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海蘭
摘要 ?本文試圖通過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從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原因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兩方面,對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行闡述。
關鍵詞 ?和諧 ?興趣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進一步加強,學生運用語言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社會對他們學以致用的語言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初中的英語教師,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去教好學生的英語,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的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力氣,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
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明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即愛護他們。因此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激將法
初中學生尚未脫離稚氣,在學習中由于好奇心的驅使,對未知的領域樂于問津。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將激勵機制引入課堂,點燃學生求知的火光。我常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但盡量避免空洞的說教和無窮的指責,而是采用含蓄迂回的手法去激勵學生的進取心,在師生之間引起情感的共鳴和轉移。
三、因材施教,營造輕松的氛圍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作為教師,要盡量了解每個學生的水平和需求,給大家發揮的空間;在課堂上營造輕松的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在練習的過程中,難度從易到難,盡量把問題按照學生的水平有意識地區別開來。當同學們不再羞于開口,都敢于用英語發表自己觀點看法時,教師應格外注意給學生糾錯的方法。對每個人不同錯誤,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提出;對于學生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教師都應該及時地予以鼓勵。換個說法,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的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板書設計要合理醒目等。總之,一堂課始終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
四、培養競爭意識,增強學習自覺性
現代社會充滿機遇,也充滿了競爭,充滿了競爭,充滿了走上臺來推銷自己的時機。這種競爭應該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逐漸培養起來,成為習慣性的意識,隨時準備著抓住機遇,去迎接挑戰。
教師在教學中,要糾正學生的保守態度和嫉妒心理,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念,高尚的思想意識,并身體力行地發動學生,促使他們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勇于表現,不怕競爭,以適應現代化的生活要求。
五、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采用不同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六、課內外相結合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活動,不應該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的組織。比如,有目的的培養骨干、開展英語游戲、開演唱會等,即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的知識,創造學習英語的氣氛,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以上幾方面只是簡單地勾劃了興趣教學所涉及的一些方面,如何在這些方面或更多的方面進行探討,我認為那是大手筆,非本人能力所及,這里只想“拋磚引玉”,能得到同行的賜教不勝榮幸。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解讀
2.《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