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業是甘肅省白銀市主要農業產業,對當地農業健康發展、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容易感染各種病蟲害,嚴重影響小麥質量與產量。因此,需結合區域環境特點,分析病蟲害發生原因,采取科學的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小麥產量,滿足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1小麥銹病
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小麥銹病是較為常見的,通常會危害小麥葉片,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會影響小麥莖稈及麥穗,最終對小麥產量造成影響。小麥銹病通常會發生在夏季、秋季及越冬時期,在雨水、潮濕的氣候環境下,會增加患病概率。
1.2小麥蚜蟲
小麥蚜蟲主要對小麥葉片、嫩葉及莖葉等造成危害,該病害主要通過吸取小麥汁提高生存能力。在小麥抽穗期間,小麥蚜蟲發病率較高,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處理,會誘發其他病蟲害,無法提升小麥生產效率[1]。
1.3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主要是在小麥受到外界干擾時引發的,導致小麥根部腐爛。一般情況下,小麥紋枯病發生在冬季溫暖及春季氣溫回升較快的時期,在越冬返青時期病害爆發率增加。
2.1選種
在小麥栽培前,選種是較為重要的。種植人員需結合甘肅省白銀市環境條件等,科學選擇小麥種子,使小麥種子更好地適應地區環境。播種前,應將種子放在太陽下暴曬,為種子滅菌。另外,在播種前也應進行試種,提升種子發芽率,提高發芽量。
2.2施肥
在小麥播種前,一定要使用機械設備對土壤進行深耕處理,達到土壤保水增肥的目的。而且,在土壤管理中,一定要避免土壤凹凸不平,之后根據小麥栽培情況,適當添加有機肥,穩步提升土壤透水性,實現小麥正常生長。
2.3播種
播種深度會對小麥產量造成影響,在小麥栽培過程中,如果播種時間過早,小麥在土壤中的生長時間也就相對較長,這種情況下,小麥根部會大量吸收養分,最終出現根部老化的問題,在之后的生長過程中難以抵抗病蟲害。因此,一定要合理選擇播種時間,提高小麥生長質量,最終增加小麥產量[2]。
2.4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作為小麥栽培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不僅可以提高小麥生長效率,也可以提升小麥質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第一,在小麥出苗后,栽植人員一定要對小麥出苗狀態進行分析,如果發現缺苗現象,應該及時補苗;第二,科學管理弱苗。弱苗分為泛黃的麥苗、缺乏肥力的麥苗等,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合理施肥,保證土壤肥力;第三,科學控制小麥生長期。栽培人員一定要注意小麥拔節期、成熟期等,通過不同的科學技術,提高小麥質量。
3.1物理防治
在小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物理防治技術是較為常見的。一定要清除周圍雜草,防止雜草與小麥爭奪養分。若雜草得不到及時處理,會引發較多的病蟲害問題,這種現象不利于小麥生長[3]。
3.2化學防治
通過化學防治手段,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實現小麥的正常生長。第一,栽培人員可以選擇稀釋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將其放在土壤中,防治麥銹病、白粉??;第二,針對小麥蚜蟲,在化學防治過程中,可以使用稀釋的樂果乳油;第三,在化學除草過程中,應該按照技術規范進行防治,之后根據麥田草種特點,選擇適當的除草劑,之后采用2次稀釋的方法噴施,在短期內達到除草的目的。應該注意的是,在化學除草時,一定要切記大量噴灑農藥,保證農藥噴施的均勻性,從而實現除草及環境保護的目的[4]。
3.3生物防治
為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可使用生物防治技術,達到防治目的。防治蚜蟲時,可引入草蚙,達到以蟲治蟲目的,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5]。
3.4農業防治
栽培人員一定要根據環境特點,細化小麥種植及管理方案:第一,按照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基本特點,確定小麥播種時間,實現小麥病蟲害防治;第二,在春季種植小麥時,需將種植時間確定在10月下旬~11月份上旬,之后按照小麥生長情況,檢查小麥成活率,保證小麥充分吸收養分與水分[6]。
綜上所述,在小麥栽培技術使用過程中,為保證小麥的生長效果,栽培人員要結合甘肅省基本情況,科學選擇小麥栽培技術,穩步提升小麥質量。根據地區環境及小麥生長特點等,科學使用病蟲害防治策略,避免小麥發生病蟲害。
參考文獻
[1]茍雪燕.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8):23-24,28.
[2]葉爾肯·巴依居馬.小麥銹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措施[J].新疆農業科技,2012(1):9.
[3]任俊美.小麥化控化除技術[J].河南農業,2010(3):23.
[4]姜淑芳,明淑蓮.淺談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9):167-168.
[5]王洪生.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及推廣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9):204-205.
[6]李偉.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田間管理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0(9):23-24.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四房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張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