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冬倪
總聽聞“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要有詩和遠方”,就好像現在的我們,稍不努力就會連情懷都買不起。
早晨的讀書聲、成堆的卷子、寫不完的題、悶熱的教室、老師的催促聲、越來越少的倒數日……少年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圖追上“詩和遠方”,誰的日子都不是輕輕松松。
所謂的“詩和遠方”,不過就是年少輕狂時的黃粱一夢,詩人也不一定寫詩,只是有時候,也會坐在菩提樹下消磨時光罷了。旅游者也不一定環游世界,只是不會忽略,盡暴露在眼前的美景。向往美好的未來,是在困頓迷茫中尋找自由。
年少的我們即是詩,也是被渭水沖刷至詩經河畔的一朵蒹葭,萬物滋長,孕育著飽滿的花骨朵,期盼著青春的讀音,帶著自我意識的蘇醒與對世界全新的認識以及對著無限可能的未來與憧憬,或在心中抑郁時,淺酌低吟“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或于清新自然中發出“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的感慨。亦如詩詞般清新雋永,汩汩流淌。
以成長旋律為詩,以一路跌宕坎坷為詞,末尾處以心中綿綿遺憾與悠長回首的目光為句點。少年的腳步是一株開了花的樹,洋溢如繁星般的爛漫,亦或是燁燁烈陽普照萬物又給予清涼之光。
有些人天生就是主角,可他們還異常努力。作為平凡的我們,需要的就是時時刻刻鞭策自己,所以我們要足夠努力地贏得自己想要的遠方。
不知未來的你,是否到達了曾經自己最向往的那個遠方呢?心靈的遠方,是向往,是自由,更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詞。那里有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民胸襟;更有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清白淡雅。在那云深不知處,有著我向往而不可及的遠方。
遠方不是常態,日常的生活才是真實的自己;把玩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出遠方的感覺。許多時候,我們執著于夢想,總以為遠方才有風景,但其實最美的風景,往往就在身邊。未來的你,請不要忘記,心中有詩,皆是遠方。
日出東方,當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破開云層散落下來的時候,東邊的太陽也開始慢慢地嶄露頭角。我依然喜歡被黎明擁抱,但我更想要將詩和遠方寄托在日落之中,我呆呆地站在陽臺之上,日落之下,將把它書寫成詩和遠方……
【教師點評】青春芳華爭朝夕,詩和遠方皆當下。散文貴在敘事與抒情的完美結合,這篇《詩和遠方》敘述中顯情感樸實,生動可感地詮釋與描述了青年學子心中的詩和遠方,文章關注社會,密切自身,不無病呻吟,不矯揉造作,思維放得開,也收得攏。九個段落之間過渡自然,脈落清晰,行文縝密,語句流暢,富有感染力。(指導老師:馮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