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辰
慢性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五大并發癥,是最常見的牙周病之一[1],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牙齦腫脹、牙齒松動及疼痛等,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出現牙槽骨吸收,導致牙齒松動脫落,甚至會引起全身炎癥[2,3]。對于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采取牙周基礎治療有一定效果,改善牙周狀況,但是效果很難維持[4]。口腔衛生自我意識是指患者為改善口腔衛生,保持身體健康,采取相應的口腔衛生保健行為能力,是影響其病情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5]。運動干預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間接改善患者牙周炎癥狀。研究表明,給予口腔衛生指導結合運動干預,能有效增強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識,改善其生活方式,促進其自我口腔保健行為的形成[6]。因此,本研究特選取60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探究進行口腔衛生結合運動干預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大連市口腔醫院就診的60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45~63 歲,平均年齡(55.36±3.46)歲。試驗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44~63 歲,平均年齡(55.41±3.8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者符合現代口腔醫學中相關慢性牙周炎診斷標準(經臨床口腔斷層掃描影像,患者牙床至少有一個部位,出現附著缺失>3 mm,牙槽骨吸收>1/3);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中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患者病程>6 個月,無繼發嚴重糖尿病,其他部位無感染;患者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1.2.2 排除標準 存在認知障礙,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患者;伴有其他類型并發癥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取常規治療方法,為其演示正確的刷牙方法,選擇軟毛牙刷,刷毛末端面應對向牙齦邊緣區域,與牙齒形成30°角。在牙齦溝和相鄰牙齒之間,用手腕的力量水平振動。每次刷牙時都應按上述步驟,清潔每一顆牙齒表面。此外,也可以利用牙線進行清潔:取長25 cm 左右的牙線,兩端打結,形成線圈,用食指和拇指力量拉緊,輕輕從牙齒縫隙之間來回拉伸。
1.3.2 試驗組 采取口腔衛生結合運動干預指導,告知其正確刷牙的重要性,方法同對照組。運動干預指導包括:有氧運動,以騎自行車的形式進行,其目標強度為正常人運動量的45%~65%,同時,用橡皮筋測得患者阻力訓練目標強度。具體測量方法:選用不同阻力的彈力帶,根據需要,測量患者肌肉力量,患者用設計的標準動作連續拉伸5 次,通過計算確定患者的肌群拉伸強度。運動時間及頻率:有氧運動15~30 min/次,訓練10 min 后,患者可采用間歇訓練法,根據其情況,將訓練時間逐漸延長至40 min。阻力訓練:采用彈力帶拉伸,患者運動目標為上下肢,單動作重復2~5 次/組,5~10 組/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評分,包括口腔保健自我保護意識評價評分、糖尿病口腔保健知識問卷評分、牙菌斑指數、牙齦出血指數及臨床治療效果。口腔保健自我保護意識評價評分用于評估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自我保健情況,量表包括定期看醫生3 項、正確刷牙2 項和均衡飲食3 項,共3 個維度8 項,采用五級評分法,評價患者的口腔健康自我保護意識,總分0~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口腔健康自我保護意識越高。評價標準:總分0~30 分為低水平口腔自我保護意識,31~60 分為中等水平口腔自我保護意識,61~100 分為高水平口腔自我保護意識。糖尿病口腔保健知識問卷得分由中國學者于2013 年編制,用于評估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識得分掌握情況,包括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相關知識5 項、糖尿病口腔健康知識4 項,共2 個維度9 項。評價標準:“正確”得2 分,“錯誤”或“不知道”得1 分,總分0~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口腔健康知識掌握越好。牙菌斑指數評價方法:充分清潔患者口腔,涂抹菌斑顯影劑后再次漱口,根據分布情況進行評價,并打分。患者齦緣區有大量軟垢者,為4 分;患者齦緣區有明顯菌斑者,為3 分;患者邊緣牙齦區只有薄層菌斑,可刮除,且肉眼難以發現,為2 分;患者牙齦邊緣區域沒有菌斑,為1 分。出血指數評價:用牙周探頭輕輕刺破患者牙齦緣下部,仔細觀察,并按程度評分。牙齦自主出血,記6 分;牙齦出血量大,溢出牙齦邊緣,記5 分;牙齦輕微出血,記4 分;牙齦點狀出血,記3 分;無牙齦出血,記2 分;牙齦沒有水腫,記1 分。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牙痛、牙齦膿腫等癥狀基本消失,無不適,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有效:患者上述癥狀明顯改善,血糖控制良好;無效:患者癥狀沒有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差。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口腔保健自我保護意識評價評分、糖尿病口腔保健知識問卷評分、牙菌斑指數、牙齦出血指數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評分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
2 型糖尿病并發牙周炎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兩大慢性病,且牙周感染是誘發糖尿病的一個危險因素,其對血糖的代謝有負面影響,其會增加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影響該病的因素除先天遺傳等因素外,還與患者生活方式和口腔衛生密切相關[6]。患者口腔衛生不良,會引起患者牙菌斑積聚,是影響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近年隨著糖尿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其會增加患者胰島素抵抗,引起內分泌代謝異常,故在康復治療的過程中,口腔衛生與血糖控制必須同時進行,才能獲得更好的康復治療效果,通常外科治療是主要治療手段,但其不適合糖尿病患者,故通常選擇保守治療,臨床上對患者進行包括健康教育、運動訓練、口腔清潔訓練等,根據病情變化提高訓練工作效率[7]。對于并發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應注意口腔衛生,其會加重患者糖尿病病情,同時還應加強運動訓練,提高其機體免疫力,配合血糖控制[8]。向患者講解口腔健康知識,讓患者保證正確的刷牙姿勢,使其注意自己口腔健康狀況,配合藥物治療,做好抗感染治療,嚴格控制牙菌斑,從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以及運動指導等方面,進行訓練干預,臨床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認識到疾病危害,提高對疾病的認識[9]。臨床通過合理的運動,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引導其進行口腔訓練,有效及時地清除口腔內的細菌,有利于控制牙菌斑的形成[10]。臨床應加強對口腔疾病的認識,對口腔保健意識的加強。臨床建議應定期組織糖尿病并發癥、口腔問題知識的學習,建議通過多學科教育而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相關知識水平[11,12]。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潔的重要口腔保健行為,已被公認為與牙齦炎有關,也是預防牙周病復發的最重要手段,臨床對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進行口腔健康行為干預,正確的刷牙使患者牙周健康,且糖代謝水平逐漸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采取口腔衛生結合運動干預指導對患有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