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 楊智淋 通訊員 賴果

“作為一名由村支部書記轉任村紀檢干部的‘新兵’,對我來說,這次培訓來得太是時候了,之前我一直沒搞明白村級紀檢干部該如何監督,今天總算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明確監督對象和職責兩個重點,盯住‘人’‘財’‘事’這三個監督關鍵,把好監督關。”近日,巴中市巴州區平梁鎮蓮花山村紀委書記陳鵬在參加完培訓后說道。
像陳鵬一樣通過培訓提升監督能力的村級紀檢干部在巴州區還有很多。
今年以來,針對新任村(社區)紀檢干部職責不明、業務不熟、方法不多的短板,巴州區紀委監委由委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分組對全區296名村級紀檢干部全覆蓋開展“提級培訓”,通過培訓提升監督能力,在工作中彰顯學習成效,正成為巴州區村級紀檢干部的常態。
“通過我們調研發現,新任村級紀檢干部大多不熟悉紀檢業務,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會監督、監督能力不強的短板,亟需補上能力課。”巴州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委副主任何金偉介紹道。
為此,在前期問題摸排的基礎上,巴州區紀委監委探索將委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分成5個小組,利用5天時間,深入全區22個鄉鎮(街道)開展村級紀檢干部“提級培訓”。
“開展‘提級培訓’目的在于通過更加系統專業的培訓,讓村級紀檢干部對自身角色定位有更清晰的認識,全面提高自身履職能力,增強監督信心,能盡快融入工作,發揮‘神經末梢’的監督作用。”巴州區紀委副書記王灝表示。
“為把提級培訓做到實處,巴州區紀委監委在培訓內容設計上精準發力。”據巴州區紀委常委何浪介紹,培訓主要圍繞基層紀檢組織如何規范化建設,以及基層紀檢干部如何履職展開,重點講授村級紀檢干部在日常監督中應該掌握的監督重點、突出事項和工作方法。
同時,為進一步強化培訓效果,幫助村級紀檢干部規范履職,該區紀委監委還從陣地規范、運行規范、管理規范、檔案規范、能力提升5個方面著手,制定出臺《村(社區)紀檢監察干部管理暫行規定》等制度,編印并發放《履職記實手冊》等資料,為村級紀檢干部做好監督工作提供“操作指南”。
“提級培訓”有效破解了村級紀檢干部不會監督的難題,大和鄉界牌村紀檢委員余汶晞在開展疫情防控監督檢查中,發現該村3社有外地返鄉人員未及時登記,立即上報鄉紀委,由鄉紀委協調鄉防疫辦,對該返鄉人員進行登記和宣傳教育,并按照“四種形態”中第一種形態對該社社長和返鄉人員的行為進行全鄉通報批評。
監督能力的有效提升,獲益的不只是村級紀檢干部,對于被監督對象也是一種工作促進。
“有效的監督不僅對我們社區工作是一種促進,更是對我們常職干部的保護,讓我們的工作更加規范有效。”該區紅巖社區黨委書記鄧建勇表示。
截至目前,該區各鄉鎮(街道)紀(工)委已組織村級紀檢干部劃片開展交叉監督檢查24次,督促整改問題280余個,問責處理10余人。
在巴州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張艷看來,此次“提級培訓”初步達成了讓基層紀檢干部動起來、實起來、嚴起來的效果,但離織密基層監督網絡、做實基層監督的目標仍有進步空間。“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提升村級紀檢隊伍履職能力,不斷織密基層監督網絡,推動基層監督末梢活起來、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