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很多女性朋友 “煥顏迎新”。“刷酸”成為不少人躍躍欲試的提升顏值新技術。
據介紹,“刷酸”是一種化學換膚術,又稱化學剝脫術,是將化學制劑涂在皮膚表面,導致皮膚產生可控的損傷后,再促進新的皮膚再生。依據化學換膚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為淺層換膚、中層換膚、深層換膚。換膚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顯,同時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也更大。
20多歲的小青(化名)對自己顏值要求頗高,但因工作較忙,去美容店麻煩,她便按照網上的推薦,網購了30%濃度的果酸,然后自己操作“刷酸”。
誰料想,小青僅用了一次,臉就立馬灼熱,滿臉泛紅,臉頰甚至有點紅腫發白,次日臉頰發白的地方開始結痂。小青自感問題較嚴重,立馬到醫院治療。
“這就是‘刷酸’刺激導致的‘接觸性皮炎’,事實上,30%果酸已經達到醫用‘刷酸’濃度,有較強的剝脫性、腐蝕性和刺激性,從而導致了面部泛紅,結痂。后期治療雖會改善,但仍有留下色素沉著和皮膚敏感的風險。”醫生不無遺憾地說。其實像痤瘡、閉口粉刺等問題,是可以適當使用酸類產品來改善的。但“刷酸”屬醫療美容行為,須在醫院進行。
(摘自《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