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涵菲
梧桐的葉子綠了又黃,黃了又綠,它們遇見過無數次東升西落,迎接了千百次四季輪回。它們在生命的巨輪中亡失又萌發,一如我們——正在看梧桐落葉的我們,終究要經歷這既定的歸去與歸來。
而回望這世間千年,正是仰仗“歸”的手筆,我們才得以在苦難中沉浮而廓然無累。
甘于歸零,方顯英雄本色。張富清以其自身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譜寫了家國情懷。他曾是西北野戰軍的一員,身上烙著槍林彈雨、九死一生的光輝印記。但張老卻深藏功與名,將其視作尋常。在褪去軍裝后,他拋卻赫赫戰功,只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為貧苦百姓做實事。風雨六十載,他甘于將名利歸零,放下的是頤養天年的機會,拿起的卻是責任,更是中華兒女的報國忠心!
篤于歸途,方知落紅有情。南宋末年,帝國飄搖,亡國滅種危在旦夕。而身為南宋高官的文天祥,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始終堅守初心,在受盡折磨后最終以死明志。“迷途漫漫,終有一歸。”在人生的逆旅中,文天祥秉持落葉歸根之渴求,方得始終。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鑄成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鑄出了華夏的不屈靈魂,使這片土地在一次次的戰火中不懼風霜。
敢于歸去,方圓心中所求。魯迅先生終其一生追隨“夢想”二字。百年前的中華,是一個渾噩而晦暗的時代:嗜血的日本法西斯,在神州大地上制造了一個真實的地獄。國民的麻木、軍隊的孱弱、政局的腐敗,讓魯迅拾起紙筆,決心圓一個“以文章喚民智”的夢。他將自己燃成一束炬火,照亮了黑暗的大地。他敢于歸去,敢于向現實發出挑戰,敢于無所顧忌地發出吶喊聲,才成就了心中的詩與遠方。他寫的已不再是針砭時弊的文章,而是救亡圖存的聲聲吶喊;他已不再只是一個個體,而是所有中國人所仰仗的啟明星。
忠于歸國,方展華夏精神。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在短短二十九年的人生中,他的信仰從無政府主義到共產主義,他的實踐從建立互助社到自愿加入共產黨,他的立場變了,行為方式變了,但拳拳的愛國忠心卻從未改變!敵人可以打斷他的脊骨,殺死他的肉身,但不能彎折他的脊梁,不能阻止他為祖國解放與革命成功前進的步伐。他青春雖短,精神長存,他正在歷史長河中大放異彩!
盛世將頹、臨淵而側的歲月里,有人身先士卒,扶大廈于將傾,詮釋了何為家國情懷。而今已五風十雨,國泰民安,但我輩亦當謹記“論功還欲請長纓”的殷殷之情,銘記“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熱血豪情,在“歸”的輪回中,秉承“歸”的力量,與國執手,為國爭光,用熱血與汗滴鑄就新的輝煌!
[【老師評】]
這是一篇考場作文,小作者由孟晚舟回歸的“歸”字展開聯想,從自然萬物“回歸”到歷史人物的“歸途”,從革命先驅的“歸去”到現實英雄的“歸零”,貫通古今,信手拈來,生動地詮釋了“歸”字的內涵,表現出了一定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四個并列的段落一氣呵成,蕩氣回腸,心潮澎湃。每段首句高度概括,表意深刻,振聾發聵。段內或是采用詩句闡述,或是引用警句抒情,或是運用復句議論,不一而足,增添了文章的韻味與風采。
(指導教師:鄭湖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