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燕英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山東 濟南 250013
社會各個行業飛快發展,測繪工作成為支持城市化進程的基礎性工作,做好測繪工作,需要與時俱進引進前沿的現代化科技手段,作為一項代表性技術,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在測繪工作中應用,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度。遙感圖像處理技術中集合了光譜、攝像和微波等多項前沿技術,基于計算機技術來采集遙感資料,通過編輯處理來成圖,不僅可以減少工作強度和人為誤差,還可以大大提升測繪工作質量,推動測繪領域高水平發展。文章就此著手分析,希望在測繪領域中積累更多遙感圖像處理技術應用經驗,便于為相關聯工作開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遙感技術在諸多行業領域均有所應用,其核心作用是獲取更加精準的各類型書信息,通常遙感探測飛機起飛高度為10km,通信衛星總高度910km最高,因此遙感技術可以在諸多領域中應用來獲取信息。衛星遙感技術優勢鮮明,獲取信息時間短,加之衛星長時間運轉,可以實現更新收集數據,實時動態監控,為測繪工作開展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基于遙感測繪技術,在數據采集方面可以摒棄人工采集模式的不足,降低測量偏差和人工成本[1]。同時,遙感測繪技術還可以彌補測繪技術的不足,確保畫面更加清晰。需要注意的是,基于衛星遙感技術進行監測,需要嚴格把控數據精度,同其他資料比對來提升信息精度,如果信息精度較高,可以充分發揮地理信息系統優勢來提供分辨率較高的衛星影像資料,以此起到補充的作用[2]。遙感技術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可以打破環境限制,進入到很多人員無法進入的生物地帶,摒棄人工測量模式不足,無論條件多惡劣,地勢多險峻,都可以拍攝清晰的圖像,提供精準可靠的信息資源滿足相關工作開展。目前在地質災害調查和礦物勘探領域應用較為廣泛,遙感技術也在不斷整合前沿技術手段,結合不同任務靈活選擇不同技術手段開展工作,如紫外線和紅外線來探測,或是不間斷的波段來探測水下、沙漠和地下表層結構,實現全天候動態監測[3]。
就遙感圖像處理技術的內容來看,主要是運用計算機技術來采集和處理數據資料,按照一定格式將其繪制成圖直觀呈現出來,對于后續的地理信息研究具有積極參考作用。遙感圖像處理技術應用要求較高,主要包括波譜分辨率與波段、空間分辨率與制圖比例尺、時間和時相分辨率等方面內容。
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實際應用中,需要考慮到空間分辨率和制圖比例尺技術有著各自不同的要求,但制圖對象規模是占據核心地位的[4]。空間分辨率和制圖比例尺之間聯系緊密,有助于促進普通的地圖信息更新和完善,積極作用鮮明。
本質上波普分辨率屬于波長范圍,應用遙感圖像處理技術時離不開多個傳感器的支持,傳感器接收電磁輻射波來獲取信息,波譜分辨率則是傳感器可以接受最小波長范圍。波普分辨率高低的一個核心影響因素,即波段,波段多,相應的傳感器波普分辨率也會越高[5]。
在時間和時相分辨率方面,遙感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還是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在遙感制圖方式在顯示制圖對象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基于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實時記錄地面情況,但地理現象呈現動態變化特性,因此一定時間段內多時相遙感技術會有一個最佳時期,也是最能揭示地理現象具體情況的時期。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當前較為常見的遙感信息,主要是基于美國陸地探測衛星提供的信息,未來還有待進一步研發和創新本土技術。
圖1 遙感圖像處理技術
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具體應用中,其任務可以劃分為圖像預處理和圖像后處理,對圖像處理本質上是校正、反演和解譯遙感數據信息,挖掘和提煉地物特征,從而把握觀測對象的相關屬性信息。即便遙感影像無法提供十分精準的物理屬性,但是通過一系列后期處理可以大大降低信息誤差,改善圖像質量[6]。遙感影像軟件處理系統優勢鮮明,相較于常規的圖像處理系統,其特點表現在以下幾點:
①遙感圖像處理技術需要基于遙感數據特征機制應用,遵循成像機理來采集和分析觀測數據信息。②遙感影像文件格式多樣,不可避免的增加I/O處理難度,需要加強遙感影像處理過程控制,提升精度的同時,降低數據損失和偏差。③遙感影像處理量大,對于一些高分辨率的影像數據,基于稀疏型大數據處理算法處理。④遙感影像采用數據密集型矩陣算法進行處理,包括中低層次校正、增強與恢復,同時具有基元特征提取的優勢特點,賦予了處理算法較強的可并行性。⑤多數遙感影像處理算法針對性較強,很少可以通用,對于一些高層次遙感信息采集和提取,處理算法相較于復雜[7]。⑥遙感影像處理算法模塊性特點明顯,同時表現出鮮明的工作流時序關系。
現代社會飛快進步和發展,地理信息的采集和處理十分重要,相應的對處理技術提出了新層次的要求,成為推動遙感技術高水平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社會生產生活中,遙感技術應用范圍不斷延伸拓展,包括地質測繪、土地勘測、礦產勘探等,在推動社會持續發展方面有著積極作用[8]。基于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實現數據信息高效采集和處理,提升數據信息處理精度,降低測量偏差。同時,遙感圖像處理技術相較于單一遙感技術優勢更加突出,可以更加直接地應用到實處,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目前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在測繪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有土地勘測領域和地質測繪領域。
在測繪工作開展中,基于遙感圖像處理技術輔助土地測量工作開展,可以進一步簡化土地測繪工作流程,同時關于路線設計和實施方面也可以起到積極作用,為大型工程設計提供可靠的數據信息支持。在地籍測繪中應用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借助傳感器來采集目標對象的信息,以數字或是圖形方式呈現,借助計算機技術進行識別、分類和處理,將信息整理成可被識別的信息,做好數據信息記錄。在此基礎上,確定最佳的監測周期,實時了解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同時,將歷史監測數據信息匯總和比較,獲得最佳結果。在動態變化監測中應用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可以提供瞬間靜態圖像,在對象動態變化監測中應用,可以滿足重復觀測需要,尤其是一些交通不便、環境惡劣的偏遠山區[9]。充分發揮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優勢,彌補人眼無法觀測的光譜范圍,波段從X光到微波均可接收,接收范圍已經超出可見光范圍。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和雷達遙感技術有所差異,雷達遙感接收的主要是微波,可以規避氣候變化和晝夜交替的干擾影響,可以滿足全天候觀測需要,提升測繪工作效率和質量。
測繪領域遙感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流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①數據選擇。數據選擇至關重要,基于遙感航拍獲取圖像數據,充分契合區域地貌特點,或是直接對比影像來引入生態人文指標,便于測繪工作人員更加全面的了解區域地質地貌情況,規范化開展測繪工作,切實提升測繪精度和效率。②數據處理。數據處理階段主要是針對較為表層的數據處理,很多數據無法精準識別,還需要由專門人員負責數據會綜合分析,并使用計算技術將其轉化為可識別信息,為測繪工作所使用,依據標準需求動態修正調整。③提取信息。區域所產生的信息數據量較大,類型多樣,由于氣候和板塊等因素變化,地質地貌可能會也會出現變化,基于遙感技術來實時監測全過程變化情況,便于對比差異,剖析淺層的原因所在。
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實現收集的數據信息數字化處理,借助計算機技術實現。在數字信息處理中可以重新編排復雜的數據信息,依據識別不同識別方式來精準生成圖像,而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數據精準性和完整性可以得到保障。數據使用符合邏輯合理性,實現圖像數據資源的有效利用。圖形化系信息處理難度較大,內容復雜,可能由于操作不當或標準模糊出現信息失真情況,因此可以嘗試著將二維和三維信息精準轉化,以平面信息形式呈現,盡可能保證信息真實性。伴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創新,未來數據和圖形轉碼技術也將得到進一步優化改進,針對性改善圖像失真問題,而這一點也是遙感圖像處理技術未來發展主流趨勢。
綜上所述,遙感圖像處理技術作為社會前沿技術,在測繪領域中廣泛應用,相較于傳統測繪技術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的獲取圖像數據信息,減少人工成本和人工偏差,輔助相關聯工作高質量展開,切實提升測繪工作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