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先義,浙江省蘭溪市行知中學語文教師。浙江省導讀先進個人,《戲說雙喜》微課獲國家級一等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獲浙江省優課稱號。
(以下作者均來自浙江省蘭溪市行知中學八〈5〉班,文中不再標注)
一、 修改班長總結發言稿
【修改意見】
學生:這份發言稿用語有很多不得體的地方。班里最近的變化僅重復“好了”,無法突出班級變化之大,還有結尾三個“很”,也是如此。對班主任的管理用“歸咎”“嚴格”,有些自大;“我很欣賞”“充分肯定”更像是上級對下級說話,用在班主任身上不合適。
項老師:語言表達得體,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語言表達要符合場合、身份、目的等具體語境,選擇恰當的詞句表情達意。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面來評價這則發言稿。一是從寫作目的看,這是為“環境保護月”活動準備的發言稿,所以,主要內容應當是強調突出在環境衛生方面的變化。比如可以將“衛生好了”“紀律好了”“學習成績也好了”這三個表述調整為“地面光亮潔凈了”“桌面變整齊了”“垃圾分類也有序了”。這方面,在學生評價里并沒有涉及。二是從言語對象看,學生的評價盡管表述有不合理之處,但基本找出了問題。“歸咎”是歸罪的意思,將成績的取得用“歸咎”,顯然不符合語境。從學生角度,對班主任用“我很欣賞”“充分肯定”,不符合身份特征。此外,學生提出的重復用詞,也值得探討。
修改稿
應佳丹
我們班的面貌最近變化很大,特別是環境衛生方面。教室地面變得光亮潔凈,桌面也整理得井井有條,尤其是垃圾分類,得到了學校的表揚,本月終于獲得年級“流動紅旗”。之所以取得這樣好的成績,主要歸功于班主任的嚴格管理。正因為班主任平時對我們學習、生活環境的重視,對垃圾分類的嚴格要求,才有這些進步,也更讓我們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項老師評】]
這份發言稿,由班長在學生和教師的修改意見基礎上進行修改。修改忠于原稿,基本反映了原稿內容。首先,內容表達更符合活動情境。圍繞班級環境衛生展開,分別從教室、桌面、分類三個方面突出變化之大,獲得流動紅旗則水到渠成,最后強調取得進步的原因主要是班主任的重視和嚴格要求。其次,對象用語更符合發言情境。班長總結取得的進步,主要表述的對象是班主任,對班主任的用語切合對象身份,體現莊重、尊敬的特點。總體上,修改后的發言稿,既緊扣主題又凸顯貢獻,既表達感恩又有思想認識。
二、以學生會的名義,寫一份“環境保護月”邀請函
邀請函
◎蔡思露
尊敬的李明爺爺:
您好!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學校以“快樂環保,低碳你我”為主題,將6月定為環境保護月開展系列活動,倡導大家保護環境。為響應學校號召,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綠色生態,我校定于2021年6月3日上午9到10點在報告廳舉行活動啟動儀式。久仰您在保護環境方面的熱心堅持以及杰出貢獻,校學生會誠摯邀請您作為嘉賓參加本次啟動儀式,分享您的環保經歷,并對我們的活動提出寶貴意見。
啟動儀式主要內容有:
1.教育局、學校領導致辭。
2.專家介紹環境保護現狀。
3.環保知名人士李明爺爺環保經驗介紹和活動指導。
4.環境保護主題詩朗誦。
5.校長宣布活動正式開始。
我們期待您的精彩演講,相信您的到來,必會使本次活動錦上添花。
敬祝
安康!
行知中學學生會
2021年5月30日
[【學生評】]
這封邀請函語言得體,“久仰”“誠摯”“寶貴”“敬祝”等禮貌用詞表達了對李明爺爺的尊敬。內容簡潔明了,介紹了活動目的、時間、地點、安排等主要內容,格式也非常正確。
[【項老師評】]
在寫邀請函之前,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要羅列邀請函的基本格式、活動主題內容、啟動儀式內容安排、邀請對象身份專長、邀請目的等信息。邀請函的語言表達總體要求是簡約、清晰。該邀請函對這些信息的整合處理較為老練。正文先交代背景和目的,適時推出活動安排,再向李明爺爺提出邀請,并附上啟動儀式內容,整體嚴密流暢。如學生評中所言,對長輩李明爺爺運用了較多的敬辭,表達得體,意趣高雅。
三、以班級名義,寫一份“環境保護月”倡議書
做環境保護的
傳播者、踐行者
——給全校師生的一份倡議書
◎趙馨怡
老師們、同學們:
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向自然索取的資源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維持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日漸匱乏。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水污染嚴重、耕地沙漠化,我們的生存環境面臨嚴峻考驗。習總書記非常重視環境保護,提出“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由此,保護環境,維護健康生態,迫在眉睫。為此,我們八(5)班向全校師生倡議:
一、積極了解環境保護知識
時代日新月異,在生活和學習的很多方面,會產生很多環境保護的新知識、新問題。比如什么是“碳中和”,什么是“碳達峰”,騎行10公里大概能減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垃圾如何進行分類,等等。只有了解掌握環境保護的知識,才能更有效地保護環境。
二、積極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過低碳生活,創生態文明,我們向大家倡議,從身邊小事做起:
1.綠色出行,多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
2.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紙巾、紙杯、筷子等,減少垃圾產生。
3.為保護森林資源,做到節約用紙,對草稿紙、打印紙盡量雙面利用。
4.盡量購買無需包裝、簡易包裝的商品。自覺垃圾分類投放。
5.認識水資源的珍貴,節約用水,循環用水。
6.非必要不開空調,合理用電,減少能源消耗。
三、積極宣講低碳環保理念
為什么要保護環境?保護環境是為了我們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居住環境,更為了給子孫后代一個健康、平衡的自然生態。只有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我們才能夠積極投身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去。所以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同學、家人或者周邊的人普及環保知識、分享節能低碳小竅門。
老師們、同學們,環境保護關系到人類的未來,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我們要同舟共濟、共同努力,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從一點一滴做起,成為環境保護理念的傳播者、踐行者。
行知中學八(5)班全體同學
2022年1月3日
[【學生評】]
這份倡議書分為三部分,思路清晰,不知不覺就讀完了。從這三個部分,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作為一個“傳播者、踐行者”所應該做的事,而且都是舉手之勞的事,可操作性強。引用習總書記的話,使倡議更嚴謹、更有力量,內容更飽滿。
[【項老師評】]
這份倡議書從標題看,即鮮明地表達了倡議主題。首先用言簡意賅的語言交代倡議的背景、目的以及主題,通過引用習總書記的論斷,提升了倡議的必要性,學生對此理解非常到位。然后圍繞主題,提出三個層次的倡議內容,則具體清晰,從“積極了解”到“積極開展”,再到“積極宣講”,逐次深入。最后做出總結,發出呼告,再次強調倡議的主題。整體而言,這份倡議書語言規范,所倡議的內容和倡議對象、場合比較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