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
1.常州大學,江蘇 常州 213159 2.浙大城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自2014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鎮”的概念并成功運行后,2016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文化旅游是當前經濟活動中的熱點,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文旅小鎮的建設發展。夜景照明的發展帶動了夜間經濟的提升,夜游擴大了旅游的范疇。2019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中,要求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建設一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夜經濟的興起為文旅小鎮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對文旅小鎮的夜間照明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國內外研究大多關注于城市空間的夜間照明質量和光環境提升,而鄉村、小鎮在空間環境上都有別于城市,對照明設計的評價和光環境品質的界定,在行業內并未達成共識。基于此,文章利用景觀旅游中的AVC理論分別從吸引力、生命力、承載力三個方面提取夜間照明評價指標,經過專家評估后賦予權重構建評價體系,以期為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評價提供理論依據。
AVC理論是由劉濱誼在《廈門市鼓浪嶼與發展概念規劃國際咨詢》項目實踐中首次提出。AVC理論的核心是“三力”,“三力”特指旅游地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承載力(Capacity),簡稱AVC。AVC是一種基于景觀規劃和旅游規劃的理論研究,重點在于通過對“三力”特性的研究,以“三力”為核心構建和規劃旅游地,達到吸引游客、增加旅游地經濟收入、維護地區生態平衡的目的[1]。
夜景照明在文旅小鎮的快速發展,源于當下夜經濟的火爆,人們對于夜間旅游的需求日益提升,旅游不再專屬于白天,逐漸出現了以夜游為主要賣點的旅游項目[2]。對于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評價,需要從文旅小鎮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夜景照明使用場景和條件的特殊性,運用AVC理論,從吸引力、生命力、承載力三個方面對文旅小鎮的文化特征、經濟價值、生態環境等進行綜合評價。
(1)吸引力評價。吸引力是由小鎮與城市的差異化形成,其不僅與當地的景觀資源有關,還與小鎮的開發潛力以及后續建設情況有關。地域文化賦予了文旅小鎮獨特的吸引力,是文旅小鎮的核心競爭力。夜晚的光環境情況不同于白天,夜景照明需要在不破壞白天原生景觀的基礎上,把握旅游地的特色,體現文化旅游的特征[3]。因此,文旅小鎮夜景照明吸引力的提升,應以當地特色文化為基石,沿著提升游客便利性和舒適性的脈絡,構建夜景吸引力評價體系。
(2)生命力評價。生命力是推動小鎮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夜游市場廣闊,可以帶動許多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從“輸血式”到“造血式”的轉換,正是夜景照明對小鎮生命力提升的重要體現[4]。在進行生命力評價時,主要集中在經濟層面的指標,結合夜游項目狀況、商業發展模式、游客消費習慣等數據,合理規劃夜間業態,調整商業架構,改善運營方式,提升旅游地項目成功率和回報率。
(3)承載力評價。承載力代表了旅游地對人類活動干擾的承受能力。針對旅游地夜景照明的承載力評價,更注重有關生態環境的指標,需明確當地用電限制和能源供給情況,在滿足夜間功能照明的基礎上,堅持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文章選用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對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構建評價體系。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解決多目標的復雜問題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而FAHP是將AHP的定量性和客觀性與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包容性等優點相結合,其主觀影響程度更低,可以更好地將專家意見集中到決策過程中,是一種適用性更強的決策法[5]。
基于AVC理念對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作出評價,所依照的原則如下:層次遞進,從宏觀到微觀的系統性原則;主觀認識判斷和客觀評價反映的主客觀結合原則;針對文旅小鎮的夜間光環境情況的適用性原則;各個指標同屬于一個有機整體但相互獨立的獨立性原則;簡單明了,方便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原則。
基于AVC理論對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作出評價,經過合并篩選后共得到12個指標,其中吸引力評價5個、生命力評價3個、承載力評價4個。
(1)吸引力指標。①地域性特色(u1)。依托于當地的特色文化和風土人情,所形成的與城市和其他旅游地具有差異化的景觀風貌和文化符號。②日景提升度(u2)。夜景照明設計具有對白天景觀提升的效果,通過照明設計為白天的景觀塑造光影效果。③夜游開放度(u3)。夜游開放度重點在夜游時的自由程度,由于夜晚本身的邊界感較弱,夜游的開放性更高,不再是循規蹈矩的固定游玩路線,游客能更好地融入其中。④夜游便捷度(u4)。夜游便捷度指到達旅游地和旅游地與周邊設施(如餐飲、住宿、娛樂等)來往的便捷程度,合理的交通規劃和導引可以避免游客將時間浪費在路程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游客的游玩體驗和幸福感。⑤夜游豐富度(u5)。夜游豐富度不僅指表現層面的夜游景色是否豐富,還包括了實現形式的豐富程度,如光影秀、光藝術裝置、光互動裝置等。
(2)生命力指標。①夜經濟增長(u6)。夜經濟增長能直觀地體現當地夜游的發展程度。通過夜景、夜演、夜宴、夜購、夜宿等內容和形式發展夜間旅游,促進夜間經濟增長,提升了小鎮的經濟活力。②夜間項目運營(u7)。運營水平決定了夜景項目的興衰和未來發展前景,需要決策者對項目具有充分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合理利用數據及時作出反饋,保持項目更新的常態化。③夜間業態繁榮度(u8)。夜晚豐富的業態分布和良好的商業氛圍,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消費選擇,合理的商業架構和商業業態關系能夠促進業態的繁榮,同時離不開酒店、餐飲、文化、購物等配套服務的支持。
(3)承載力指標。①夜間安全保障(u9)。功能照明是進行景觀照明設計的前提,達到基本的夜間照明要求,能夠維持夜間生產活動,促進夜游發展,減少交通事故,控制城市犯罪。②項目建設規模(u10)。不論是在基于白天景觀的夜景建設,還是服務于夜晚的夜游項目,都需要對地塊的生態環境承載進行評估,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進行建設。③電力能源供給(u11)。電力是夜晚的能源引擎,電力數據也客觀反映著夜市經濟的活躍程度。有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電力供應增速放緩,不同地區由于供電方式和當地政策,對用電額度予以了一定的限制,在合理的能源配給下進行建設。④光污染防治(u12)。光污染是指干擾光或過量的光輻射對人、生態環境、天文觀測等造成的負面影響的總稱。《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中提出建設之初便預防,避免先污染再防治。
綜合指標評價原則以及相關評價指標,建立FAHP模型,如圖1所示。FAHP模型分為3層,其中目標層是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評價;準則層共有3個,分別是吸引力、生命力、承載力,用字母B表示;指標層有12個,用字母u表示。

圖1 文旅小鎮夜景照明評價結構模型
(1)綜合專家評審意見,通過兩兩對比的方式確定同一層級中各指標的重要性,其中各專家的意見權重均相同,依據1~9標度法,取各專家意見打分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每個指標的重要性評分,并以此來構建模糊判斷矩陣。1~9標度法如表1所示。

表1 1~9標度法
表1中,ui、uj分別表示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ui為第i個行指標,uj為第j個列指標,uij滿足0≤uij≤1,uij+uji=1,uii=0.5。根據評分結果,得到準則層對目標層的模糊判斷矩陣B,指標層對準則層的模糊判斷矩陣B1、B2、B3,可分別表示為


(2)得到模糊判斷矩陣后,利用蘭繼斌的模糊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計算式為

式中:為矩陣中每一行的和;n為矩陣的階數。
(3)對該模糊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由于上述4個模糊矩陣均滿足加性定義式(6),說明上述所有模糊判斷矩陣均通過一致性檢驗。

文旅小鎮夜景照明評價各指標權重值如表2所示。

表2 文旅小鎮夜景照明評價各指標權重值
(1)基于AVC中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載力準則對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作出評價時,吸引力(0.4)>吸引力(0.333)>承載力(0.267),說明在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規劃建設中吸引力的重要性較高。
(2)從吸引力評價來看,地域性特色(u1)和夜游豐富度(u5)更有助于提升小鎮夜景照明的吸引力,例如結合地域文化的光影表演以及燈光互動。
(3)從生命力評價來看,夜經濟增長(u6)和夜間業態繁榮度(u8)所占權重更高,夜間消費的種類更多,如何讓游客留下來,體會更多的文化意象,是發展夜景照明生命力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4)從承載力評價來看,夜間安全保障(u9)和光污染防治(u12)是重點,關系到小鎮的生態環境狀況、原住民的接受程度和可持續發展。
(1)文章所構建的文旅小鎮夜景照明相關評價模型借鑒了景觀規劃和旅游地規劃中AVC的理論。由于評價模型中的相關指標和權重定量均通過專家組給定,受限于決策者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再加上判斷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都將影響指標的科學性和評價的客觀性。
(2)相關評價體系的建立,彌補了照明工程中參考依據的不足,對文旅小鎮夜景照明的規劃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通過運用該評價體系可以在項目初期進行方案評估篩選,項目結束后對工程質量進行鑒定,同時能夠對相關照明工程整改予以建議,但由于夜景照明涉及的專業眾多,跨學科交流較少,相關評價指標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根據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評價體系,可以針對具體案例進行模糊綜合評價,評估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工程質量,提出可行性高的整改方案。在進行具體評價時,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和基礎建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指標間的重要性也會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判斷。
(3)未來在文旅小鎮的夜景照明建設中需要更注重文化創造的價值,將燈光作為一種表達方式,傳遞小鎮獨特的鄉土氣質和人文精神。同時,技術的進步提供了燈光的多種呈現方式,短視頻和自媒體的興起讓游客有了更強的新鮮感和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