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胡佩旺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人類已經進入到了新媒體時代。在新媒體視野下,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藝術要素、技術要素達到了多元對接,形成了具有綜合特征的視覺傳達設計產品。例如,在現階段的視覺傳達設計產品中,設計形態突破了平面設計,可以借助網頁設計、多媒體設計、虛擬空間設計等,使視覺傳達設計產品,產生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提高藝術交互程度、實現設計信息高效傳遞,進而透過設計產品中的思想、形式、內容之間的深層次融合,使設計轉向多元創新,更好的展示出設計師對于人性內蘊的開發與挖掘,以及對設計文化的創新發展。具體分析如下。
視覺傳達設計由平面設計發展而來,從概念界定看,主要是以視覺作為表現路徑,為觀看者提供設計產品。新媒體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互動性、數字化、精準性、及時性、多樣性、個性化等特征,給視覺傳達設計賦予了一種視覺新媒介,使視覺路徑下的色彩、材質、形象、文字、光影等,在組合形式上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定,設計理念側重于設計內容的可能性擴展、設計效果的動態化展示。
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如Photoshop、3Dmax、Dreamweaver等軟件的配套使用,使視覺傳達設計的創作空間發生了質的變化。在這種“數字化生存”狀態下,視覺傳達設計師在設計語言、設計審美、設計方法等層面,也以無與倫比的感受,將產品設計構成向廣度方面延展到了無限宇宙、在深度方面,深化到了模糊的無意識層面。而且,已經在設計師的信念方面,形成了“只有想不到,沒有設計不出”的自信心[1]。
正是由于新媒體技術與視覺傳達設計之間的資源融合,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新境域、新特征,改變了視覺傳達設計的語言形式、信息傳播方式。例如,在設計語言、設計信息方面,設計師與觀看者之間擁有了一個“雙向互動傳播”的可能,單一給定式設計,轉變到了參與式的設計方向。觀看者與視覺傳達設計產品之間的信息交互越來越頻繁,設計師更加強調“從受眾出發”、“將接受由被動轉變為主動”、“觀看者借助交互性參與信息傳播”。觀看者越來越重視視覺體驗與參與后的經驗反思。簡單講,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與觀看者之間可以通過“視覺新媒體”實現交互,并借助體驗,突破原有的視覺限制,逐漸形成一種個性化傳播的現代視覺審美潮流。例如,以色列可口可樂交互廣告設計、數字報紙設計、emoji表情設計等,產生的視覺審美沖擊,即顛覆了人們對廣告、報紙、交流信息的認知,使個體參與時的自我感受性明顯增加,并且通過這種體驗,可以積累以前從未擁有過的經驗,進而將觀看者的審美鑒賞,轉移到交互式的審美體驗之中等。
在現代社會,視覺傳達設計打破了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基本界定。借助產業化發展、商業化運營,已經以一種視覺傳達設計產品的新理念,成為連接視覺消費市場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載體。所以,在視覺傳達設計的思想表現方面,也十分重視視覺消費-審美心理、價值牽引-商業利益之間的關系處理。在新媒體視野下視覺傳達設計的表現,可以概括為“抓眼球、動心理”。
首先,從“抓眼球”的角度看,新媒體視野下視覺傳達設計擁有視覺新媒介,這種媒體以數字化作為生存方式。視覺消費者在數字圖像的影響之下,視覺感官接受信息時,樂于“從接受圖形圖像開始”。由此,使視覺傳達設計師在篩選與塑造自身的設計思想時,往往傾向于從圖開始。但是,從圖開始的視覺傳達設計,并不是簡單的提供某種圖形圖像,而是要將圖形圖像與的內容、形式結合起來。尤其在不同的媒體載體上,對于圖形圖像的內容選擇具有一定的范疇,而且,在形式設計方面,并不能真正隨心所欲。例如,確定要以GIF圖作為設計載體時,設計師需要對GIF圖的視覺傳達特征進行剖析,充分利用其中的“動圖”思想,從而在內容選擇方面,借助精細化的篩選,確定要輸出的內容與視覺消費者的審美心理感受。同時,在形式設計時,設計師要對觀看者的視覺審美提供一種牽引力,保障整個視覺審美過程的連續性[2]。因而設計師在實際的視覺傳達設計產品生產制造過程中,一般會將“抓眼球”與“動心理”結合起來,盡可能深化自身對設計產品的內涵理解,為其賦予思想表現力。所謂思想表現力,也就是通過設計產品提供一種由視覺感受、心理刺激形成的感受強烈程度,并使觀看者在視覺審美體驗后,通過與自身的經驗結合,形成一種價值認同或對某種價值的理解。
其次,從“動心理”的角度看,旨在借助滿足視覺消費者的審美心理需求,為其提供一種價值,或者刺激其已經形成的價值觀,使其能夠借助視覺審美,進入到自身的審美心理體驗狀態,從而更好地感受產品之美。例如,在公益廣告產品設計中,應用視覺傳達設計方法時,設計師既要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真正達到“抓眼球”的效果。也需要通過在設計產品中,為觀看者提供一種信息交互方式,為其從形式化參與到心理化審美體驗,提供通道。以公益廣告《童話鎮》(見下圖1)為例,觀看者與該產品的第一次以視覺形式建立關系時,會被其中的色彩形成的夢幻特征所刺激與吸引,進一步觀看,會發現其中的小動物、小朋友的可愛樣貌,視覺定格到畫面的一瞬間會感受到快樂氛圍的存在[3]。隨著觀看者內心的蠢蠢欲動,走進畫面,用手去接觸之時,畫面會動起來,畫面中的所有人物與動物,開啟了一種為觀看者表演、為觀看者而存在的模式。此時,觀看者會反復嘗試,并聽到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看到兔子們歡快跳躍、小男孩與小女孩各自玩耍的場面等。觀看者不由得會說:“真是回到了童年啊!”。伴隨著畫面牽引,最后觀看者終于走到了畫面的最后一幀,感受到了“關愛自然、關心兒童”的重要性。從思想表現看,這是一種體驗后產生的心理審美結果,它比單一的文字宣傳與喊口號更有人性、更符合人類接受思想的邏輯程序等。
圖1 視覺傳達設計產品《童話鎮》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人類提供了新思維、新技術,這種思維與技術均帶有創新特征。視覺傳達設計本身屬于一種創新活動,通過對兩種資源的融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的生產制造如虎添翼。結合新媒體技術提供的必要創新條件,與視覺傳達設計本身的充分創新條件,形成基于人性訴求的一種動態、多元化創新設計路徑。并且,以此為基礎,將視覺傳達設計向深度方向的原理創新、廣度方向的視覺創新推向了新境界。
首先,在PC端與移動客戶端,設計師可以借助設計軟件,將設計創新限定在人機交互基礎上,從而通過強化人機交互體驗,為觀看者與視覺傳達設計產品架起一道交互橋梁。從而提供了一種動態視覺。例如,在新媒體時代,社交軟件已經成為人與人、人與物進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設計師在App界面設計(見下圖2)時,面臨著商業化運營模式產生的強大壓力,而且,在多元全球化背景下的同業競爭十分劇烈。設計師提供一種優秀的設計,往往可以提升App的下載率與使用體驗,進而擴增企業的可營利空間。自iphone設計出現以來,App界面設計中的擺動特效、高效視覺信息傳遞設計已經成為設計師創新的基本出發點。從使用體驗看,這種視覺傳達設計可以借助個性化,深入到人性化的設計層次,為使用者提供一種輕松、愉悅的審美體驗。
圖2 App界面設計中的擺動特效
其次,以動態視覺創新作為基本路徑,設計師可以進一步實現多感官并存的互動設計創新,將視覺感受擴展到與聽覺、觸覺等綜合設計方面。例如,在大眾點評公司創作的《我們之間就一個字》HTML營銷廣告視覺傳達設計產品中,將背景設定為“黑、白、灰”,利用九宮格劃分出了九張頁碼,每個頁碼以GIF圖的方式,顯示著繁體字“聚、金、本、日、朋、拼、欠、夢、贊”。并且,在每一個字下設置有解釋性文字,翻頁時也會聽到背景音樂的響起。以“本”為例,心臟跳動的聲音會激起觀看者以內在激情,使其有欲望進一步對下面提供的解釋性文字進行觀看與理解等[4]。再如,在Microsoft Band UI設計中,對穿戴設備“微軟運動手環”設計時,UI界面提供的動態顯示,使人體運動數據與手環數據界面之間形成了數據交互,使用者會在不同的場景之中,感受到不同的視覺變化,并借助數據、畫面、聲音、震動等提供的綜合感受,建立起環境-身體-內心之間的關聯,更為全面的體驗作為個體的自我與自然的關系,進而將日常生活提升到較高的精神文化層次。
總之,在新媒體視野下視覺傳達設計的表現已經打破了常規理解,設計師在展示設計理念時,透過設計語言、設計軟件,可以將思想表現、內容表達、形式展示結合起來,做深化處理。同時,在視覺傳達設計創新方面,借助新媒體技術賦予的新境域、新特征,能夠將靜態設計轉變到動態設計的基礎,進而將視覺設計延伸到多感官層次,使設計產品在動態基礎上,推動人與設計產品之間的交互式互動,從而使視覺審美推進到更符合人性、更能體現人類文化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