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紫東

2021年的娛樂圈是個無情對:青燈照壁鐵窗淚,橫七豎八來切瓜。從年初的鄭爽代孕,到吳亦凡涉嫌強奸、李云迪嫖娼事件,再到年底李靚蕾發長文控訴王力宏的“渣男”行徑,今年的瓜分量格外重。失德藝人引發的連鎖反應,背后是一系列圍繞飯圈開展的清朗行動,比如選秀綜藝取消、多位藝人的作品被封殺下架等等。2021年也是《甄嬛傳》播出十周年,不少“甄學家”喊話劇內演員,“你們可別做壞事,不然我們就沒劇看了”。
其實仔細想想,藝人頻頻“塌房”不是因為藝人變壞了,而是因為大環境的變化讓這些事件變得更顯性了。隨著偶像被逐漸祛魅,以及社交媒體的去中心化特質進一步凸顯,2022年一定會有更多人加入娛樂圈“求錘得錘”行動。說人話就是,可能一覺醒來娛樂圈沒人了。
從三孩政策放開,到各地宣布延長產假和增設育兒假,比如上海就將生育假由30天延長到了60天,一系列大動作可以看出國家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心。整體的政策導向是好的,但大家都知道,從政策頒布到具體落地,中間難免會面臨想象與現實的落差。在配套措施尚未完備前,職場女性的2022年大概會繼續面臨靈魂拷問:你結婚了嗎?有小孩了嗎?今年打算繼續生孩子嗎?


看到大家都在講宇宙的盡頭是考編,就知道有多少人想削尖腦袋擠上通往體制內的獨木橋了。大量風口行業的裁員故事讓人產生憂患意識,抱著瓷缸杯喝茶看報的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向往,雖然公務員也免不了加班,但好歹旱澇保收嘛。來自本人的一個不靠譜觀察:小紅書上曬“央企小姐姐穿搭”“體制內OOTD”的人越來越多了。
“混合辦公”是最近流行的一個新詞匯,指的是員工每周有2到3天在辦公室工作,其余時間居家工作的狀態。一些大型技術公司率先做出了榜樣,繼Google宣布實行混合工作模式后,蘋果也于2021年年末宣布無限期推遲員工重返辦公室的計劃,當員工可以回歸時則采取混合辦公模式。在國內,攜程和釘釘也在內部發起了“混合辦公”試驗。如果疫情繼續反復,說不定哪天你的公司也會出臺相關規定。
按照現在的疫情防控形勢,打工人想出個國可能性基本為零。目前國內各地的隔離政策基本都是2 1天起步,光隔離就要折騰掉一個月,指望那點年假是不可能了。惱人的還有天價機票、煩瑣的檢測證明和報備程序、各種中轉安置費和檢測費,一套下來沒個十萬八萬基本出不了門。對那些好不容易從學校邁入職場,手上攢了些閑錢的職場新人來說,疫情確實偷走了他們人生中最好玩的那幾年。
但,2021年10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曾說過:如果2022年年初疫苗接種率超過85%,中國將考慮開放邊境。所以,難歸難,至少有盼頭了。
最慘的是異地戀情侶,各地反復的疫情形勢讓人難以定下行程,有些城市還要求必須持有核酸證明,一來二去,戀情可能就在“這周誰找誰”“懶得做核酸”的抱怨聲中被蹉跎了。疫情的長期存在,也讓一些觀眾喜聞樂見的愛情故事有了新的書寫背景,在最近熱播的女性群像劇《愛很美味》中,抓小三、斗渣男的傳統狗血橋段被編織到了疫情的時事語境中,女方因為被動成為密接發現男方出軌,最終感情破裂走向離婚。疫情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持續存在,就能照出愛情不同的模樣。
受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價格持續走低,前幾個月一舉創下了2019年以來的最低點。但隨后經歷了一輪觸底反彈,再加上春節前后,廣大人民群眾對豬肉的需求猛增,豬肉價格又慢慢漲上來了。但從市場分析來看,2022年上半年豬價仍將呈現弱勢,春節后豬肉價格或繼續探底。但,豬周期這個事這么多年來大家多少也懂了,潮起潮落,終究躲不過。吃得起咱就多吃點吧。
2022年是體育大年,冬奧會、世界杯、亞運會、大運會等大型賽事不斷。就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卡塔爾世界杯,我們決定大膽預測一下冠軍:不是中國隊。

都說影視行業有“大小年”,游戲行業似乎也是如此。2017年有《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2018年有《戰神》,2019年有《只狼:影逝二度》,這些作品從制作來看都算“重量級游戲”。反觀2021年,體量相似的似乎只有前期跳票、后期爛尾的《賽博朋克2077》。但2022年就不一樣了!從B社的《星空》到F社的《艾爾登法環》(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翻翻我們往期的雜志),可以說是實打實的3A大年。

在#愛奇藝宣布調整會員價格#的微博話題下,有網友評論道,“豬肉價格都有升有跌,愛奇藝真是一路高升”。這年頭,視頻網站的會員價格,漲得愣是比家門口菜市場里的菜還快。從商業媒體的角度看,漲價不是愛奇藝一家的事,國外的Netflix和Disney+也在漲,這本質上是長視頻平臺的行業危機。
要說2022年最洋氣的戶外social方式,那一定不是野餐,也不是露營,而是滑雪!師承近兩年來的精致野餐風和精致露營風,不管去哪滑雪,首要講究的一定是裝備洋氣。如果看到朋友圈有人發雪場里的比基尼照,不要吝嗇你手里的贊,畢竟你看不到背后的努力,就像你猜不透比基尼下藏了多少個暖寶 寶。
2022年,限電不再是出現在中國部分省份的小概率事件,全球都會在5月受到斷電波及。背后的策劃者并非人類,而是兩名“機器人”,它們將利用火箭爆炸產生的電磁脈沖,毀掉地球上一切帶電的設備,因為它們發現了人類的黑暗面,并試圖爭得屬于自己的“生命”。以上內容來自渡邊信一郎執導的動畫短片《銀翼殺手:2022黑暗浩劫》,如與現實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