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樂瑤 孔夏怡
(湖南工商大學會計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協同理論(synergetics)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哈肯(H.Haken)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該理論強調元素在某一事件的整體發展運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協調與合作的性質,稱之為“協同”。自1998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首次提出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以來,大學生的創業創新實踐經歷了長足發展,但仍存在諸多問題。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成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工具,在各大學全面展開創新創業教育,對于促進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經濟進步與社會就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在創業創新相關研究中,大多數研究學者側重于各主體在創業創新中的作用,但對多個主體協同機制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較為淺顯的階段。
協同本身是一個物理學概念,但其具有普適性。無論是自然系統還是社會系統都存在協同作用。它的主要特點是指出了客觀世界中的物質系統運行存在著一種“自組織”的協作運行機制。該理論的提出也可同時運用于大學生“四位一體”創業創新機制的架構中,挖掘創業創新實踐中學生、企業、高校、政府間存在的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合作的關系。
從微觀上看,創業創新實踐是社會系統的子系統,這一子系統的產生與發展需要學生、企業、高校、政府等序參量的協作;從宏觀上看,大學生創業創新實踐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多個部門或行業相互協調和發展,共同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同時也會根據實際狀況“自組織”地協作運行。無論從微觀或宏觀層面來看,協同理論在“四位一體”機制中的應用,都進一步賦予了大學生創業創新實踐新的時代內涵。
大學生創業創新“四位一體”協同機制包括四個因子,分別為學生、高校、企業、政府,共同構成了該機制的影響因素。引入灰色關聯度模型(GreyTheory),通過構建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對該機制的影響機理,并識別出主導因子,進而在協同機制中加強其作用及后續反饋功能。其中為分辨系數,其值在區間(0,1)之間。取值越小,關聯系數間的差異越大,分辨能力越強,通常取=0.5。關聯系數是不超過1的正數,它反映第i個比較序列X1與參考序列Xo在第j個屬性(指標)上的關聯程度。其關聯度分析模型如下:
圖1:灰色關聯度模型
該模型主要用于因素分析、綜合評價及優勢分析,通常可以運用此方法來分析各個因素對于結果的影響程度,也可以運用此方法解決隨時間變化的綜合評價類問題。因此,通過構建灰色關聯度數據分析模型,可清晰地得出“四位一體”協同機制中四因子在大學生創業創新實踐中的影響程度及關聯程度。
2.1.1 搭建服務平臺,為學生創業提供孵化支持
目前成功創設國家大學科技園,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校實驗室技術研發—科技園轉化孵化—產業園產業化壯大”協同轉化之路。建設創客空間24個,提供優質研發資源和有力指導;建設“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創業孵化平臺,提供開業指導、項目孵化、企業診斷和政策咨詢等服務,并積極推進創業創新工作納入政府創業服務規劃。
2.1.2 創新工作機制,為學生創業提供環境支持
積極推動創業教育納入學校改革發展規劃、人才培養體系和教育教學評估指標;在全國率先設立創業實踐學分,實施創新教育行動計劃、創業教育與創業素質提升工程。在全校選修課中先后開設創業創新課程86門,增強學生創業創新知識儲備,如開設SYB培訓課和創業實訓指導課。
2.2.1 緊扣產業發展,搭建創業創新孵化多平臺
依托學校國家大學科技園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科技創業全過程孵化鏈條,實施在校大學生創業孵化計劃,學生注冊89家公司入駐大學科技園。
2.2.2 對接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探索校地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主動融入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和湘江新區建設,與大科城其他高校開展教師互聘、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引進大科城企業參與學校創業創新教育改革。與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兩山一湖”雙創基地,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創意創業特色鮮明、產學研一體化的特色,助力國家級雙創高地建設。
2.2.3 完善科研與育人雙向互動機制,推動科研資源轉化成雙創教育資源
深入開展產學研協同合作,組建了一批由院士、博士等創新型人才參與的聯合研發中心、產學研戰略聯盟,推動了科技創新資源的集聚,促進了高??萍汲晒颥F實生產力轉化。
圖2:大學生創業創新“四位一體”協同機制模型
圍繞學生、高校、企業、政府四個序參量,本項目構建大學生“四位一體”創業創新實踐的協同機制子類:一是政府與企業協同的保障運行機制;二是高校對學生協同的扶植機制;三是高校和企業協同的激勵機制;四是“四位一體”協同的評估與反饋機制。
(1)政府與企業協同的保障運行機制。要推動大學生創業創新實踐的健康發展,政府作為引領者,要充分發揮統籌規劃、制定政策、資金支持等協同育人職能,通過具體政策指引加強與企業協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創業創新實踐平臺,構建出“點子形成——團隊組建——項目培育——競賽錘煉——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一體化培育孵化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在協同機制中保障運行功能的作用。
(2)高校與學生協同的扶植機制。為了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創業創新熱情,高校在包括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師資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學校廣播、報紙、網絡等多種媒介,大力宣傳校園精神和辦學宗旨,使培養創業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注重推進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等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并制定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標準及質量評價管理辦法[2];其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是指高校為切實保障創業創新教育人才培養而實行的相關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同時,要調整優化課程體系,改進升級高校根據其人才培養目標設計和構建的系列課程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充分運用科學管理方法,配備專業師資隊伍,提高教學效能,為學生提供優質創業創新環境,為社會輸送高質量創新型人才。
(3)高校和企業協同的激勵機制。企業作為知識成果實踐基地,在共建平臺、協同育人、資金支持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共建平臺,即校企合作共同搭建為實現創業創新教育人才培養的實踐平臺,如有創業園、創客空間、孵化基地、實習實訓基地等;協同育人,即企業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與高校聯合辦學、共建創業創新課程、為其提供相應師資支持等合作育人機制;資金支持,即企業可聯合政府為高校創業創新教育相關項目的開展投入一定資金表示支持。以此形成以學生參與、高校主導、企業協作、政府支持的“四位一體”創業創新工作協同機制。
(4)“四位一體”協同的評估與反饋機制。構建大學生創業創新“四位一體”協同機制,一是構建精準指導的反饋機制,學生與高校之間實行專人負責制,對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進行研判和指導;二是構建跟蹤管理的監控機制,健全高校創業創新實踐的質量檢測評價機制,對學生創業創新動態實行全流程跟蹤;三是構建校企合作的互補機制,加大校企良性互動,實現雙贏共促;四是構建評價完善的提升機制,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創建政府門戶和創業創新智庫,實時接收監督與反饋,對學生創業創新項目進行提升和完善。
通過當代創業創新工作的研究現狀以及部分高校的實踐探索可以得出,目前大學生創業創新“四位一體”協同機制仍具有較大的必要性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