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余強
“大伙兒都知道吧,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閉幕了,現在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公報都說了啥,咱們一起領會全會精神,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2021年11月15日下午,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寨上街道朝陽花園社區門前,居民們聚在一堵灰色的磚墻前,邊曬太陽、邊讀報、邊記錄、邊聆聽濱海新區區委黨校退休講師于云得的宣講。這就是社區家喻戶曉的“墻根黨課”,已經講到了第113期。
一堵普通的灰色磚墻,長約20米,高有3米,誰能想到,竟成了這個社區黨的輿論宣傳主陣地。“墻根黨課”這一個地氣十足的叫法,從這里“誕生”。
朝陽花園社區是典型的“移民”社區。這里有15個還遷村的村民、全國28個?。ㄗ灾螀^、直轄市)的落戶居民,還有美國、白俄羅斯、韓國等境外來津人口,約13000人。
在這個人口類型多樣的社區,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更好地推進基層黨建?“墻根黨課”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說起“墻根黨課”的來歷,朝陽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馮國娟打開了話匣子:“剛開始別說講課,招呼開個會都犯難。后來發現,不少居民原來在村里住,習慣聚在墻根下曬太陽、嘮家常,這讓我們受到啟發。群眾在哪里,哪里就是宣傳陣地,完全可以適應大家的習慣,將‘墻根’利用起來,開設‘墻根黨課’。請來德高望重的老黨員,用鄉音、大白話講黨史、講政策?!?/p>
經過一番策劃和籌備,“墻根黨課”有了初步的輪廓──將朝陽花園二期門口的“墻根”作為“課堂”,組建宣講服務隊、制作宣講展板和展牌、討論每期宣講主題。馮國娟坦言:“在社區做群眾工作,得琢磨他們想要啥、想聽啥,你給他們解了難題、做好服務,他們才能信服你,你說的話大家才愿意聽,人氣才能聚起來?!?/p>
循著這個思路,“墻根黨課”宣傳內容的外延擴大了,不僅講黨的政策理論,還講身邊人、身邊事,兼顧小區好人好事、社區服務等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的“活教材”和“微故事”,提升大家的興趣度、關注度。
2018年10月8日,以“從嚴治黨反腐倡廉”為主題的朝陽花園社區第1期“墻根黨課”正式開講,有案例、有講解,還有移動展牌,為的就是將宣講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吸引在墻根下曬太陽、嘮家常的居民來聽。
幾期講下來,“墻根黨課”就打開了局面。
從“墻根黨課”的活動記錄中可以看到,既有“重溫黨史”“閱讀紅色經典”這樣的黨史專題活動,又有“傳承民俗文化”“文明實踐我來啦”這樣的百姓身邊事。
“一些居民期盼解決的問題,也會在黨課課堂上念叨,大家一塊兒拿主意。后來社區建起了‘百姓議事亭’、亭子邊坑洼的土道鋪成了平整的‘同心路’、增設了電動車充電棚……”朝陽花園社工王肖說。借著“墻根黨課”這個平臺,居民提問題,社區想辦法,合力解難題,讓共商共建、共事共謀、共治共享成為“新常態”。
和大家的距離更近了,聊的話題更接地氣了,為群眾辦的實事更多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居民成了“墻根黨課”的“鐵粉”。至此,向陽而生的“墻根黨課”在群眾中扎了根,與民同向,逐光而行。
2021年11月15日下午,朝陽花園社區正在進行第113期“墻根黨課”。只見灰色的磚墻上寫著四個紅色大字“墻根黨課”,中間的黨徽熠熠生輝,一旁還有“見證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宣傳欄,居民或站或坐,圍攏上前仔細閱讀。事實上,“墻根黨課”并沒有時間表,也沒有專門人員負責組織動員,只要天氣允許,居民就帶著馬扎早早地來了。
當天課后,幾位老聽眾很是興奮,“聽‘墻根黨課’都成習慣了”,“不用提醒,到點兒準來,場場不落”,“我們是從海邊農村搬來的,習慣在墻根下邊曬太陽邊嘮嗑,‘墻根黨課’形式生動、內容豐富,是給大家服務的好陣地。老坐下邊聽不過癮,我也想加入宣講服務隊。”作為“墻根黨課”的“鐵粉”,老黨員于懷弟說:“最近黨課一結束,不少居民都追著宣講人嘮,我也努力努力,爭取上去講。”
“墻根黨課”聚焦新形勢、弘揚新風尚、傳播正能量,得到了黨員群眾的廣泛認可。如今,“墻根黨課”已開展各類專題黨課113期,受益人群達6000余人,宣講人也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30多人。
更可喜的是,宣講人不再只是“宣講”,而是開始和社區居民、青年志愿者結對子,傳幫帶,實現“黨建紅”帶領“志愿紅”,新老“墻根骨干”齊上陣,在基層匯聚起紅色力量。加入宣講服務隊的青年志愿者組成了“文藝輕騎兵”,將理論宣講融入文藝創演中,推出書法、剪紙、評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佳作,讓“墻根黨課”更有感染力。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朝陽花園社區將“墻根黨課”向縱深延展,啟動“百年百課”宣講,到2021年7月1日,講滿100節,同時同步推出“百問百答”“百姓百事”“百人百誦”等“十百”系列活動。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依托“墻根黨課”這一平臺,朝陽花園社區繼續“發力”,用足用好陣地優勢,將它打造為黨史學習“大基地”“大舞臺”,創新形式將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度融合,為群眾烹制“惠民大餐”,營造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
社區居民張喆,也是“墻根黨課”的“鐵粉”。他見證了“墻根黨課”從誕生到壯大的全過程,并主動要求加入“墻根黨課”志愿者隊伍。2020年初,社區白俄羅斯籍居民被隔離在家,由于語言不通,沒法表達訴求,特別焦慮。張喆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下載俄語版在線翻譯軟件,還自學一些日常用語,上門對接,幫他們采買用品。當外籍人員得知他手臂上“墻根黨員志愿者”紅袖章的意思,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
“‘墻根黨課’的效應發揮出來了,它已經成為一面旗幟,有了感召力,匯民心、暖人心。”寨上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趙輝說?!皦Ωh課”不僅是一堂課,而且是搭起社區黨委與群眾的紐帶,聽民聲解民意,將黨群關系融為一體。隨著“墻根黨課”成效的引領,社區以“孵化器”培育、“項目化”的方式推進,培育孵化出11支志愿者隊伍和7支青少年志愿者隊伍。
“墻根黨課”發展至今,提供了貼近百姓宣講的經驗,也打造了可復制的志愿服務樣板。目前,濱海新區已組建800名基層宣講員隊伍,形成寨上街道“墻根講堂”等35個基層宣講品牌。對此,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方吉潮感慨道:“濱海新區持續創新黨建引領共同締造治理體系,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通過黨員帶動,彰顯‘紅色屬性’,廣大群眾也積極參與到社會共治中,將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作風傳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