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巖
本課對象
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
本課時間
3小時(講課2小時,討論1小時)。本課目的
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通過本課的學習,充分認識并深刻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而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昂揚的姿態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扎實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世界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中國經濟航船必須行穩致遠。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要求,著力從穩什么、為何穩、如何穩三個方面來把握2022年經濟工作怎么謀、怎么干。

2021年11月5日,人們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參觀。圖:李響/新華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總體思路上,就是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在“穩”的基礎上求得進步和突破。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具體工作上,就是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六穩”,就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保”,就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穩”“六保”工作做好了,做扎實了,做到位了,就可以有效抵御經濟下行壓力,化解各種困難風險挑戰,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是由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客觀環境和奮斗任務決定的。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2021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同比名義增長10.4%;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83264億元,同比增長22.7%。同時2021年又是一個糧食豐收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其中,秋糧產量10178億斤,比上年增加191億斤,增長1.9%。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斗的結果。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穩健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我們要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感到自豪,要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從外部看,在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有新的表現,少數國家對我國進行全面遏制的意圖昭然若揭,同時疫情反復也為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難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從內部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的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還將持續。考慮到基數較高的因素,經濟下行的壓力不容小覷。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比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特別是內需提振不暢,消費和投資兩駕馬車乏力,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4%,兩年平均增長3.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3%,兩年平均增長3.8%。可以看到,消費和投資的兩年平均增長速度都回落到4%以下。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是我們正在承受而且必須頂住的三重壓力。做好全年的經濟工作,必須正視這些困難和挑戰。
我們要全面認識到,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我們黨進一步積累了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這就是: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沉著應對重大挑戰,步調一致向前進;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全黨都要聚精會神貫徹執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這些規律性認識,是我們的寶貴財富,要長期堅持。
總之,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不怕困難,勇迎挑戰。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圖:徐駿/新華社
落實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部署,著力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七個方面,出臺了做好經濟工作的政策組合拳,為全面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1.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
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嚴肅財經紀律。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2.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強化契約精神,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3.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4.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
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作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結合。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形成扎實的科研作風。繼續開展國際科技合作。5.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
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穩步推進電網、鐵路等自然壟斷行業改革。調動地方改革積極性,鼓勵各地因地制宜、主動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投資,推動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6.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
要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7.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要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
1.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要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體系,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2.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3.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
要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在生產領域,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在消費領域,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4.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要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抓好風險處置工作,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壓實地方、金融監管、行業主管等各方責任,壓實企業自救主體責任。要強化能力建設,加強金融監管干部隊伍建設。化解風險要有充足資源,研究制定化解風險的政策,要廣泛配合,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5.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要確保能源供應,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保供穩價。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面向市場主體實施新的減稅降費,幫助他們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要加大對實體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要抓好重點群體就業,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要推動財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層政府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要加強煤電油氣運等調節,促進電力充足供應。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投入。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政策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要擴大高水平開放,多措并舉穩定外貿,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大吸引外資力度。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統籌安排好煤電油氣運保障供應。要做好糧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穩價。要保障農民工工資發放,加強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要全力做好冬奧會、冬殘奧會服務保障工作,確保辦成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還必須學習歷史知識、厚植文化底蘊、強化生態觀念,要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際行動上,體現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上,體現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的實際行動上。領導經濟工作,必須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必須有系統思維、科學謀劃。領導干部要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能力,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歷史、物質和文化、發展和民生、資源和生態、國內和國際等多方面因素。領導干部要加強經濟學知識、科技知識學習,特別是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正確政績觀,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慎重決策、慎重用權。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三嚴三實”,堅決防止簡單化、亂作為,堅決反對不擔當、不作為。
總之,2022年經濟工作的大政方針已經確定,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運用好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以實際行動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以優異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討論題:
1.如何充分認識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2.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