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中國主要糧食作物,中國南方地區水稻種植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種植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中國農業經濟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國南方地區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以供同行參考。
1.1選種
選種時,要考慮到種植土壤和氣候條件的雙重影響。根據產量要求和水稻質量標準,選取合適的水稻品種。盡量選擇存活率高、抗病蟲能力強、高產的水稻種子,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再對所選種子開展二次篩選,最終,得到優質種子[1]。為提高種植產量,將種子提前在1%生石灰里浸透,曬干后播種。
1.2選地
種植前,為提升土壤質量,使土壤平整、透氣性好、松軟適中、無硬土塊等,可以使用大型機械代替人工進行整地,步驟為粗耕、細耕和蓋平。要加強田間管理,保證達到最佳種植標準。
1.3播種
首先,在播種前1 d澆水,嚴格按照種植標準進行播種。做好種植保護措施,及時處理帶病秧苗,做好田間標記。在天氣較好時播種,種植時應避免秧苗過密,保證秧苗之間距離相等,促進水稻生長。
1.4施肥
當秧苗出現稻莖時開始施肥。施肥可以促進水稻高產,縮短生長周期,保證水稻質量和產量。根據秧苗生長情況,結合生長監測數據和檢測結果分析所需肥料,綜合計算肥料用量,避免因不足或過量施肥影響秧苗生長。
1.5病蟲害防治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受各種因素影響,需要對其進行除草除蟲。選擇藥劑時,要充分了解使用藥劑的說明、功效,盡量減少對水稻秧苗的不良影響。根據中國水稻種植藥劑使用標準,在噴灑時,均勻對水稻下部進行噴灑,保證一次性清除病菌。
1.6灌溉
在秧苗培育階段,要重視水稻灌溉,滿足水稻生長出穗需求,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準確把握灌溉次數、水量、時間和灌溉位置等,保證水稻生長穩定。
2.1立枯病
水稻紋枯病又稱“死苗”,感病范圍廣,通常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出現,主要由于生長環境溫度低、早晚溫差大、土壤養分不足、陽光不足等問題使秧苗枯萎,快速擴散后導致水稻成片死亡。若水稻秧苗長期處于低溫環境中,生長速度緩慢、光合作用差、吸取養分不足,會出現大面積芽腐、針腐、秧苗黃枯和青枯的情況,最后秧苗死亡。
防治水稻立枯病時,首先需選擇優質的種子,在鹽水中浸泡,嚴格控制秧苗種植距離。然后,做好秧苗的防寒保暖、通風、施肥工作。最后,嚴格控制生長環境溫度,做好及時防護,控制土壤水分。若情況嚴重,可采用藥物治療,在秧苗1期時使用50 mL80%乙蒜素5 g,兌水15 kg,噴霧噴灑,6 d噴灑1次,噴灑2次后即可達到防治效果。
2.2青枯病
水稻感染青枯病后,主要表現為葉片萎縮、失水、灰色。若土壤營養不足,水稻容易感染青枯病。在防治時,首先選用抗旱品種,提升水稻的抗逆性。第二,加強稻田管理。提前計劃種植過程,保證水稻安全生長。第三,針對土壤情況及時施肥,為水稻生長提供營養。適量灌溉。合理噴灑藥劑,主要使用敵克松兌水噴灑,比例為1:800,為保證水稻水分充足,下午4點半開始噴灑最佳[2]。還可以使用97%惡霉靈藥劑或30%瑞苗清水劑。
2.3稻飛虱
水稻稻飛虱主要發生在秧苗嫩綠時期,會嚴重影響水稻的光合作用,使葉片出現變黑、倒伏、枯萎等現象,是植物性傳播病毒。發生時危害較大,持續影響時間長,不易治愈。在防治時,首先選擇優質水稻品種進行播種,科學種植,合理施肥,選擇生物防治方式治理。常見藥劑為吡蟲啉、烯啶蟲胺、噻蟲嗪和撲虱靈,可加強內吸和滲透活性,保證藥效持久。對土壤營養成分傷害少,農藥殘留低。在使用時建議分開噴灑,確保稻株下部淋到藥液,用藥時淺水層維持在6 cm左右。還可以使用葉嬋散,防治效果較好。
2.4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是比較嚴重的水稻疾病。發生時擴散速度快,經濟損失嚴重,會影響水稻最終產量。病害主要出現在水稻葉片、根莖、稻穗部位,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和谷粒瘟等。葉瘟分為慢性斑病、急性斑病和白點斑病等。稻瘟病主要通過空氣傳播,影響范圍極大,染病后秧苗快速死亡。
在防治時,根據生長環境選擇優質水稻品種,改變傳統施肥技術,科學合理使用不同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對水稻生長情況展開監督監測,及時處理病苗,減少病害蔓延。每4d噴施1次藥劑,一共噴施2次,效果最佳??梢允褂玫疚量?00倍稀釋液噴灑秧苗,還可使用稻瘟康35 mL+稻瘟康2號35 mL,兌水15 kg噴灑水稻,1周1次即可。若病情嚴重,可使用21%可濕性粉劑或施寶靈、滅病劑等有效藥劑。
2.5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是水稻感染立枯絲核菌后發生的病害。當高溫、低溫、濕度高時容易發生病害。主要出現在水稻葉鞘,表面為橢圓形,葉片會隨病情發展逐漸發黃,最后秧苗死亡。發生時間多在穗期,出現速度快,傳播面積大,容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在防治時,制定科學的種植管理方案,不斷改進施肥技術,盡量使用優良品種,增加土壤透氣性。嚴格按照種植標準栽種,控制秧苗生長環境的濕度,提高秧苗抗病能力,保證水稻產量。還可以進行藥劑治療,運用強效殺菌農藥。使用已唑醇、丙環唑、烯唑醇、井崗蠟芽菌等藥劑,在拔節期噴灑水稻下部效果最佳。惡霉靈可以在抽穗前期使用,也可有效抑制水稻紋枯病。
綜上所述,中國南方地區需不斷提高水稻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實現水稻安全種植,建立完善的管理種植體系,利用科學技術手段保護水稻生長環境,提升水稻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姚俊豪,聶虎子,熊元芳.廣東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試驗示范研究[J].現代農業裝備,2021,42(3):74-78,86.
[2]高明.農藥減量增產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6):219-220.
(湖南省新寧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唐前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