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利珠
(玉林水文中心,廣西 玉林 537000)
玉林市管轄有玉州區、福綿區、北流市、興業縣、容縣、陸川縣和博白縣等7個縣(市、區),共119個鄉鎮,土地面積12 838 km2,2020年總人口736.97萬人,農村人口487.87萬人,占全市人口的66.2%。2020年《廣西水資源公報》顯示,廣西水資源量為2 113.7億m3,與上年比較變幅為0.5%,與多年平均值比較變幅為11.7%,全區人均水資源量為4214 m3,人均綜合用水量為520 m3;玉林市水資源量為74.8億m3,與上年比較變幅為-31.7%,與多年平均值比較變幅為-33.1%,水資源量減少了三成多,全市人均水資源量為1288 m3,人均綜合用水量為387 m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由2019年133L/d減少到115 L/d,是廣西人均水資源量較少、人均綜合用水量最少的地區。隨著工農業和養殖業生產的發展及向農村轉移,玉林市部分農村小型集中供水水質仍存在有污染現象,人均可用水資源量尚有不足,一部分農戶還在飲用水質不合格的水源水或在供水不足的情況下直接飲用不經過任何消毒處理的不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水源水,容易產生氟斑牙、腸道傳染病等,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為此,解決農村小型集中供水水質問題迫在眉睫。
為加強農村供水工程水質的監督管理,保障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2021年由廣西水利廳組織,廣西水文中心負責對全區360個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供水人口千人以上萬人以下)的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開展1次水質檢測。其中玉林市開展了30處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共90份水樣(每處供水工程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各采樣1份)的水質水現狀調查分析,水質采樣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的采集與保存》(GB/T 5750.2-2006)、《水環境監測規范》(SL 219-2013)進行采樣,水質評價:地表水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進行評價,地下水按照《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進行評價,出廠水和末梢水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進行評價。
本次監督檢測的90份水樣中,按照最劣項目確定水質合格的原則,超標項目主要為: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渾濁度、鐵、錳、氟化物等。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各檢測30份水樣,合格率分別為50.0%、73.3%、66.7%。
玉州區(含玉東新區)檢測供水工程2處,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別為50.0%、100.0%、100.0%;福綿區檢測供水工程1處,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別為100.0%、0、0;容縣檢測供水工程2處,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別為50.0%、100.0%、100.0%;興業縣檢測供水工程2處,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別為100.0%、0、0;博白縣檢測供水工程7處,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別為37.5%、62.5%、75.0%;陸川縣檢測供水工程8處,合格率分別為25.0%、87.5%、75.0%;北流市檢測供水工程8處,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別為50.0%、75.0%、37.5%。各縣(市、區)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情況見表1。

表1 各縣(市、區)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情況
水源類型為地表水的供水工程檢測11處,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別為90.9%、72.7%、54.5%;水源類型為地下水的供水工程檢測19處,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別為26.3%、73.7%、73.7%,不同水源類型水質合格情況見圖1。

圖1 不同水源類型水資合格情況
(1)水源類型為地表水的水源水共檢測29項指標,其中鐵合格率90.9%;其余指標合格率均為100%。
(2)水源類型為地下水的水源水共檢測30項指標,其中菌落總數合格率31.6%,總大腸菌群合格率為68.4%,氟化物、渾濁度、錳合格率均為94.7%;其余指標合格率均為100%。
(3)出廠水和末梢水共檢測27項指標,其中總大腸菌群合格率為73.3%,菌落總數合格率為83.3%,錳合格率為96.7%;其余指標合格率均為100%。
總體上,水源類型為地表水的水源水比水源類型為地下水的水源水好,出廠水合格率高于末梢水。
人類疾病80%與水有關,氟是人體內的營養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可以促進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生長發育,有利于神經系統的傳導。過量的服用、吸收氟可引起氟中毒,主要癥狀是對皮膚、粘膜的損害,可以引起難以愈合的皮膚潰瘍,急性支氣管炎,肺水腫及肺出血,胃潰瘍等。人體缺鐵元素時會得缺鐵性貧血,若鐵攝入量過多又有毒性作用,由于不能很快從人體內排除,便在肝臟、胰臟和淋巴結等處沉積,會導致肝硬化和糖尿病。缺錳會引起軟骨生長障礙,關節腫大,骨質軟松等,過量錳中毒后,引起錳性顛狂、肝膽汁性硬化,肺硬化等。細菌總數超標會引發疾病,總大腸菌群超標會容易引發腸道傳染病流行。在農村,小孩經常會肚子痛、拉肚子,主要原因就是飲用了總大腸菌群超標而且不經過消毒的水引起。色度、渾濁度等感官指標超標,不僅難看難聞口感也不好。極大多數有機農藥、多環芳烴等有毒有機物為持久性難降解有機物,在水中的含量雖不高,但在水體中殘留時間長、有蓄積性、可引發慢性中毒,造成致癌、致畸、致突變等生理毒害。近年來,農村因癌變而死亡的人數隨之增多,除了空氣污染外,其主要原因是飲用水污染。
(1)農村鄉鎮企業環境污染嚴重。玉林市鄉鎮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在帶動農村小城鎮經濟發展同時,造成了周邊環境嚴重污染。此外,由于玉林城區嚴厲制裁造紙廠、水泥廠等污染嚴重的企業,這些企業又轉移到了郊區鄉村。有的企業由于經費問題經常不使用廢水處理廠,有的企業沒有污水處理廠,直接排放廢水到附近江河,直接或間接地污染農村飲用水源,其危害很嚴重。
(2)大量施用化肥、農藥使面源污染嚴重。玉林市是一個農業發展比較快的地區,化肥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導致土壤板結、耕作質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養分流失,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和水庫富營養化。隨著農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如容縣的柚子、仁東的蒜頭等都是種植規模比較大的知名農產品,農業的不斷發展,施用農藥對水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著在農作物上,而80%~90%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在灌水與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飲水水源。農民施用農藥時,特別是恰逢下雨時,易污染附近的河水及井水的水體。
(3)集約化養殖場的污染。城鄉畜牧業規模發展迅速,各地在城鎮郊區附近建立了一大批養殖場,由原來農村的分散養殖變成了集中養殖。如陸川縣、博白縣就有上百家較大型的養豬場,每年可以出欄數百萬頭生豬,由此而帶來了畜禽糞便廢棄物的排放處理和污染問題。目前,玉林市60%以上的農村小型集中供水都是地下水,有部分井水和豬圈牛欄就幾步之遙,造成農村飲用水中細菌學指標容易超標。網箱養魚等水產養殖業中的魚類糞便、餌料沉淀及為使水生植物生長而撒播的各種肥料導致一些江河湖庫水體污染。
(4)居民生活污水和廢棄物的污染。在農村,雖然有了固定的垃圾收集點,但由于生活習慣和意識問題,生活垃圾還是隨意亂丟,生活污水也是隨意排放,任其能流到哪就流到哪。有的地方垃圾是露天堆放,夏天這些垃圾就成了蚊、蟲、蒼蠅繁殖的場所,還可能傳播病毒細菌,其滲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影響水體質量。
(1)加強農民衛生知識,提高衛生飲水意識。農村特別是落后貧困地區人口的文化低,衛生知識缺乏,都有“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等一些不良的飲水衛生習慣。要加強飲水衛生知識的教育,提高飲水衛生意識;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如發放衛生手冊)進行宣傳,把衛生知識教育落實到村民。
(2)加強水源防護,防止水源污染。農村飲水污染主要來自生活污水,最好是通過大力資助農民建造沼氣池,這樣可以很好地處理80%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廢棄物必須實施定點堆放、集中收集,及時送垃圾處理廠處理。此外還必須加強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態農業的道路。首先,應充分考慮農村區域特點,實行生態平衡施肥技術和生態防治技術,從源頭上控制化肥和農藥的大量施用;其次,要結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水、肥利用效率。建議相關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飲水水源點周邊環境的管理,合理處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保護飲水水源。
(3)多方籌資,進一步推廣集中式供水。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各級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村飲用水安全的改造力度,充分調動各方力量,進一步推廣集中式供水,加快解決農村供水保障問題。為徹底改變玉林市農村飲用水現狀,結合各市縣鄉實際,多種渠道籌集改造資金。專項改造建設經費采取“三個一點”(政府出一點、水廠出一點、用戶出一點)的方式,分期實施集中式供水工程。另外,相關部門應加強溝通聯系,對準備建設和已建工程進行水質水量安全性評估,制定相應的水處理工藝和管理規定,提高農村飲水衛生合格率,保障水質安全。
(4)建立科學有效的水質監測體系。飲用水水質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必須重視水質檢測,建立和完善水質監督體系。一是構建完善水廠化驗室的設備及技術力量,由水廠化驗室對水質進行檢驗;二是依托縣級衛生防疫部門,定期對飲水工程的水源水質和供水末梢水水質進行檢驗;三是依靠市級水環境監測中心,對飲用水進行監測,與此同時,由市水環境監測中心定期通報相關水廠所在河流和地下水水環境監測成果。
玉林市農村小型集中供水水質微生物嚴重超標,地下水水源水菌落總數超標率為68.4%,總大腸菌群超標率為31.6%;出廠水和末梢水菌落總數超標率為16.7%,總大腸菌群超標率為26.7%。因此,加強對飲用水消毒仍是今后一段時期內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飲水衛生工作的重點。
相關職能部門應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要求,針對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飲水安全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從鞏固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成果底板,補齊農村飲水工程水源、工程建設短板,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高農村供水管護水平等方面發力,進一步提升農村飲水水量和水質,滿足鄉村振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