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的旅程,你已經獲得了11個創意寫作錦囊,已經掌握了成為作家的大部分秘訣。今天,最后一個錦囊,是對前面所有錦囊的激活,你要像作家一樣生活,讓創意寫作成為習慣。時刻運用作家思維去觀察、行動,筆耕不輟,這就是寫作的心法。
如何擁有一個創意寫作的大腦,形成作家思維呢?你需要養成如下五種習慣。
提筆就寫:不要自我設限
歐美創意寫作的第一堂課就是即興寫作,讓學生克服寫作恐懼、寫作焦慮、寫作完美主義和拖延癥等各種障礙——自由地寫作(Free Writing),不要任何準備,立刻去寫,現在就寫;不要自我設限,不規定主題、體裁、類型、字數。養成想到了就去寫的習慣: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寫作,清晨、午餐時、等公交地鐵時、黃昏散步時、臨睡時,都可以拿出筆寫下腦海中閃現的靈感片段;在任何地點都可以寫作,馬桶上、教室、公園、火車上、餐廳,任何空間都是寫作空間。打開記憶和潛意識的閥門,讓思緒之流傾瀉而出。
美國創意寫作導師娜塔莉·高柏在《心靈寫作》一書中,把自由寫作稱為“紙上瑜伽”,是一種保持生活敏感度和寫作習慣的思維訓練方法。她鼓勵學生每次自由寫作寫足15分鐘,先把腦海中隨機冒出的詞語、句子記錄下來,寫下此刻觀察到的一切,寫下情緒和感受,不必在意語法規則,也不必在意語句是否有邏輯性,以及主題是否有深刻意義,更不要在意字跡是否工整,只需要馬上就寫,至少寫滿一頁紙。
茱莉亞·卡梅隆在《藝術家的思維方式》一書中,把自由寫作當作一種藝術思維。她對自由寫作唯一的規定就是,鼓勵以第二人稱“你”為主語進行文字涂鴉,寫下你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摸到的、聯想到的各種信息。例如:“你看到光芒萬丈,仿佛赤腳走在柔軟而溫暖的沙灘上;你嗅到了大海的清新夾雜著腥潮的味道,好像讓你回到了童年;你看見了為你煎魚的外婆……”這種方式就像自己寫給自己的冥想詞,非常有趣。
你也可以運用之前我們講到的發散思維方法,進行自由寫作。先設定一個中心詞,比如:夏天、雪、友情、溫暖等,圍繞中心詞去拓展。也可以先寫出一個固定句式,然后再補全。比如,臺灣創意寫作導師莊慧秋的《寫出你的內心戲:60個有趣的心靈寫作練習》中,給出了60種開頭提示,這些提示涉及作者的內在經驗、回憶以及類比想象等可能的故事。比如,以“我+情緒”的短語開頭寫作:“我喜歡”“我討厭”“我熱愛”“我痛恨”“我想要”“我不要”“我常常”“我很少”“此時此刻,我覺得”……或者以“如果”開頭寫作:“如果我是一只動物,那我就是……”“如果我是一棵植物,那我就是……”“如果我是童話故事中的角色,那我就是……”“如果用一幅畫來象征我自己,那我就是……”等等。
每日一題:打造靈感博物館
每日一題,是很著名的創意寫作訓練方法,始于1880年的哈佛大學。創意寫作導師溫德爾開始用“每日一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寫作,刻意觀察生活,形成記錄靈感的習慣。“每日一題”要求學生每天根據自己的見聞寫一篇文章,字數、題材不限。通過每日一題的寫作,可以加深對自我經驗的重視,讓學生重新審視生活,重新發現自我,以此培養一種敏銳的、富有好奇心的作家創意氣質。
每日一題,你可以理解為寫日記,但是比寫日記更有創意性。比如,你可以每天記錄一則新聞,并通過聯想,寫出新聞背后的故事。許多作家都有每天看新聞的習慣。正如巴爾扎克所說,作家應該做時代的書記員,他在寫《人間喜劇》時,摘錄和借鑒了大量的新聞報道。路遙準備《平凡的世界》的創作筆記時,參考了十年的《人民日報》,剪報都有一摞高。你可以每天瀏覽電視、報紙、網站、公眾號等各種媒體上真實的社會新聞報道,從中選擇一個讓你震驚、困惑、印象深刻的新聞,將其標題和出處寫出來。試著把這則新聞事件用自己的語調復述出來,如果你能發現新聞中的空白點,還可以嘗試將它拓展為一篇小說,或者更豐滿的故事。推薦你去看美國非虛構作家蓋伊·特立斯的故事集《被仰望與被遺忘的》一書,作者就像一只螞蟻一樣細致入微地遍歷紐約這座城市的各種人和他們背后的各種故事:俱樂部門口的擦鞋匠、高級公寓的門衛、公交車司機、大廈清潔工、建筑工人等等。
除了記錄新聞故事,你還可以復述你看過的電影、書,甚至可以刻意記錄下你聽到的閑聊等街頭巷尾的言談。坐公交、地鐵時,在咖啡館坐著看窗外時,在喧鬧的車站時,你都可以作為旁觀者去“偷聽”或刻意地記下別人閑聊的故事。比如納博科夫每天散步時,都隨身帶著“閑聊故事靈感卡片”,隨時記錄下聽來的、聯想到的故事。當然,你也可以主動找到你的朋友聊天、提問,記錄你們的談話,思考是否有所啟發。其實,文學史上的許多經典,都是由這樣刻意搜集的段子整理而成的。比如,《世說新語》《酉陽雜俎》《閱微草堂筆記》《笑林廣記》《聊齋》等等。
訪問夢境:打開潛意識之門
心理學中的冰山理論告訴我們,有八分之七的信息掩藏在潛意識中。弗洛伊德更是說,寫作就是作家在記錄自己的白日夢。從莊周曉夢迷蝴蝶,到唐傳奇《南柯太守傳》《枕中記》,再到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以及《聊齋》里近60篇的夢境故事。許多作家都有記夢的習慣,從夢中發現豐富的靈感。
希望你在床頭放一個專門的夢境記錄本,醒來不要猶豫,立即記下你的夢境碎片。由于夢是反邏輯的、非線性的,所以重點記錄夢中的意象(比如熱氣球、樓梯、麥田)、人物(比如小女孩,老師、父母)、動態(比如下墜、爬山、游泳)。
然后,根據這些關鍵詞,發揮聯想,加入情緒和情感,寫成一個邏輯合理的小故事。最后,把這個夢境故事講給你最信任的朋友聽,分析一下夢的隱喻,通過夢境故事的交換,你們彼此走進了對方夢中。
把寫作當游戲:開腦洞的日常
創意寫作非常強調趣味性,我們可以把寫作當作一種游戲。經常進行寫作游戲,可以激活想象力,讓自己擁有開腦洞的日常。
比如,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的編劇導師邁克爾·拉畢格就發明了一種寫作創意激發游戲:CLOSAT故事拼貼卡片。所謂CLOSAT,就是涵蓋了故事的各種元素的英文縮寫,包括:人物卡片、地點卡片、物件卡片、情境卡片、行動卡片、主題卡片。每個參與者用撲克牌大小的硬紙或者便簽紙,按照一定的格式記錄相應的靈感描述,然后將卡片收集聚合在一起,隨機抽卡和重新組合,生成新的故事。蕭伯納曾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一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一人就有兩個思想。”在生活中,你有一個靈感,我也有一個靈感,彼此交換就會產出更多靈感,運用CLOSAT進行靈感的拼裝就能組合成奇思妙想的創意故事。
逆向思維:跳出自我看世界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跳出自我慣常的視角,不是從“我的眼光看他者和世界”,而是逆向地轉換——“從他者的眼光看自己”。日本電視創意大師山名宏和就認為,訓練創意思維,最簡便的方式就是立刻轉換視角,從新視角去看問題。比如:嘗試拉遠鏡頭或者放大鏡頭去看你平時習慣的日常事務,就會發現意想不到的細節;嘗試站在異性的角度看問題,讓性別互換,能產生奇妙的效果;嘗試站在外國人的角度看自己生活中的習慣、習俗和文化,也能產生人類學家一般的文化研究新鮮感;嘗試把自己想象成一把牙刷、一個垃圾桶,用牙刷和垃圾桶的心情去思考問題;等等。
許多故事都是由這種換位的逆向思維創作而成的。比如,采取動物視角來看人世:最早的莊周夢蝶的寓言故事,就是試圖從蝴蝶和人身的互換來理解自我,夏目漱石的《我是貓》、莫言的《生死疲勞》、卡夫卡的《變形記》、法國電影《九條命》、網絡小說《回到過去變成貓》等都是這種創意方式。也可以采取錯位的視角,包括時空錯位的穿越小說:從現代的視角看古代,從未來的視角看現在。或者身份錯位的故事,比如《釀酒師的百萬橫財》《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等。
最后,我們來看,高翔老師的兒童詩《垃圾箱》,就是逆向思維的創意作品,它是從動物視角來看待垃圾箱,將垃圾箱寫成一個小世界:
蟑螂眼中/晾在角落的紅色拖把/是無數塊滴油的臘肉//而一群螞蟻在黃昏/迎接神跡/污水溝的外賣盒是他們的/諾亞方舟 //果蠅們的婚宴/等在這個/擁有四分之一香蕉和/半吊葡萄的良宵//灰鼠們的賽詩會就要開始/他們亮出牙齒/彈奏著斷掉的/一次性筷子//以月光為浪/以塑料袋作風帆/蟋蟀是今夜的水手/立在一艘瓜皮上輕唱//直到凌晨五點/卡車清空他們的宇宙//世界太大/從這里到垃圾廠/就像星際迷航
創意寫作練習
你已經集齊了12個創意寫作錦囊,同時也做了相應的創意寫作練習,請將這些創意寫作練習整理在一起,裝訂成一本《個人作品集》,為這個作品集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然后和你的老師、同學、家人們分享一下!