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娟
摘要:幼兒教育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涵蓋了六科教學,這六科教學由音樂、體育、美術、語言、常識和計算六方面組成,各科目之間是相互聯系,融會貫通的,教師需要按照六科的課程形式來進行教學實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完成設置的教學目標,從多角度去觀察幼兒心理、技能、態度、知識等發展情況。本文從幼兒園教育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六科教學對于幼兒發展的作用,以期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六科教學 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近些年教育不斷改革,幼兒園六科教學的實施一直是幼兒教育的重點內容,教師要充分了解六科教學涵蓋的方面,從實際出發,掌握幼兒間的個體差異,根據幼兒的情況將六科教學內容落實到教學過程,設計合理的培養目標,關注幼兒的身心發展,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水平上有所進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引導幼兒健康發展,從多個角度來評價幼兒的發展情況。
一、幼兒教育的現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育的發展也不斷增速,對六科教育的貫徹實施要求提高。然而,許多幼兒教師在落實的時候,沒有充分落實六科教學的重點內容,忽略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活動開展的質量不高,這嚴重阻礙了幼兒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無法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六科教學的科學貫徹實施勢在必行,教師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制定符合現代教育的教學計劃,滿足幼兒多方面成長的需求。
二、幼兒教育的六科教學
1.在體育教學的發展
幼兒因其年齡較小的特點,身體的素質強度會偏低,極容易發生生病的情況,因此,教師要重視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日常的課程活動中融入鍛煉,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營造干凈整潔的幼兒園環境,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使幼兒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增強幼兒的運動能力,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同時,在幼兒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多設計一些需要活動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鍛煉身體,提高他們對運動的熱愛,發揮幼兒的體育精神,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
2.在語言教學的發展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能夠進行簡單的語言表達,但是因為年齡的原因,往往無法正確組織措辭,語言表達不清晰,語言的邏輯思維差。教師要重視對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在課堂中鼓勵幼兒多多表達,教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文明用語,比如,獲得他人幫助的時候,要及時的說“謝謝” ,在打擾別人的時候,要說“抱歉”,讓幼兒能夠掌握基本的禮貌和交往語言。老師要教導幼兒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理解別人所講話的內容,培養好的傾聽習慣。同時,地方幼兒園老師還要鼓勵幼兒用普通話來表達自己,鍛煉幼兒的發音能力,使幼兒能夠順暢與他人進行溝通。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豐富的兒歌和圖書素材,使幼兒不大膽開口 歌唱兒歌,主動進行故事繪本的閱讀,增強幼兒的讀書興趣,培養幼兒表達故事的能力。
3.在常識教學的發展
《綱要》提出:幼兒要對周圍的生活環境產生好奇,在成人的引導下,發現事物的變化。幼兒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的事物等著幼兒去探索,老師可以利用幼兒的心理特點,鼓勵幼兒去發現身邊各樣的生活現象,將自己不理解的現象分享給同學,教師予以相應的解答,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發現環境的變化特點,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老師要多從實際出發,讓幼兒將所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感知事物的變化,培養幼兒的常識性認知,使幼兒逐漸能夠獨立應對生活中的問題,樹立獨立自主意識。
4.在計算教學的發展
在計算教學方面,教師要使幼兒能夠掌握數量分類的基礎,使學生知道基本的數字;讓幼兒擁有區分的能力,可以掌握事物間的大小、長短、胖瘦等規律;發展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分清楚上下左右的方位;利用圖形的拼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訓練,使幼兒初步感知數學,提高幼兒的基礎計算能力,培養幼兒的數字敏感性。
5.在音樂教學的發展
在音樂教學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體驗樂器的演奏,培養幼兒的樂感,將歌舞融入到教學中,激發幼兒表演的天賦,鼓勵幼兒開口歌唱,使幼兒在音樂中體會開口的樂趣,同時還可以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幼兒在音樂培養的過程中,提高了他們的審美,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敏感性,激發幼兒的表演天賦。
6.在美術教學的發展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豐富的繪畫工具,讓幼兒來表達自己對美的認識,利用色彩來抒發幼兒的情感,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幼兒的色彩感知。
總而言之,教育不斷向前發展,六科教學始終貫徹著幼兒教育,教師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深入探索六科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關注幼兒身心健康,促進幼兒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國家教育部,2001 ,(7).
[2]陳玲玲.幼兒園六科教學下幼兒的發展[J]科教文化.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