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評君
最近,馬斯克又做了一件“改變世界”的事。北京時間8月29日,馬斯克用豬展示了自己公司研發的腦機接口設備N e u r a l i nk,該設備僅硬幣大小,植入豬腦后可以探測小豬神經元的活動,讀取腦部活動。據說這項發明未來有可能幫助解決許多神經系統問題,比如記憶力減退、中風、成癮等。
這件事在網上激起了不少討論。有人擔心《黑客帝國》里的設定要成真,人類即將面對“缸中之腦”的困境;也有人開心大家以后可以不用背書了。不過,馬斯克發布的技術到底意味著什么?也許跟大家想的不一樣。
腦機接口聽上去很唬人,但其實已經是一個古老的技術了。人類對它的探索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開始,這項技術的基本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神經元產生的電信號是能被捕捉和識別的。2004年,匹茲堡大學的學者給一只猴子的大腦中植入了電極,經過訓練后,猴子可以通過腦電波自如地控制機械手臂,給自己喂食。2005年,一位脖子以下全部癱瘓的美國青年,通過植入芯片成功學會用意念來完成簡單的生活操作,包括打開郵件、改換電視頻道、玩簡單的計算機游戲等。
但馬斯克這次的展示在工程層面還是有不少創新的,比如把設備體積壓縮到硬幣大小,集成了多重傳感器等,這種優化對腦機接口大范圍的推廣有好處。不過,現有科技發展成《黑客帝國》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我們能解讀神經信息的含義,不等于我們已掌握神經編解碼的具體機制。就像有人用克林貢語跟你交流,你肯定聽不懂。但如果他每次說這句話時,都在跟你揮手道別,那你大概就能總結歸納出來:這句話在表達再見。不過,就算你會意了克林貢語里的“再見”,也不意味著你能學會和理解這門語言。某種意義上講,現階段的Neuralink差不多就屬于這個水平,可以嘗試歸納總結我們的腦電波,再轉化成機器語言達到初步腦機控制,但并沒有真正掌握神經信號的編碼規律,也無法用機器寫出神經信號。
事實上,人類之所以比其他動物強,很重要的一點是發明了語言。自從發明語言后,人類一直沿用這套信息傳遞的方式,讓知識和經驗積累下去,而腦機接口的發明,有可能是新的突破口,能讓信息傳遞發生質變。
//摘自差評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
這些回帖亮了
劉 冉
一邊期待科技改變人類,一邊又擔憂科技統治人類……
常迎春
從科幻到科技,也許就差一個“ 瘋子”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