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平
隨著現代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深刻影響著社會進程和人類未來,沖擊著高校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心理發展、行為模式以及思想道德觀念,改變著他們的生活、學習與思維方式。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和新動向,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如何抓住時代機遇,因勢利導,加強大學生思想引領,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已成為當前高校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創新、加強和改進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一個極其重要而又緊迫的時代課題。
一、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面臨的新挑戰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面臨的新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層面的新挑戰
理想信念淡薄。網絡信息科技時代,高校大學生利用臉書、MSN、微信、微博等網絡新媒體進行日常社交活動已經成為常態,但網絡、新媒體的內容多樣,真偽難辨,各種思想激蕩,一些非主流、不健康、負能量思想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巨大沖擊和影響,導致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淡薄。
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欠缺。當前,大多數大學生對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充滿信心和社會責任感,但也有部分大學生深受一些非主流、不健康、負能量思想的影響,追求自我享樂,憂患意識不強,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誠實守信觀念缺失。少數大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做人做事急功近利,誠信觀念淡薄,學術造假、考試作弊,違規違紀,知行不一。
心理健康問題突出。當前,部分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從小生活在家庭成員的寵愛之中,一旦在學習、生活和戀愛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失敗,往往會產生心理不適。如果其不能正確化解學習、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困惑,就會產生焦慮、自卑、孤僻等心理方面的問題。
癡迷于網絡虛擬世界,難以自拔。隨著現代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部分大學生難以抵擋網絡游戲的誘惑,長期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中,逐漸迷失自我。
(二)日常管理工作層面的新挑戰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實際管理者。但是在網絡虛擬空間中,網絡主體是平等、單獨存在的。網絡主體的多元化和平等化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大學生和輔導員在網絡虛擬空間中作為平等主體存在,輔導員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在網絡虛擬空間實現對高校大學生全方位、無死角地監管和引導。同時,網絡主體的多元化和平等化直接對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管理產生消極影響。部分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失語、失聲,但是在網絡虛擬平臺上卻留下十分活躍的身影。高校輔導員對這部分學生難以監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實際管理者的權威不復存在。總之,大數據時代,網絡主體的多元化和平等化對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造成極大挑戰,深刻影響了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權威,同時也對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及職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職業能力層面的新挑戰
新時代,對新技術與新事物具有較強敏感性的高校大學生群體是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的最先嘗試者,也是各種網絡社交平臺及大數據時代最活躍的龐大用戶群體之一。與傳統的大學生相比,自媒體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大學生具有更復雜多樣的思想特點,也更具獨立自主意識,其質疑一切權威的特點更加突出。部分大學生會在日常生活、學習和戀愛中對輔導員有意無意地隱瞞一些關鍵事實和重要問題,這就導致高校輔導員無法及時發現和化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面臨的困惑。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教育者與管理者,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是高校教育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身心狀況,及時發現問題苗頭,提前介入,有效化解矛盾糾紛。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跟上時代步伐,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應對路徑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高校輔導員要緊緊抓住時代機遇,準確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因勢利導,加強大學生思想引領,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一)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必須適應新時代,符合新要求,樹立新觀念,成就新作為。一方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教育政策和方針,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抓手,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理論貫穿于政治教育工作全過程,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另一方面,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立足點,以大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政治修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創新工作方式,提升管理成效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對象是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果輔導員工作方法單一,缺乏方法手段創新,一味地采取填鴨式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將不甚理想。因此,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緊抓網絡發展機遇,了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特點和規律,通過開設微博、微信及新媒體平臺,創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多樣化的服務方式加強教書育人。一是形式要多樣。高校輔導員要準確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用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生活和娛樂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內容要豐富。高校輔導員要結合專業特色,將思想引領、學科引領和校史資源有機融合,深度挖掘校史和學科資源中的紅色基因、優良校風和背后的感人故事,真正做到以文化育人。三是管理要有效。高校輔導員要善于借助網絡科技信息化和大數據平臺,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融入學生日常活動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精準分析學生對各類活動的興趣度,通過網絡科技信息化和大數據平臺優化學生活動供需動態匹配,推送精準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三)強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各項工作能力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教育者與實際管理者,是做好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關鍵,是高校教育管理的第一線和中間力量。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必須進一步提升日常管理工作能力,才能勝任本職工作。首先,高校輔導員要緊抓時代機遇,積極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學科的知識儲備,只有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才能承擔起崗位職責,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其次,高校要進一步完善與輔導員相關的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內涵方面的專題培訓。高校要建立健全培訓體系,有計劃地開展高校輔導員職業技能專題培訓,提升高校輔導員各項職業素養。相關部門要為高校輔導員提供更多深入基層實踐、國內高校掛職、境外研修等機會,從理論深度、實踐廣度來全面提升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與工作水平。最后,高校輔導員要積極加強輔導員理論研究和工作經驗總結。高校輔導員要善于從日常繁雜的事務工作中總結管理經驗,把日常工作經驗的積累進一步轉化為研究成果的總結,改變輔導員少有研究成果的現狀,樹立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的多元新形象。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省教育廳2020年度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貴州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機制研究”(編號:2020FDY039)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駱郁廷,唐麗敏.改革開放四十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跨越[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12):133-142+162.
[2]唐寬麗,劉智慧.試論高校輔導員微觀政策環境的改善[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8):138-139.
[3]陽洪霞.新時期陽光輔導員角色定位芻議[J].價值工程,2011(19):198.
[4]劉新東,張明亮.輔導員專線: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有效平臺[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5):142-144.
[5]史潔.基于職業化發展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5):131-133.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學院歷史與檔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