面積159.6m2(長15m,寬1.33m),種植規格1.3m開廂,寬窄行種植,在窄行0.5m上種植雙行雙株高粱,每行56窩,每壟112窩,窩距0.27m,植7500株/667m2。人工除草2次,去分蘗2次。全程生育期記載,產量實打實收。試驗小區處理以外的空地全部按行窩距0.67m×0.33m的規格栽植同期育苗的金糯梁一號。5月17日人工摘除第1批分蘗,6月7日摘除第2批分蘗。試驗組織專家實地測產驗收,其中金糯粱一號、國窖紅1號7月30日完成測產,8月1日完成國窖紅1號收獲,8月2日完成金糯粱一號收獲;瀘州紅1號、郎糯19、紅纓子8月6日完成測產收獲。
成熟期按5點取樣法,每小區取樣15株 進行考種,測定株高、穗長、莖粗、葉片數、穗粒數、千粒重、單株產量7個性狀。
詳見表1、表2。

表1 品種生育期試驗結果

表2 品種產量構成對比試驗結果
試驗5個品種均有病蟲發生,蟲害主要是蚜蟲、金針蟲、螟蟲、粘蟲、草地貪夜蛾,病害主要是炭疽病和紋枯病。為防治地下害蟲,移栽前按規格開廂后,使用3%的辛硫磷殺蟲劑1包800g撒施于廂面再蓋地膜栽植。由于移栽后持續高溫35℃左右,地下害蟲金針蟲危害嚴重,于4月23日,配制毒餌防治:分別將炒熟的2.5kg玉米面和2.5kg米糠用適量水拌濕后分別加入75mL 5%高效氯氟氫菊酯殺蟲劑和30g 25%的噻蟲嗪,配制好后在袋內密封發酵3h,全部穴施在栽植株基穴里,經4月24日調查,此配方藥料初步見效,發現有死蟲現象,1周后得到防治。5月3日栽后第1次打5%高效氯氟氫菊酯殺蟲劑,用量30mL/667m2左右噴灑葉面。5月17日用阿維·高氯防治螟蟲,防治效果不理想,隨后5月20日用噻蟲·高氯氟防治螟蟲。5月27日用甲維·印蟲威10g/包,用6包/667m2對水噴霧,防治螟蟲、粘蟲、草地貪夜蛾。6月4日發現品比試驗國窖紅一號小區有下部老葉發紅發黃的病斑,初診為炭疽病,未達到防治指標,未防治。6月10日左右金糯粱一號品種炭疽病發生嚴重,用噻菌銅75~100g/667m2全田防治1次。總體看,紅纓子品種的蚜蟲和螟蟲發生最為嚴重,金糯粱1號品種的炭疽病發生較為嚴重,因而紅纓子和金糯粱1號2個品種的抗病蟲能力較低,生產上需注意防治病蟲害。
按照施足底肥的原則,在土壤第2次翻耕前用有機肥(腐熟羊糞)1000kg/667m2,均勻撒施于田內再翻耕,移栽開廂后,用復合肥50kg/667m2作底肥均勻撒施于廂面,覆土后蓋膜。正季高粱生長期間沒追肥。8月11日為滿足再生高粱生長用肥,用(鰲合鋅、硼、硅)尿素10kg/667m2,作再生高粱追肥。8月31日金糯粱1號再生高粱第2次追肥。
根據生育期和產量構成情況綜合分析,5個參試品種都表現出豐產性好、抗病性較強、生育期適中的特點。金糯粱1號、紅纓子、國窖紅1號、郎糯19、瀘州紅1號5個參試品種生育期分別為116d、123d、116d、122d、122d,金糯粱1號和國窖紅1號生育期最短,為116d,紅纓子生育期最長,為123d。從抗病蟲特性來看,金糯粱1號易感炭疽病,紅纓子次之,但感染蚜蟲和螟蟲嚴重,國窖紅1號、郎糯19、瀘州紅1號3個品種相對抗病蟲性較強。
從折合產量上看,產量從高到低分別是金糯粱1號(521.11kg)、瀘州紅1號(450.05kg)、郎糯19(431.55kg)、國窖紅1號(422.57kg)、紅纓子(359.35kg),最高產和最低產相差161.76kg。
金糯粱1號、紅纓子、郎糯19、國窖紅1號、瀘州紅1號5個參試高粱品種,從平均株高上看,瀘州紅1號最高,為308.27cm,金糯粱1號最矮,為114.4cm;平均穗長在31.7~33.33cm之間,相差1.63cm。從平均葉片上看,金糯粱1號最少,為10.4片,瀘州紅1號最多11.7片,相差1.3個葉片;從單穗濕重上看,金糯粱1號單穗濕重0.095kg,紅纓子單穗濕重0.049kg,相差0.046kg;從平均穗粒數看,郎糯19最高3311粒,紅纓子2583粒最低,二者相差728粒。從千粒重看,金糯粱1號25g最高,其次是郎糯19,22.93g,最低為國窖紅1號18.75g,最高和最低之間相差6.25g。
經瀘州老窖釀酒企業進行釀酒鑒定,國窖紅1號出酒率為33.1%,出酒率最高;紅纓子出酒率為32.5%,排列第2;瀘州紅1號出酒率為31.4%,排列第3;金糯粱1號出酒率為30.2%,排列第4,郎糯19出酒率為29.3%,出酒率最低。
綜合上述試驗情況表明,正季高粱產量金糯粱1號(521.11kg)>瀘州紅1號(450.05kg)>郎糯19>國窖紅1號(422.57kg)>紅纓子(359.35kg)。金糯粱1號平均株高最矮,千粒重最高,產量最高,但出酒率不很理想;瀘州紅1號產量次之,平均株高最高,出酒率排列第3;郎糯19產量第3,千粒重第2,但穗大、穗型緊湊,抗病性最強,且再生高粱特性表現也不錯,出酒率最低;國窖紅1號產量第4,千粒重最低,出酒率最高;紅纓子品種產量最低,平均穗粒數最低,穗型散,但出酒率排列第2。最終結果:2021年普格縣試種釀酒高粱新品種生長勢存在一定差異,但5個品種都表現出豐產性好,抗病性強、生育期適中的特點,其中國窖紅1號和瀘州紅1號品種綜合表現較好,可在普格1200~1700m海拔高度作為釀酒高粱首選品種推廣種植。金糯粱1號綜合表現次之,郎糯19品種第3,可在適宜地區適當推廣種植, 其他品種建議在當地1200~1700m海拔高度進一步試驗觀察,以便為推廣種植提供科學依據。
依托瀘州釀酒實行訂單生產,可率先在水源條件較好的鄉鎮推廣種植,不可盲目發展。
在生長中后期,鳥害和病蟲害較為嚴重,需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鳥害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