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二俊,趙俊康
富有同情心是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基本的職業道德,然而福利機構的兒童是一群特殊群體,對其長期的情感投入極易導致護理人員情感耗竭,產生負性情緒,導致同情心疲乏,表現為冷漠、失眠、緊張、易怒、情感枯竭、工作喪失激情等,發生無法解脫的情況[1-2]。長期處于這種情感應激狀態會對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3-4]。目前,我國關于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的相關研究較少,對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水平及影響因素仍然未知。因此,本研究通過調查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的同情心疲乏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兒童福利機構護理管理者提供基本數據資料和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2020年7月—2020年9月選取本市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兒童福利機構工作滿6個月;知情同意并自愿完成所有問卷調查。
1.2 調查工具 ①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護齡(護理人員從事護理工作的年限)、婚姻狀況、學歷、職稱級別、生育情況、出生地。②醫護人員同情心疲乏量表:該量表由李小琴[5]編制,由精神緊張、熱情喪失、行為消極、情感淡漠、能力懷疑和斗志喪失6個維度組成,每個維度6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非常不符合計1分,較不符合計2分,一般計3分,比較符合計4分,非常符合計5分),總分為各維度得分相加,評分范圍為36~180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理人員的同情心疲乏水平越高。③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兩量表總分均為100分,低于50分為無焦慮抑郁,50~59分為輕度焦慮抑郁,60~70分為中度焦慮抑郁;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抑郁。本研究發放問卷123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為97.56%。

2.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調查了120名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其中男10人(8.33%),女110人(91.67%);年齡25~60(45.53±5.92)歲。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量表總分為(107.54±4.59)分,條目得分為(2.99±0.13)分,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整體上處于中等程度水平。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量表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1。各維度的條目得分由大到小排序為熱情喪失>精神緊張>情感淡漠>行為消極>斗志喪失>能力懷疑。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表現較多的可能是熱情喪失、精神緊張和情感淡漠,其條目均分均超過3分,達到中等偏上水平,需要引起福利機構的關注,其余維度條目均分為2.50~2.86分,處于中等水平。

表1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n=120) 單位:分
2.2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性別、年齡、護齡、學歷、職稱級別、生育情況和出生地的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的單因素分析
2.3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焦慮與抑郁得分情況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SAS量表得分為(45.26±8.84)分,SDS量表得分為(47.22±5.48)分,分別有34人(28.33%)和25人(20.83%)存在焦慮和抑郁,見表3。

表3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得分情況(n=120)
2.4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與焦慮和抑郁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總分與焦慮和抑郁得分呈明顯正相關(P<0.01),見表4。

表4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總分與焦慮和抑郁得分的相關性分析
2.5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的多因素分析 以性別、年齡、護齡、學歷、職稱級別、生育情況、出生地、焦慮水平和抑郁水平為自變量,以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總分為因變量進行線性逐步回歸分析(α入=0.10,α出=0.15)。結果顯示,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的影響因素有學歷、生育情況、焦慮水平和抑郁水平(P<0.01),見表5。

表5 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影響因素的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本研究在兒童福利機構針對護理人員進行了同情心疲乏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整體處于中等程度水平,主要體現在護理人員的熱情喪失、精神緊張和情感淡漠。本研究及時地了解了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的同情心疲乏狀況,對維護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及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8]。
本研究結果顯示,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的影響因素有學歷、生育情況、焦慮水平和抑郁水平(P<0.01)。學歷為初中或高中的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水平高于學歷為??频淖o理人員。兒童福利機構與其他福利機構不同,兒童無法準確表達其身心狀況,經??摁[或煩躁,導致護理人員易表現出易怒、精神緊張、工作成就感降低等負性情緒,逐漸降低對兒童護理的工作熱情。而專科學歷的護理人員具有更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護理素質,能夠相對自如地應對兒童的護理工作。本研究發現,未曾生育的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水平高于已有生育的護理人員。這可能是由于福利機構兒童可能不具有自理能力,已有生育的護理人員有養育孩子的經驗,能夠與兒童具有良好的溝通,具有較高的工作積極性和滿足感;而未曾生育的護理人員無法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兒童的護理上,缺乏對兒童的關心,表現為情感麻木,對待兒童的護理喪失熱情。本研究發現,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的焦慮和抑郁狀態是同情心疲乏的影響因素??赡苁怯捎诟@麢C構兒童的長期護理使得部分護理人員處于輕度或中度焦慮抑郁狀態,無法全身心投入兒童的護理工作,導致同情心疲乏,工作不積極。
本研究建議福利機構的護理管理者在兒童福利機構護理人員入職前進行崗位培訓,明確兒童護理的性質,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同情心疲乏的評估[9];對同情心疲乏水平較高的護理人員可以采用針對性有效措施,疏導護理人員的負性情緒,宣泄兒童護理工作的壓力,同時給予護理人員更多的人文關懷,減少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發生,并給予積極的心理引導,樹立兒童護理工作的信心與斗志[10]。
綜上所述,學歷低、未生育的護理人員同情心疲乏水平較高,焦慮和抑郁均會影響護理人員的同情心疲乏水平。兒童福利機構的護理管理者應采取針對性措施緩解護理人員的同情心疲乏,從而提高兒童福利機構的護理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