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輝,趙文凱,史莉莉,陳書武,郭立穎
(1.沈陽工業大學石油化工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3;2.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
碳酸丙烯酯(PC)是一種性能較好的有機溶劑,具有高沸點、高極性的特點,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1]。碳酸丙烯酯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光氣法、酯交換法、環氧丙烷(PO)與二氧化碳(CO2)環加成法等。其中,以PO與CO2為原料環加成制備PC是較成熟且環保的生產路線。常見的PO與CO2環加成合成PC的催化劑種類較多,如季銨鹽[2]、堿、金屬鹽[3]、離子液體[4-5]等,但是活性都不是很高,而且還存在回收困難和產物不易分離等問題。本課題組自制的復合改性離子液體(CMIL)催化體系是環境友好的離子液體催化劑,具有催化活性高、液態酸與固體酸不揮發、分子結構和酸度可調、易分離、熱穩定性高等特點[1]。CO2與PO在CMIL催化體系作用下生成PC的羰基化反應屬于氣液反應過程,發生在液相區的氣液反應很多。相對均相反應,氣液傳質過程的存在無疑增加了宏觀動力學研究的復雜性[6]。
本課題從反應宏觀動力學理論出發,重點研究CMIL催化體系催化合成PC氣液反應的機理,通過正交試驗優化工藝參數,考察反應溫度、壓力和催化劑用量對CMIL催化性能的影響,設計反應機理的驗證試驗,并由試驗數據回歸推算PC合成反應的動力學方程,從而為指導優化反應過程、催化劑設計以及工業規模的反應器放大設計等提供數據支持。
CMIL離子液體,實驗室自制;PO(C3H6O),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公司產品;CO2,純度(φ)為99.9%,遼化億方公司生產;高純氮氣(N2),純度(φ)大于99.9%,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分公司生產。
CO2與PO環加成生產PC的反應數據在高壓釜中進行測定。首先將合成的CMIL催化劑放入釜內后,用CO2氣體置換全系統中的空氣3次,然后用N2將PO通過計量秤壓入反應釜,調節CO2出口穩壓閥至一定的壓力。打開攪拌,升溫到設定的溫度后,打開質量流量計旁路閥,反應釜內壓力迅速到達設定值,然后關閉旁路閥,打開質量流量計前后閥門并開始計時,記錄CO2累計消耗流量隨時間的變化值。從試驗開始每隔3 min取樣一次,采用氣相色譜對樣品進行分析,并計算PO轉化率[7]和PC選擇性[8]。
為了優化CMIL催化工藝參數,考察反應溫度、壓力和催化劑用量(催化劑與反應原料的質量比)及其交互作用對催化性能的影響,設計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試驗,以PO轉化率、PC選擇性為評價指標,結果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結果
由表1可知,反應溫度、壓力和催化劑用量3個影響因素對PO轉化率和PC選擇性的影響由強到弱順序均為:溫度>催化劑用量>壓力,可見溫度是影響催化劑性能的最關鍵因素。表1數據說明,CMIL催化CO2與PO合成PC的最優反應工藝條件為:溫度95 ℃、壓力1.5 MPa、催化劑用量2.0%。在此條件下,PO轉化率為99.98%,PC選擇性為98.87%。
CMIL催化CO2與PO合成PC的反應為典型的親核加成反應,按照親核加成反應機理進行[9-13],分為如圖1所示的3個步驟。其中:CMIL催化體系用:IL表示;Ⅰ代表過渡態—O—CH2—CH2—CH2—IL+;Ⅱ代表過渡態IL—CH2—CH2—CH2—O—CO—O—。

圖1 CO2與PO合成PC的環加成反應機理
環氧丙烷的開環、過渡態Ⅰ與CO2生成過渡態Ⅱ為速率較大的反應過程,兩步反應的平衡常數分別設為k1、k2。其計算式如式(1)和式(2)所示。
(1)
(2)
由過渡態Ⅱ生成碳酸丙烯酯為慢反應,是整個反應的控制關鍵,其反應速率方程為:
(3)

由式(3)可以得到以下反應速率方程:
(4)
令


可得PO與CO2合成PC的反應速率方程:
r=[:IL]{k+[PO][CO2]-k-[PC]}
(5)
式中,k+和k-分別為整個合成反應的正、逆反應速率常數。CO2與PO合成PC的過程是可逆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當升高溫度時,反應逆向移動。當控制反應時間為1.5 h、壓力為1.5 MPa、催化劑用量為2.0%時,考察反應溫度對該反應的影響,結果表明,當反應溫度達到110 ℃時,PO的轉化率依舊可以達到94%。因此可認為在溫度低于110 ℃時,正反應速率遠遠大于逆反應速率,可不考慮逆反應的影響,故該反應速率方程可簡化為:
r=k+[:IL][PO][CO2]
(6)
在一定的溫度以及壓力下,使環氧丙烷和CO2的反應在液相中進行,當CO2過量時,將溶解在PO及PC中的CO2濃度看作常數,式(6)可簡化為:
r=k[:IL][PO]
(7)
式中,k為反應速率常數。以反應物PO表示反應速率,式(7)可寫為:
(8)
式中,c(PO)為環氧丙烷在液體中的濃度,ccat為催化劑在反應液中的濃度,n為物質的量,V為體積。
在一定的壓力下,液體的體積在某一溫度條件下視為不變,整個反應過程中所產生的體積變化不大,可視為等容過程。所以,當催化劑的用量一定時,認為催化劑的濃度在反應過程中保持不變。
令k′=kccat,式(8)可轉化為:
(9)
即
(10)
式中,t為反應時間。對式(10)積分可得:
(11)
因n(PO)=n0(PO)(1-x),所以式(11)可轉化為:
(12)
式中,x為PO的轉化率,%。
由于PO和CO2合成PC的選擇性在99%以上,可認為CO2消耗物質的量即為PO的消耗物質的量。為消除擴散傳質對反應的影響,考察了不同攪拌轉速下反應物PO的轉化率[14-15],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一定時,當攪拌轉速在1 000 r/min以上時,該反應的轉化率基本不變,擴散傳質對反應的影響可忽略,此時反應為動力學控制。
在反應壓力為1.5 MPa、PO用量為150 mL、催化劑添加量為2.0%、攪拌轉速為1 000 r/min的條件下,考察反應溫度70,80,85,90 ℃下PO和PC的摩爾分數(總量只計PO和PC)隨時間的變化,每3 min取樣一次,如圖2所示。隨著反應溫度升高,反應物PO的轉化速率不斷增大。PC生成速率的變化規律與反應物PO的轉化速率相同,當反應溫度持續升高時,其生成速率不斷增大。

圖2 不同溫度下PO與PC摩爾分數隨時間的變化
根據PO和PC的濃度隨時間變化計算PO轉化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16],處理后得到不同反應溫度下PO轉化率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溫度下PO轉化率與時間的關系
計算得到不同溫度下PO轉化率的ln[1/(1-x)],對PO轉化率的ln[1/(1-x)]-t進行最小二乘法擬合,得出各溫度下的反應速率常數k,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溫度下的反應速率常數
根據阿累尼烏斯方程k=k0e-Ea/RT,lnk=lnA-Ea/RT。按表2數據作圖,得到圖4。

圖4 lnk隨反應溫度的變化
從圖4可以看出,擬合曲線的相關系數R2為0.981,說明lnk與1/T基本為線性關系,很好地符合阿累尼烏斯方程。阿累尼烏斯方程指前因子A和活化能Ea分別為:A=7.34;Ea=4.12 kJ/mol。
因此,PO和CO2合成PC反應的動力學方程為:


(13)
合成的CMIL用于催化CO2和PO合成PC表現出很好的催化性能,其最優工藝條件為:溫度95 ℃、壓力1.5 MPa、催化劑用量2.0%。在此條件下,PO轉化率為99.98%,PC選擇性為98.87%。根據PO合成PC的親核反應機理,由試驗數據回歸得到CO2與PO合成PC的動力學方程,確定了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合成PC的反應速率與催化劑用量和PO濃度均為線性關系。該研究將為離子液體催化CO2與PO環加成法生產PC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